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有钱更重要的,是拥有选择权

10-2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109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人生并不会因为有钱而快乐很多。

“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哈佛心理学教授,TalBen-Shahar

这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曾经在北大发表了关于幸福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成功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很多人以为是,所以当成功没有带来意料中的幸福,大家反而会出现抑郁失望的情绪。

有钱、成功、达成一个你在经济、地位上追逐的目标,不一定能带领你到幸福的彼岸。

如果为了拥有更多的金钱、成功,而放弃自己本心的选择、一直做着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情、背弃自我的信念,不但不会过得开心,反而会失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历程的机会。

被任何事物捆绑、比如金钱,就难以拥有自由的人生。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其实是一种强有力地掌控着自己人生的感觉,即我能为我自己做主、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拒绝不喜欢的自由,我把这种幸福感,叫做“选择权”。

比有钱更重要的,是拥有“选择权”。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就不必走那么远的路

很多人都听过下面这个故事。

一个有钱人去海边度假遇见了一个当地的年轻人,在钓鱼。

看到年轻人一副悠闲自在,自得其乐的样子,有钱人觉得有必要给他上上课,便非常诚恳地对年轻人说:“小伙子,你这么年轻,怎么不去努力拼搏事业,却在这里钓鱼呢?趁你年轻,你要有长远的计划。你可以先把钓到的渔去集市上卖掉,慢慢存些钱,去买更好的渔具;有了更好的渔具就可以钓到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等钱存多了,可以买只小船出海,钓到更多更大的鱼,卖更多的钱,然后可以买更大更好的船,到更远更深的海里钓更大更好的鱼,这样一直下去,就可以买更多的船,开一个捕鱼公司,雇很多人,到世界各地捕鱼,卖钱。公司越做越大,钱越挣越多。常年以往,等你到我这样年纪,你一定会成为千万富翁!”

年轻人听完之后,问有钱人,“变成千万富翁之后能干什么?”

有钱人回答:“有了钱,你就可以享受生活了,没事到海边来钓钓鱼……”

这个故事说的其实是,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自己真正需要的、看重的东西,那么也许就不必走那么远的一段路。

因为这个东西可能就在眼前。

但是我们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且走出去很远才发现,我们为之努力的,并不是我最需要的。

基本的金钱大家都需要,但是更多更多的金钱也是必需吗?没有一套学区房,你的生活就无法幸福吗?

在一些人的“认知”里,没有钱和成功,就谈不上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爱好,这种认知就是正确的吗?或者说它适用于每个个体吗?

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了一种心理学现象“巴纳姆效应”——即一种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易受外界信息干扰,从而盲目从众的心理状态(或倾向)。

“有很多钱,才能拥有自己人生的选择权”的这种认知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其实因为很多人都没有足够稳定的核心自我,无法做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无法找到自己的真正立场,所以才会非常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影响而从众——觉得多数人说的,就是对的。

比如你周围很多人都在拼命工作攒钱借贷买学区房,那么你很可能就觉得,这是一件你也必须要做的事情,你坚信,在你的人生中,它的优先顺序应该是排在第一的。

殊不知你身边的多数人,其实都和你一样迷茫

于是大家就这样,相互影响,最终自己的人生被钱、房子或某件事情牢牢捆绑,再也无法获得“做出不一样的选择的自由”,好像你的生活,从此刻到终结,已经被固定在某个故事里,你是固定的角色,绝不能有另外的版本。

这其实蛮悲哀的。

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能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的人,是少数,但是往往也因此,他们就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不同的故事。

他们当然不是个个都像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那么牛,因为追随内心的声音就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但是他们在他们的人生里,一样最大限度地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让我们放弃选择权的是我们无法被填满的安全感

除了从众和相互影响,很多人即便进行了独立思考,仍然会觉得没有“足够多”的金钱,自己就没有所谓的“选择权”。

我有一个好朋友,和老公的关系常年冷若冰霜,婚姻完全属于一种形式,但是她老公很有钱,让她衣食无忧。

如果协议离婚她可能会分到一笔财产,但多年没有在外面工作的她,还是觉得有种“缺钱”的恐慌。

大家有时会鼓励她:“你也有存款、文字和英语能力都那么强,还有艺术天赋,想自己养自己,是可以的!”

她每次都说,我害怕有一天我会穷到走投无路,无人搭救。

我问她,到底有多少钱你就敢重新做出婚姻的选择?开始自己的生活?

她想了想说,“五千万吧。”

每个人心里,要做出一个重大的换跑道的选择,那个数字都不一样。

无论是脱离一种关系、放弃一份工作还是离开一个地方。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究竟拥有多少金钱,我们才敢做出很个人的选择?

才敢迈向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方向?

才能丢掉那些我们不喜欢让我们觉得勉强的关系、工作、身份?

可能需要很多很多,多到你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永远也达不到的一个数字。于是,尽管你不开心,可是你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选择。

“因为我没有足够多的金钱吧。”很多人在内心深处这样说。

真相却不是这样。

这不仅仅是一个金钱和自我的矛盾问题,并不是有了足够多的金钱才能谈得上自我实现。

让我们放弃选择权的是,我们一直无法被填满的安全感缺失,一直无法被完美证明的足够好的自己,一直在意的他人的看法,等等人格中不够有力的那部分。

金钱其实代表的是安全感、价值感,如果我们总是无法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价值感,那么对金钱,我们就总是觉得匮乏的。

不那么有钱的人可能以为我买个学区房就足够安全了;

有钱的人,则希望我还可以更有钱,有更多物业,更高的投资回报,来证明我的值。

这件事,没有足够和终点,除非你的内心真正成长。

比有钱重要的是有选择权

开始觉察则不晚。

如果你总是极度地缺乏安全感、极度地不相信自己,自我价值也非常低,不自信,那么你就往往需要很多很多金钱或者婚姻、职位、容貌等外在标签来让自己觉得安全、有价值、优秀。

你的努力将永无止境,没有停歇的一天。这不是一条好的道路。

你的认知一旦到达另一个层次,看到那个真相,看到如果自己能够以内心成长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安全感、提高自己的价值感、接纳和信任自己,那么你对于金钱和标签的需求就会降低,这样一种可能性。

那么你就能切割这些外在东西的牵制,走上另外一条人生道路。相比五千万,这是一条更容易、更自由、更开阔的路。

因为成长是需要漫长的过程的,但是至少要试图看到,一个人一旦变得强大,她就可以拥有选择权。而不是说,有更多钱和优秀的标签,你才能拥有选择。

“我很想去英国学蛋糕烘焙,我相信我自己有这种天赋,其实我现在工作五年的存款也够我去学习和生活了,可是我学完就33岁了,我害怕,我怕自己放弃了现在这个机关工作,回来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位,万一我自己卖蛋糕也卖得不好,那就一切全完了,想要去,也厌倦现在的工作,但是实在无法下定决心。”

我的读者跟我表达了自己的纠结苦恼。

我无法帮助她选择。

不同的内心,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答案。

我知道的是,有的人,往往在这样的纠结里,就是一生。

你要怎样的人生?

面对人生选择:拥有什么比想要什么更重要

我们每天都在面临很多选择。小到中午要点一个什么外卖,大到择校、择偶、选职业。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后果,也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收益。有一些错误,错就错了,不会让你付出致命的代价,还有一些错误,能直接把你送到地狱十八层。

普通人面临的选择不是“拯救地球还是回家吃饭”这种大事儿,而是回老家还是留在北上广;考公务员还是读研;选什么样的人当另一半……这些事情看起来无比琐碎,却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如果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他老人家应该已经笑死了吧。

选择,从了解自己开始

在做选择的时候,当然要从了解自己开始。

你身边的朋友大概也因为自己的选择,过上了不同的人生。比如说,A聪明绝顶,GPA高到吓人,又爱做科研,自然申请奖学金去读PHD;B可能出身平凡,二本院校,但是很有毅力,求知欲强,也很用心,在大城市闯荡2-3年,也能在大公司担任不错的职位;C喜欢吃喝玩乐,靠着爸妈找了一份国企的工作,过着打打牌唱唱歌的日子,虽然没做出什么厉害的事情,但是他高兴。

世界上有很多条道路,没有哪一条是非走不可的,选择奋斗还是选择不奋斗,都是了不起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个选择一定要合适你,能让你快乐,能提升你的生活质量。

在做选择前,比起听三姑六婆的建议,更靠谱的做法是,你首先要问问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开始,例如,你是否可以承受压力?你是否富有创造力,抑或是逻辑严谨的生物?在人际交往中,你倾向于和他人交流接触,还是更愿意宅在家里?面对冒险,你是兴奋,还是更期待安全的生活方式?

同时,你需要问问自己,我拥有什么技能?比如说你期待成为一个设计师,你是否具有美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设计软件?如果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技能,那就请多看看不同岗位的招聘广告。通过了解自己的个性和技能,分辨出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在做选择的时候,拥有什么比你想要什么更重要。

大部分人都希望成为金字塔上最顶端的人,但你要确认自己是否具有这个天赋和意志力,有一些行业没有天赋是根本无法做出成绩的。放弃这个金字塔并不意味着放弃人生,而是去爬一栋更适合你的高楼。

你虽然登不上这个金字塔,但你有可能登上国贸三期的顶层。认清楚自己,为的是不在“不恰当”的领域里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如果你迷茫,请至少去尝试

如果你读完前面这一段,觉得对自己一无所知,甚至更加迷茫了。恭喜你,你就是传说中的迷茫党了。迷茫党的困境在于,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喜欢什么,但是又面临着做选择。

对于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茫党,我有一些小小的建议:

不要放纵自己。拜电视剧和流行文化所赐,大家开始觉得旅行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所以无论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得了一种“遇到困难就辞职/休学旅行”的病。迷茫是因为你知道的太少,拥有的太少,选择也不够好,所以出去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浪费时间,加剧了问题本身的难度。

多读书。个人经历&良心建议,多读科普书和学术书籍。这些书帮助你更好地看世界,培养起有逻辑的思维方式,把你从一团浆糊中拯救出来。

多尝试。别站在这里想,找一些“差不多”的实习机会先做起来;没有实习机会也要给自己找点活儿。别太早开始挑三拣四,尝试不同的事情才会让你找到天赋、喜好所在。

多想想如何达到目标。想去某某公司上班,或者应聘某某职位,那就正儿八经的拿出招聘简历。好好儿看看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人,看看自己匹配度有多少。

在这里特别提醒,世界上有一些无能为力的目标,比如某些非常需要裙带关系的单位。

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力不是第一位的,你是谁谁谁的谁才是最重要的。没背景的最好不要往里面挤,挤了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经济收入没有什么好处,还会遇到很多无法突破的天花板。

认真思考,再去做决定

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就要意识到它是有风险的。你要仔细评估这个风险,不要义气用事,不要靠着蛮撞的冲动就踏上冒险的旅程。

你当然有可能成功,但是更可能摔个半死。我上学的时候,专业老师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如果你长大以后,有人告诉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想太多,那他毫无疑问是一个思考能力有缺陷的笨蛋。或者是别有用心的坏人。”

人并不是依靠力气大,或者跑的快而活到今天的。我们是因为具有思考的能力,创造了合适地工具,合理规避风险,才顺利地繁衍到了今天。如果看到坑就往下跳,看到路就直接往前走,是绝对不可以的。

思考,不是愉快的事情。它意味着你不能把脑袋埋在沙子里,你被迫认真地审视眼前的困境。但是,请相信我,这总比你站在困境前,却脑子一片空白要舒服得多。如果你现在正打算做关键的选择,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我到底想要什么?

▪这件事情的风险是什么?

▪事情最糟糕的结果可能会怎样?最好的情况会怎样?一般好的情况又会怎样?

▪我现在,3个月以后,一年以后需要做些什么?

▪如何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如果发生了应该怎么办?

▪我是否能承担这一切?能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要思考这个事情最坏的结果,并且思考如何避免这个结果产生。如果仔细思考后,你仍然希望做某个选择,那就大胆地做吧。

做好撤退路线,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全情投入。当发生意外、不可逆的情况,请启动你的PlanB。想好再上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还能帮助你确定“那件事情是否非做不可”。

出来混,就得舍得沉没成本

选择错了爱人,但是不舍得自己之前的投入,接着拼命的爱下去,觉得某一天就会好起来;

明明做了不合适的工作,但是想到自己的辛苦,以及眼红其他前辈的收入,就假装这一切是有希望的,继续忍耐下去;……有时候,我们很难承认“我选择错了”。

当理性(你心里觉得不对劲)和个人感受(想到自己付出了很多,依依不舍的情绪)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开始为不正确的事情开脱。这个行为会让你在短期内获得舒适感,但是很快你会陷入另外一种困境,即——你开始渐渐看不清楚客观的事实了。

舍得扔掉“沉没成本”,是每个人必须学习的一课。它沉重,痛苦,令人不舍。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过程并不愉快,需要你咬牙切齿,竭尽全力,但是之后你会感谢它。因为扔掉沉没成本,避免你成为一摊腐烂的苹果,让你有力气面对未来的好运。

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无论你选择了谁,或者选择了什么工作,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必须是你喜欢的。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宁可忍受风险,也不要忍耐你不喜欢的生活。

如果你长时间生活在不愉快中,无论看起来多么的风平浪静,它给你带来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你会心情低落,你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你会变成一个絮絮叨叨歇斯底里的抱怨狂。那些符合世俗意义的好生活,如果你自己不喜欢,就不算是好生活。

每一个选择都是不容易的,谨慎用心地看待它,想好风险,然后选一个你最喜欢的。遇到困难,哭一顿再站起来做下一道选择题。迟早有一天,你会和一切美好事物相遇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