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生励心课》:无知,才能无所畏惧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王阳明心学研究拓展中心创始人鹤阑珊《王阳明人生励心课》里的一篇人生感悟文章:无知,才能无所畏惧
【东家老翁畏虎患,虎夜入室衔其首,西家儿童不畏虎,执芊驱虎如驱牛】——《啾啾吟》
如果你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当你回忆起童年来,你会想到什么?去齐腰深的河里捉鱼?在森林里快乐的奔跑?在就快淹没你身高的草丛里捉迷藏?很可能,这些你都经历过。但如果让成人的你跑进森林里,去茂密的草丛里捉迷藏,你还会吗?让你去污浊不堪的齐腰深的水里捞鱼,你敢吗?我想,你肯定不敢。因为多年来,你所接受的知识告诉你,草丛里会有蛇,污浊不堪的河里会有侵袭你皮肤的水虫。如果你对生物学和病理学稍有了解,你还知道草丛里至少有很多种人你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他们对你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年纪的增大,胆子却越来越小。其实,这正好是老子的那句话,“知之越多,行之越艰。”
并非是人们所想的那样,人拥有的知识越多,胆量就越大。恰好相反,当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遇到事情时,总会用在外界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事情,知识束缚着他们,他们不能用内心来解决问题。
王阳明在打油诗《啾啾鸣》中说,有个老头很怕老虎,所以总是提防,结果被老虎啃了脑袋。而有个小孩不知老虎是什么东西,却赶着老虎像赶头牛一样。这就是俗语所谓的“无知者无畏”。
和王阳明打油诗里说的故事相似的是宋朝的苏轼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有一个妇女带着两个三岁的孩子到河边洗衣服。由于担心孩子会爬进河里,所以就把这两个小孩放在了沙滩上。当她去洗衣服时,有一只老虎跑来看到两个孩子。老虎对这两块嫩的可以挤出水来的肉垂涎三尺,可它发现这两个孩子并不怕它。因为这两个三岁孩子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东西。老虎故意用头蹭了蹭其中一个孩子的脑袋,结果,这个孩子只看了它一眼,根本没有理它。老虎很郁闷,在两个孩子身边待了好一会,就悻悻地离开了。
苏轼最后总结说,食肉动物大都和猫一样,喜欢捉弄它的猎物。猎物越恐惧它,它就越有力气。如果猎物不理它,它反而没了捕猎的心情。这两个孩子所以没有被吃掉,就是因为他们的无知,他们根本不知道老虎是什么东西。如果他们知道老虎是吃人的,必然惊恐起来,到那时,他们的惊恐挑起了老虎的兽语,必然是尸骨无存了。
有个心理学上的实验也可作为“无知者无畏”的证据。实验人员让十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十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接着,主持人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里的一切,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这间房子里有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五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主持人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只有三个人经过长时间思考站了出来。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难。从无休止的战争到频繁的灾害,从豺狼虎豹到黑恶势力,从上级的脸色到同事的情绪,从相互倾轧到明枪暗箭,我们怕过许多的人,也惧过许多的事。尽管我们一直如履薄冰,谨言慎行,不去得罪人,也不愿惹是生非,却总难觅得生命中的一块让心灵轻松到无所挂碍的坦荡无畏的境地。因为你知道他们,了解他们,你不无知,你够有知。而且你获得的越多,知道的越多,你的恐惧就越深。
而要坦然地面对这种种的恐惧,就要做到“无知”,不知恐惧为恐惧,放下它、忽视它。眼观鼻、鼻观心,守住了内心的良知,一切困难就只是纸老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