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里儿有面儿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从小到大,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有里儿有面儿”,懂得孝敬老家儿。
“有里儿有面儿”是老北京人的待人礼数。礼指的是礼节,“面”指的就是面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待别人讲礼节讲规矩,在场面上才能足够有尊严。前半句说的是尊敬别人,后半句说的是有资格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
记得小时候,每当家里亲戚好友来时,父亲必把他们带来的好吃的送给左邻右舍。即使一个西瓜,父亲也要切成一瓣瓣,挨家挨户送。
80年代,我考上西南交大,那几千里的路程,需要坐卧铺。但卧铺票很难弄到。于是,父亲求他们单位的一个工友帮忙,因为那工友儿子是列车员。弄到到卧铺票后,父亲专门包了"稻香村"点心盒子,带着我去工友家,感谢人家。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家4个姊妹对内对外做到了“有里儿有面儿”,且传承到下一代。
做为家中长子的大弟是这个“家风”的最好传递者。
外婆去世时,她唯一的妹妹哭的很厉害。叨念着:姐姐啊,你走了谁管我啊?外婆的妹妹身在农村,没有一儿半女,只有一个半路丈夫,生活一直艰难。
外婆走后,每年除夕前夜,大弟弟都要到100多里外的外婆妹妹家,送去节日礼品,放下5000元。
我曾对弟弟说:5000元不少啊。弟弟说:5000元对咱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它是姨姥姥一年的生活费。20年过去了,弟弟就这样供养着外婆的妹妹。随着物价上涨,弟弟给姨姥姥的生活费从5000元涨到1万元。姨姥姥虽然没有生育儿女,却健康而快乐地活着,如今90多岁了,皆因有一个好外孙侍奉着。
俗话说:上行下效,好家风才能代代传承。几年前,我的眼睛出了状况,小侄子立即开车带我去同仁医院检查、治疗。那时儿子不在我身边,正在北海舰队当大学生士兵。
侄子拉着我的手上楼下楼做检查,好似亲生儿子一般,这情景每每温暖着我。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完全继承了“有里儿有面儿”的好家风。每到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儿子和儿媳都买来丰厚的节日礼品,挨家挨户看望长辈,从奶奶、姥爷姥姥到舅舅、小姨等,一家不落。小侄子和外甥女也是如此。
孩子们不仅对家人有礼数,对外人同样礼貌周全。许多邻居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大梦(指我儿子)的?每次见到我们,都礼貌问好。别的半大小子见到我们这些老人,装作没看到。
所以,尽管我们的第三代是独生子女,可孩子们不“独”,眼里有长辈,心里装着礼数,做到了“有里儿有面儿”,让外人赞叹不已。
做人要“有里儿有面儿”。老祖宗留下的这朴素的待人接物之风,做为北京人的我们传承下来了,且变成了家风,代代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