王永庆卖大米的励志故事

03-30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3471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王永庆卖米的励志故事,工作后看过不少企业家的成长故事,但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台塑创始人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王永庆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励志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7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去社区看看
最新

持续关注!

0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0

1. 大伙看龙舟赛,烧麦被挤到水里。粽子想都没想脱了衣服就跳下去救,结果自己直往下沉。两个都被汤圆救了上来。汤圆骂粽子,你丫脑袋被石灰水泡了,看见穿裙子的就不要命!2. 端午节到了,公司行政部给外籍员工每人发了一篮粽子,第二天一个外籍员工打电话给行政部表示感谢:“你们送来的那个东西非常好吃,尽管外面的生菜有点硬。”3. 米饭与包子打群架,米饭见包着的就打,豆沙包,蒸饺无一幸免。 粽子急了,把衣服一撕:“看清楚我是卧底! ”

0

关注一下~

0

到了瑞士才知道,开个银行帐户没有百十万会被人耻笑;到了丹麦才知道,写个童话其实可以不打草稿;到了维也纳才知道,乞丐都能弹个小调;到了希腊才知道,迷人的地方其实都是破庙;到了巴拿马才知道,一条河也代表了主权的重要;到了智利才知道,火车在境内拐个弯也很难办到;到了南非才知道,随时会被爱滋吻到; 到了撒拉才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 走遍非洲才知道,吃人有时候也是一种需要;到了韩国才知道,亚洲足球差点让上帝疯掉;到了日本才知道,死不认帐的人有时候很讲礼貌;......

0

某寝室女生,为了表示友好与亲切,排号为大姐,二姐,三姐……另一寝室男生得知,遂偷偷排号为大姐夫,二姐夫,三姐夫……

0

我们高中时候快会考了,上的是地理课,老师在上面报一个地名我们就在下面回答矿产,说了很多地方,老师突然问了一句:“江南产什么?”全班男生齐声回答:“江南产美女! ”

0
不错呀。。看起来。。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