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励志历史小故事

12-3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7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那些经典励志的历史小故事都是很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看看的,那么经典励志历史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励志历史小故事:勇于任事的林则徐

伊犁河北岸有一条大渠,从东向西穿越伊宁县、伊宁市到达霍城县,灌溉着千顷良田。这条大渠就是历史悠久的大皇渠。当年,人们又称这条渠为“林公渠”,因为它与伟大的爱国者、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人都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光辉事迹,而他被流放新疆伊犁后的丰功伟绩,世人却知之甚少。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道光帝并下旨将他“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1842年12月10日,经过四个月零三天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终于到达了伊犁的惠远城。伊犁镇总兵布彦泰委派了林则徐一个掌管粮饷的差事。但林则徐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为伊犁百姓做点事。他到达伊犁后,不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而是带着病体,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考察社情民意,积极向伊犁将军建言献策。

林则徐目睹了当时伊犁的荒凉景象,他向布彦泰将军提出开垦荒地的请求,布彦泰采纳了这一意见。从1843年秋天开始,林则徐不辞劳苦,当起了“愚公”,负责开垦惠远城东边的阿齐乌苏荒地。垦荒必修水利,他沿着施工河段细致勘测丈量,甚至深入到伊犁河上游的喀什河流域。前期工作完成后,在清廷没有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林则徐与当地官绅共同捐资修建,而他主动捐资承修了整个水渠最艰巨的龙口工程。他亲率锡伯营兵丁民夫,苦干5个月,共用工10万人以上,完成了工程量最大的龙口工程。1845年4月,200多公里长的水渠全线贯通,引水灌溉垦复面积约15万公顷,这是清代伊犁开屯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为当地垦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到1844年11月,林则徐带领百姓已在阿齐乌苏地区垦荒33350亩、阿勒卜斯地区开垦16.1万亩。

道光帝获悉后,并没有重新起用他,而又命令林则徐到南疆继续开垦荒地,林则徐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年老多病的他携带粮食、帐篷、被衾,白天迎风冲寒、走马引绳,丈量土地,夜晚卧宿毡庐之中,聆听四野风沙的呼啸。林则徐一年之内先后到达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等九座边城,行程3万余里,足迹遍及天山南北的广袤地域,丈量和查勘垦地共计68万多亩。从1843年秋到1845年11月,大约两年的时间,林则徐在新疆百姓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总共开辟屯田88万多亩。有人评价道:“由于林则徐的查勘开垦,使新疆的大漠广野,都变成肥沃良田,农户炊烟相望,田野耕作皆满,合兵农为一体,每年为国家省经费无数,回民的生计亦由此而充裕。”

林则徐在开垦荒地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在吐鲁番,他发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坎儿井”的地下水利设施,十分赞赏。在实地察看后,他对坎儿井加以改进,增挖穿井渠,每隔丈余挖一口井,连环导引,使井水通流。他将坎儿井推广到了新疆各地,即使林则徐不久奉诏返回内地,他的后任者仍接续他的事业,开凿了许多坎儿井,使坎儿井有如满天繁星,大大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新疆百姓就把“坎儿井”称为“林公井”,把林则徐主持修建的水渠称为“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地方的深切感激与怀念

林则徐流放伊犁的三年多时间里,拖着老弱多病之躯,依然不辞辛劳、殚精竭虑,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事,广受后人敬仰。纵观他的一生,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在得意之时,还是在失意之日,他总能做到为官一地,造福一方,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厄时,他没有因为巨大的落差而消沉、萎靡和绝望,而是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开拓进取,忠实践行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诺言,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灵魂。苦难和挫折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考验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在逆境乃至绝境中依然能演绎人生的精彩,这不正是襟怀坦荡、大公无私、敢于担当的最好体现吗?

经典励志历史小故事: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是以一个慷慨悲歌、壮怀激烈的爱国诗人形象传世的。

抗战开始后,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他的这些形象,镌刻在人们的印记中,提起闻一多,人们自然想到他的那一大把激扬的美髯,他的民族气节,他的激情四射。但是,对于闻一多先生浪漫、诙谐、幽默的一面,人们就很少提及了。

有一个故事,发生在闻一多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他的浪漫可见一斑。

1932年秋天,闻一多先生从山东大学到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为了让自己的课堂诗意浪漫,他特意要求学校将下午的课换到晚上亮灯的时候。他对学校说,明亮的下午是不适合读诗的,读诗要在朦胧的夜晚。

晚上,校园里灯光婆娑,教室里烛光摇曳,闻一多先生身穿一袭长衫,抱着一摞讲义飘然进门。闻一多先生落座,但是并不马上开讲。他慢慢地从衣兜里地掏出纸烟匣,打开,然后对学生和蔼一笑说:哪位吸?

学生们哗然而笑。自然谁也不会真正去接老师客气谦让的纸烟的。闻先生不说话,默默地自己点燃一支纸烟,深深地吸一口,然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打着螺旋的烟雾之后,然后开讲了:“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

闻一多先生长于治印,在治印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彰显了闻一多先生浪漫幽默的真性情。1944年,闻一多给华罗庚教授刻印一方,边款为:“顽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雅于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

一方小小的石头,闻一多先生却赋予了它这样丰厚的文化诗意的内涵,有印章材质的介绍,有刻石功用的说明,有战争创伤的影射,有民生遭遇的深情,有教授之间的情感,短短四十字,俗雅具现,不仅仅看出闻一多先生人生的诗意浪漫,更凸显了他为人做事的高古情怀。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