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于身体状态的影响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情绪,是人类身体和心理的本能反应,没有谁能完全摆脱情绪,从出生开始,九类基本情绪就注定伴随我们一生。也正因如此,情绪并发症的多发性,也就不足为奇了。它可能会在你初识世界时就出现,也可能在你上学期间出现;可能会在你失恋后情绪低落之时出现,亦可能会在你生活稳定却深感无聊之际出现。
很多实验都表明,身体与心理的联系十分紧密,相互影响,互为平衡。心理状态的不同对身体内部各种化学元素的平衡,有很重要的影响和牵制作用。尤其是免疫系统,对心理状况的感知十分敏感;而免疫系统又影响和牵制着身体的新陈代谢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举一个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愤怒情绪会诱发血压急剧升高,从而可能导致血管破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严重的,直接导致死亡。
而过度的悲伤与痛苦,也会导致当事人罹患严重疾病。据医学科学家调查:在经历了人生不幸巨变之后,有80%的人在两年内生病。他们做过对比试验,在体质、年龄、生活条件相似的两组人中,近亲眷属发生丧亡的一组人员,其死亡率要比相似年龄对照组高出三倍。
而恐惧情绪的力量,也并不比前两者弱。在美国曾经有一位妈妈让两个五六岁的孩子独自在房间里看恐怖电影,等到她忙完从厨房里出来,想叫孩子吃饭时,却发现两个孩子已经相拥死去了,而瞪大的眼睛里写满了恐惧。
马寅初是继“北大之父”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在1982年以101岁的高龄去世,是目前北大最长寿的校长。马寅初早年赴美国学习经济,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受到了蔡元培的器重,被聘为北大经济系教授,后来又担任系主任,1919年担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此后,马寅初从教半世纪,桃李满天下。
马寅初一生为国为民,不顾自身安危,是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1934年,他在立法院会议上就物价大混乱及对外金融政策适当的问题对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激烈责难。抗战胜利后,他再三拒绝蒋介石的宴请,不惧威逼利诱,揭露“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种种罪证,因此被逮捕入狱。在监狱里待了四年之久,后来在共产党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全力营救下,他才重获自由。
1952年,马寅初任北大校长。5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在政策的刺激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激增,马寅初因此提出“新人口论”。然而,正是因为这个提出节制人口的提案,却让他遭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不仅被迫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还被下放劳动改造。直到1979年,他才被彻底平反。
马寅初出生在中国最黑暗的年代,经历了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因为节制人口的理论而遭到全国的口诛笔伐,可以说他一生饱经苦难,但却成为迄今为止最长寿的大学问家,这固然与他注重养生、坚持运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面对险恶、不平、苦难依然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在逆境中让他能泰然处之,冷静地面对一切,宠辱不惊。
关于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我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长期的忧虑苦闷容易得癌。他说,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3000个左右癌细胞,同时,人体内又有一些“自然杀伤细胞”专门对付癌细胞。如果一个人整天处在忧虑、苦闷、孤独的不良情绪中,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就会下降20%以上,抵御癌细胞的能力就大大降中,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就会下降20%以上,抵御癌细胞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了,患癌症的概率也就增大了。
在九大情绪类型中,绝大部分其实都是负面情绪,由此可见,相对于保持正面情绪,我们更应当注意负面情绪的调节与表达,调节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能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然后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1)认识自己的情绪
当陷入一些莫名的情绪中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正陷入哪类情绪,失落、沮丧、悲伤?然后,我们才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寻找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2)自我表达
当陷入消极情绪中时,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是消极情绪,要告诉自己:“可能我现在有点消极,心情不太好。不过,没关系,偶尔有消极情绪是很正常的。”接着,我们可以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事情除了这种可能,还有其他可能吗?有没有好的一面?”当我们把自己的思维引向了思考这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正面影响时,消极情绪会慢慢被替代。
响时,消极情绪会慢慢被替代。
(3)不用惧怕负面情绪
不用惧怕与过分排斥我们与生俱来的负面情绪。事实上,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我们为某件事情欣喜若狂时,往往可能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导致我们言行失当,此时,能及时地警醒一下就是必要的。而什么能警醒我们?那就是自己失败的经历、别人的教训。另外,负面情绪还有助于我们反省自己,进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