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旅行书辣么畅销?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玻璃擦干净了,视线也就没有了遮拦。在这个并不发达的城市西半球,高层不多,远眺有小矮楼们光秃秃的头顶和金光闪闪的太阳能,低头是90%覆盖地面的郁葱葱的碗口粗大树。微风吹过,小打寒颤,提醒我“高处不胜寒”。
旅行,是一个总能激起多数人共鸣的话题,所以任何一本有关旅行的书销量都出奇的好。在所有艰辛复杂的劳动中,旅行大概是最轻松、最自由、最潇洒、最冒险、最刺激的一种行动。人是社会人,但人也是自然人,不是法律中的自然人,而是源于自然、活于自然地人,这就注定了人对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地渴望。而旅行,就是恰如其分的满足这种渴望。
生活总是重复和乏味的。每一个在现实中坐井观天的人都渴望跳出,就像一个人想要揪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心引力。多少次鼓起勇气的启程,都消融在现实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当看到这个世界上有人过着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时,我们可以不嫉妒,却不能不羡慕。所以,旅行,既是让自己的心御风而行,也是借别人的眼睛观览自己想看的世界。所有的美丽,所有的偶遇,未曾真实发生,却都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就是延伸自己的感官。“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白马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永远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我们未曾踏足的美丽,都在四维空间以别样的形式进行。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走着我们想走的路,看着我们想看的风景。捧一本书,窝在沙发一角,那里,所有的美好正在发生。
感同身受,就是开拓生命的深度。重走诸葛亮北伐征途,尽是丞相艰难的抉择、将士圆睁的怒目。柳侯祠沉静的门庭小巷,藏匿着一个厚实的灵魂,存留着世代文人的傲骨。街角的废墟,筑起民族觉醒的高台,点化现代历史哲学的起点。路就是书,书就是路。如我般缺乏文化底蕴的人,难以将万里路读成万卷书。但这并不妨碍我在旅行者写就的万卷书中,再走万里路!
感同身受,就是最真实的故事历历在目。每一个行走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寻找故事的人也都是在路上行走的人。这个拼命穿越315国道的人可能只是某个大程序的低调码农,那个喜欢攀越山巅的人手上每个伤痕都是一段传奇,这个大大咧咧的姑娘其实心细如发,那个酒吧唱的老泪纵横的歌者讲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灵魂。行者,就是记录行走的温度,在某个午后,从小桌的茶茗中散发出来。我们籍由此了然人生百态,汲取生之温暖!
梭罗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可以决定自己的流放。遭遇风雨,心路不开,愁思就会绵长。直到有一天,撞上阳光。”物质世界给了我们换取更好物质生活的机会,但是,心灵的刚需却从来与钱无关。我不主张头脑冲动的旅行,只是觉得如果可以超脱,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不能逃离,就在世界中寻找一种安适、自如的状态吧。毕竟,心灵在当下的安然,是凡人生命的给养。恰好,我就是一个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