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变得沉默,变得不爱社交?

04-09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272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在饭桌上,大家聊得热火朝天,你却疲于开口;在路上,你遇见熟人,宁愿绕道也不想被认出。如果回答是有过,那你并不孤单。在这个强调人脉关系和社交技巧的时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沉默」,变得不爱社交。

关于这个现象,知乎上有非常深入的讨论,这里选取其中一些知友的回答,供大家参考。

1、知友李松蔚:

理解人脉与交际的重要性以及知道如何「正确」地交际,但却都无法在生活中施行。——其实,这是一种现象:明知其重要,有好处,而偏偏不为。这种现象,乍一看难以理解,仔细一想却几乎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就好像,我一直想买个 iPhone 5,但是我一直没有买。

不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没钱,二是虽然有钱,却不愿意花。总之,如果是免费的话我就要。

可天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东西好不好?是很好。可是没办法,好东西的成本就高。

人际交往也一样要付出代价。这最大的一份代价叫做:被别人评价。

这种评价,是方方面面的,渗透在交往中每一个细节和瞬间。对方的眼神,嘴边若有若无的笑意,不耐烦的表情,满不在乎的神态,欲言又止的语气。你可能会被鄙 视,被嘲笑,被排挤,被羞辱。如果你远离社交,你就是你,在自己的世界里爱怎样便怎样。但是一旦你靠近他人,你就有可能变成呆子,?丝,懦夫,SB,软脚蟹,可怜虫,烦人精,不通人情,没本事,不靠谱……

现在,你还愿意承担所有这一切风险,去换回所谓「人脉与交际」的好处么?

也许你会觉得我说得夸张,人际交往哪里会有那么险恶,那么负面?

你要知道,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是会产生这样的担心,何况我也没说他们真会被这么看待,只是说,心里没法释然而已。哪怕就一丁点可能性,已经足够给人带来压力。尤其是,如果他们心里已经藏着不自信的种子,让别人拿目光一浇,就会迅速生根发芽。

而且还有很多机制,可以成倍地放大这些人眼中社交场合的压力。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

所以不要光看到人脉的重要,它带来利益,同时也带来压力。我知道有的人是真心喜欢人际交往,也有的人只是不得不假装喜欢。很多人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可以闭门清修,颐养天年。

总而言之,退缩也是一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有时候也不能算是一种坏选择。

被负面评价,被拒绝,被别人在心里当成 SB,是所有人都不喜欢的。

当然,因为很多人不能意识到后面这个过程,所以就会产生题主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明明觉得很重要,就是不去做呢?现在答案清楚了,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承担那些代价。

目前,已经有很多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足以帮助一个人改善社交状况,但无一例外,首先都需要练习更能够承受他人(可能是负面)的目光。对此下定决心的人,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者其它的社交训练课程。

2、知友清笳:

当一个人自己的精神内核越丰富,他就会越来越远离当前社会的标准化人格,生出一些明显的个人特质来。

这时候,他再遇到一个和自己有深刻的共同话题、强烈的共同兴趣的、近似的人格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当社会中的人的人格越来越丰富,而人的流动性没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我们遇到一个和我们类似、使我们兴奋的人的机会是在降低的。

然后大部分的社交行为都会出现一种类似「你说你的,但我不感兴趣」「你说你的,但我不同意」的情况,然后由于礼貌和和平共处的需求,我们很少会把无趣感和反对意见明确地提出来。这种社交纯粹是无效社交,只消耗时间却没有产生乐趣和增进感情——不仅无效,而且令人生厌。

当无效社交在社交尝试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我们就倾向于更少地尝试社交。

我们在社交上付出的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越来越没有回报。

而精神内核的丰富,会让我们更多体会到自己一个人玩的乐趣。

阅读、写作、种植、写代码的预期乐趣比预期中的社交乐趣要高,于是我们就一个人阅读、写作、种植、写代码。

其实在某些饭桌上,我都在自己的脑袋里开一台戏,我忙着写剧本,所以不说话。

——你们说的东西很无聊,你们造吗?

大家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多独处,越来越不爱带上面具装模作样,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越来越尊重个人时间的价值。

收起全文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