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聪明,但很讨厌

12-24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4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先设置一个情境。

你去跳了一场舞,或者唱了一次歌,回来之后,很开心,觉得肢体非常灵动,生命充满喜悦。

回来后,你遇见一个人,他问你:“去干嘛来?”

你说:“去跳舞来,好爽啊!”

他板着脸,长长地嗯了一声,说:“跳舞有益身心健康,能锻炼骨骼,延缓衰老,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让心情愉快,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你以后要多跳跳!”

你会不会觉得立刻热情下降,变得索然无味。

但你又觉得,一定是自己太小气了,才会心生不适。毕竟,人家是正确的。又正确又理智,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着不容怀疑的气质,你觉得自己讨厌他,实在是没理由。

可你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靠近这种人。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是的,不在你身上。

在这种沟通方式上——超理智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行为。

我有一个很渊博、很渊博、很渊博的朋友(真朋友,除可二之外的另一奇葩存在。请注意,我用了三个渊博,而且都用了很,可见有多吓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去问他,他能跟你说上整整三小时,如果你质疑,那就完了,能说上三天……不论问题有多小,他都能引经据典、深文周纳,扯到古今中外、诗词歌赋、人文历史、宗教哲学、风土人情、民间传说……

你会感觉,你就那么随便一问,他就随便那么一说,世界文明史都说完了。

所以,千万别和他吵架,因为,那就是在跟《大英百科全书》对敌。

敌得过吗?不可能的。

人家一竖中指,千军万马的大哲先知立刻诈尸,集体奔腾而来,用各种理论,将你虐得稀碎。

你就会忤在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满脸通红,立地变怂,灰溜溜逃命去了!

然后就不太想和他聊天。

开始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太无知——虽然这是大写的事实——配不上和大师对谈,后来发现,不对呀,即使我不和他撕,也没有太想靠近他呀。

那,因为记仇?

非也非也。

相信我,因为提及他,此刻我的胸膛,正不自觉地荡漾着一股浓浓的柔情。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直到有一次,我们一帮人去爬山。

车行山巅,路边绿意渐浓,白鸟掠动,美得令人直想撒野。

众人皆疯了,大叫:“真他妈的美啊!”

“山啊,好高。树啊,好绿。我啊,好爽!”

“太高了,感觉一伸手,就能撩到嫦娥了!”

……

大师同学坐在后座,冷冷地来了一句:“这个山脉的主峰海拔是1583米,我们现在的位置,大概是海拔1300米,和这个省的另一座山,也就是海拔3100多的神农架相比,这只能说一般高,不能称之为太高。”

满车谈兴立刻降至冰点。

但没有人敢反驳他。

因为没人挑得出错误。

只有我仗着年轻貌美(是的,你猜对了,我在说谎),壮着胆儿黑他:“大师真是有一种讨厌的深刻!”

众人齐又欢腾起来,话茬又起,哈哈笑着说:“周冲真是心直口快,哈哈哈哈哈……”

笑完以后,有人接:“其实,大师有一种超理智人格!”

这是萨提亚心理学里的一个概念。

即,忽视他人和自己,只在意情境,非常坚持原则,固执、强迫性、客观且不谈感情

这种人格的人,会让我们很敬佩,很欣赏,很想给他上一炷香,早晚行礼,昼夜叩拜。

但是,你无法与之相爱。

因为他们极少关注自己和他人真实的感受。

他们零情绪,或很少有情绪,言语之中,多是干硬的理论和数据,虽然充满了智慧和权威,但真的会让普通人窒息。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建立联结,需要的是:让真实的“我”,与真实的“你”,在真正的情境中,互相看见。

在这个过程中,不作评判,不下定义,不指责别人,不逃避问题,不狂飚道理,达成一致性沟通。

在这种沟通中,你、我、情境,就会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情感才会流动,爱才能自由。

因此,萨提亚心理学将你、我、情境,定为沟通三要素,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我,没有你,是指责;

如果只有你,没有我,是讨好;

如果只有情境,没有我也没有你,是超理智;

以上种种,都容易让人不舒服,都会阻碍我们走向对方。

比如,指责者说“你怎么老是这样?”你会很抗拒。

讨好者说“你觉得应该怎么样?我都听你的”,你会很累。

超理智者说“像这种情况,可能有这些原因,才导致这种结果,你应该如何如何,才会如何如何,否则又会如何如何……”你会很想逃离。

黑白星球有期节目,有人在说自己的前任很奇葩。

奇葩在哪呢?

他给对方发短信,吐槽生活中的小事,结果对方回应了一串大道理。

他受不了,觉得在跟初中班主任谈恋爱

还有个女友,也曾遇见一说教成癖的人,动则ABCD,轻则1234,自以为高深,但令她忍无可忍。

很多中国式父母,也热爱这种超理智沟通范。

板着脸,叉着腰,毫无感情的正确,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则,却不注意自己和孩子的感受,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强迫性心理、僵化不动、社交退缩等心理效应。

这种以正确为唯一准则的人,往往会丢失快乐

因为发不出感情,也接收不到感情,活在爱的真空,空虚与隔绝自会前来,让他与整个世界渐行渐远,最后,变成一个正确的僵尸。

当然,任何事有利有弊,超理智者也非一无是处。

这种类型的人中,有一小部分,成为公认的天才。比如爱因斯坦、卡夫卡、汉娜·阿伦特,还有我们家大师——虽然大师轴得吓人,但我不得不承认,他是我见过的男人里,最靠谱、最多知、最纯粹的一个。

但大部分,都不是理智的天才,而是理智的木头。

所以呢,如果你自认是爱因斯坦第二,那就不顾一切地去理智。

但如果你只是一个凡人,过着平淡的生活,渴望庸常的幸福。我想,还是应该笨拙一点,天真一点,学着与人相处时,少用脑袋去评判,多用心去感知,感知自己,感知他人,然后表达你的真情实感,由之乎者也,条条框框,改为“某某,我很喜欢你……”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