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次失败最后成功的事例精选

05-04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375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气妥了的话,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励志人生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经过多次失败最后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过多次失败最后成功的事例篇1

廖容典是美国一家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他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百分比定律。

这个定律说:假如你会见了10位顾客,只在最后一位顾客处获得了200元的订单,那么,你应该如何看待前9次的失败与拒绝呢?

廖总进一步解释说:“请记住,你之所以赚200元,是因为你会见了10位顾客的缘故,而不是第10位顾客。每位顾客都让你赚了200/10=20元。因此,每次拒绝的收入是20元。所以,当你被拒绝时,你应该面带微笑,给顾客敬礼,因为他让你赚了20元。”

日本日产汽车推销之王奥城良治也有类似的说法。

他从一本汽车杂志上看到,据统计,日本汽车推销员拜访顾客的成功率是1/30,换言之,拜访的30名顾客中,就会有一个人买车。此项信息令他兴奋不已。

他明白,只要锲而不舍地连续拜访29位后,第30位就是买家了。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不但要感谢第30位买主,而且对先前的29位更应该感谢,因为,假如没有前面的29次挫折,怎么会有第30次的成功呢!

的确,一块岩石,在铁锤99次猛烈地敲打下,依然纹丝不动,第100次的撞击,终于使它轰然裂开……你会认为仅仅是靠这最后一击吗?当然不是!

你肚子很饿,买了5块面包,当你吃完第5块的时候,你发觉饱了。你会不会这样想呢:早知如此,前面的4块面包就不用买了。当然也不能!

面对人生中的所有挫折与拒绝,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并时常加以感谢,只有如此,我们每一步的付出才会有所收获。因为,最后的成功总是由前面无数次的失败累积而成。这便是“廖容典百分比定律”告诉我们的道理。

经过多次失败最后成功的事例篇2

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气妥了的话,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只有不断的从失败中得出经验,重新再来,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创业者林东,经历了三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而且一次比一次惨,这没有打倒他,坚强的站起来的他,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不要急于东寻西找发财机会,其实真正能让你发财的就在你的身边,在那些不怎么起眼,平时你又不大注意的事物上。”经历了十多年创业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年轻的牛肉干大亨林东道出了他创业以来的人生感悟。

林东,温州瑞安人,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第七届“杭州十大青年英才”和“杭州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他创办的企业销售业绩连续五年来以超番番的速度递增,今年销售额已超过3.2亿元人民币,被业内称为“中国的牛肉干大王”。

从小崇拜李嘉诚

1986年的某天,一名年仅12岁的男孩听到一则消息:有名叫李嘉诚的男子,捐资10亿元人民币给汕头大学,作为办学资金。

李嘉诚?他是谁?他为什么这么有钱?一连串的问题在男孩心头萦绕。

不久之后,他找到了一本《李嘉诚传》。书里面提到的很多东西,对于当时12岁的男孩来说并不好懂。但是男孩的体会是,要完成他的梦想——25岁之前创业成功,开着私家车,住着带花园的别墅,大客厅摆着三角钢琴,出国留学也是必需的经历——需要像李嘉诚那样,而不是像身边大多数人那样摆个小摊子。

几年之后,长大后的男孩明白了,李嘉诚做的叫做“实业”,而自己大部分老乡做的行当叫做“贸易”。

这名男孩就是林东。

两次起落,赚回第一桶金

1993年,林东大学毕业后,问家里借了30万元,准备自己出来创业。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第一拨风云人物大多出在饮料行业。像1984年李经纬和“健力宝”的扬名,1987年宗庆后和“娃哈哈口服液”的诞生。

林东觉得,这两人的兴起代表在中国赚大钱的模式。想做什么,就到现实的市场中找答案,这种思维模式一直贯穿在林东的创业中。同年,林东注册了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绿盛的第一款产品是绿盛果粒橙,由于生产出来的时间过了饮料的旺季。林东第一桩生意失败了。

这次失败使林东学到了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才能组织生产的道理。他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牛肉干很好卖。一个月后,第一批绿盛牛肉干生产面市,很快就脱销了。但过不久,他发现自己信任的合伙人竟然干着“暗度陈仓”的经营勾当,大大损坏了绿盛的品牌和销路,林东毅然决定放弃

转眼即是第二年的夏天,棒棒冰很流行。由于市场严重缺货,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到市场上换成现钞。成本几分钱的水和糖,流出机器,转眼就变成了一元钱。简直跟变戏法一样。

短短三个月,林东“狂赚”了40万元,不仅赚回了总的投资,还获得了10万元的盈利。这一切发生在十个月不到的时间内。40万元,在当年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那个时候,一幢比较好的房子,也不过是五六万元的价格。

第三次失败,输了全部家当

然而,仅仅半年后,林东就感受到了失败,而且是致命的失败。

牛肉干成就了他的事业

1995年的那个春节,林东过得相当的落寞:出租房内,粉丝、大白菜和土豆一直陪伴着林东。耳边则是年卅父亲的叮咛,一定要回家一趟。

可是他觉得丢脸!

林东准备结束生意去匈牙利,但是厂房的租期还有几个月,租金是一个月6000元,加上水电、人工,如果一天没有两三百元的收入,“被债主拿走桌椅,砸了电话,那就算是真正的破产了”。

春节前后,林东第二次开始做牛肉干。捡起这个生意,纯粹是迫于这种压力。因为林东一直觉得做牛肉干生意太低档了。

那个时候,林东每天扛着75公斤牛肉,心里想着如何平衡每天的收支。1995年年卅,当林东把一笔30万元款子汇出去的时候,心里是一阵彻底的轻松。一年运营下来,牛肉干帮他还完了所有的欠款。

但林东那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产业。直到五六年后,林东学完MBA才对这个“低档”的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已知的所有食品行业中,包括薯片、方便面、瓜子,都有年销售超过30亿元的巨头,而牛肉干则没有。

在一个没有巨头的行业,机遇自然会多很多,何况牛肉干还是中国的传统休闲食品。接下来的几年间,绿盛牛肉干每年几百万元的利润让经历了挫折的林东相当满意。

这个局面持续到20xx年,那一年,他在澳大利亚修完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归来后的林东,不再提起赚大钱,但是却带回来一套规划——那是他毕业论文的一部分,20xx年绿盛的销售目标是30亿元。

“以前只想着赚大钱,但是却没有具体的计划以及执行的步骤,那只是年轻人幼稚的想法。”

而在这份规划中,企业每个月都有特定的销售目标。按照规划,20xx年年底绿盛的销售将会达到3.2亿元人民币,今年的实际销售收入已略略超出。

经过多次失败最后成功的事例篇3

家车打车服务Uber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尽管他与一般的硅谷创业家不同,不是T恤加牛仔裤,而是一身合身的正式西装,但这位非典型的创业家,却很可能是引领下一波科技创新的灵魂人物。

用Uber打车很简单,只需在手机上打开专用的App程序,就可以看到地图上各辆空车,然后点击按键叫车,屏幕上立刻就会秀出司机照片、名字与联系电话。当黑头车抵达,由于信用卡数据早已在App上登陆,因此用户上下车无需支付现金,就跟搭乘私家车一样方便。

然而,想用创新方式让消费者像绅士、贵妇一样,背后却必须挺得住来自主管机关的管制以及地方出租车业者的威胁,这也是卡拉尼克被其他创始人推荐为CEO的原因。“知道我背景的人,就知道打官司对我就像回家般熟悉。”他说。

创业曾破产

今年37岁的卡拉尼克出生于洛杉矶,小学六年级就会编写程序,是个典型的硅谷小孩。1998年,他大四时,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工程系辍学,与同学合作创办了Scour网站,让网友交换音乐、影片。可想而知,与美国Napster等音乐交换网站一样,他创立的首家公司遭到了30多家大型电影、音乐公司的侵权指控,要求赔偿2500亿美元损失。最后,他与同学被迫卖掉公司,偿付赔偿并宣告破产。

关闭Scour网站的挫折,未能打垮卡拉尼克。打过难缠官司的人,绝大多数从此做事变得保守,但卡拉尼克不同,他反而变得更加强悍。“我属于比较少数的那群”,他说,经过这次教训后反而让他深信,新创事业总会颠覆惯性规则,法律上站得住脚,就无需屈服。

31岁成千万富翁

20xx年他再接再厉,与朋友合作创立了RedSwoosh公司,采用类似的技术为内容提供商降低网络流量负担。在此期间,他曾付不起房子、多次赔到一文不名,直到公司渐渐有所起色。20xx年,卡拉尼克以1700万美元卖掉RedSwoosh,那年他31岁,成为了千万富翁。

Uber是他与两名友人在20xx年于美国旧金山推出的服务,他们与租车公司签订合约,以iPhone作为计费跳表器,让高级出租轿车能在空闲时提供出租车服务。Uber上线四个月后,他就知道这个点子成功了,因为公司收到了旧金山市政府发出的勒令停止营业公文。由于Uber服务跳出了传统范畴,模糊了高级租车与平价出租车之间的界限,费率未经审查,车辆没有漆成规定颜色,并挑战了主管机关的审查制度,从而引发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群起抗议。

在与律师讨论后,卡拉尼克不但不搭理公文,甚至还号召网友签署请愿书,发动以电子邮件向市长信箱反馈的活动,最后这纸公文不了了之,Uber的黑头车照样在旧金山满街跑。但当Uber服务进入其他城市,又在纽约、华盛顿、加拿大温哥华遇到了类似的阻碍。目前,Uber正发起对休斯敦市政府的请愿活动。“市政府只是在保护当地没有竞争力的出租车业者。”卡拉尼克说。

用交通工具传送的业务,我们都会尝试

他的强悍与耐心得到了回报。尽管Uber从未透露过营收,但《华尔街日报》旗下科技网站All Things D估计该公司今年营收将达到1.25亿美元。卡拉尼克对此不愿证实,但他得意的强调:外界估计的只是Uber抽取的佣金,而不是搭车总金额。而Uber今年7月举办的冰激凌车到家服务,一天就卖出了数万支冰激凌,成功展现了跨行业服务。“未来只要是用交通工具传送的业务,我们都会尝试。”他毫不掩饰公司扩张的野心。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