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03-30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149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朱文举,今年42岁,家住南县三仙湖镇。

10天前,记者专程从益阳赴南县,采访了这位常年在外演出的流浪歌手。朱文举这次回家,是应邀参加南县一年一度的政协会议。于是,记者便有机会,记录下这个令人特别感动的故事。

为自己找一种活法

哲人说,苦难是上帝赐予人的财富

40年前,因为患小儿麻痹症,当时不到两岁的朱文举从此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望着这个刚刚学会移步,昨天还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间便瘫坐在地上,做父母的最先反应是这孩子一辈子怕是完了!据医生讲,这孩子,即使不死,能够站起来的希望等于零。但做父母的,决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孩子一生一世就这样子。

为了给朱文举治病,母亲干脆辞掉了工作,抱着他四处求医。长沙、常德、岳阳,大小医院跑过几十家。正规医院不行,就找民间草药郎中,几乎访遍了周边5个县市。倾其家中所有,结果仍无济于事。转眼3年过去了,朱文举的双腿仍然处在麻木中,并一天天在萎缩……

慢慢懂事的朱文举,从大人的眼神中似乎读出了些自己的不幸。但他朦胧中感觉自己不会死。他会在父辈亲情中活下来。

那时的朱文举家里,住在沱江边一条叫上河街的居民区里。儿时给他最初的印象便是,那河里的水怎么会是那么多,那么多。特别是夏天一到,河滩上的绿树便不见了,黄黄浊浊的河水便淹到了麻石街上、上了阶基,进了房门。父母最先安置的是举举,让他坐在用杉木或楠竹架起的棚子上,旁边放着一个脚盆。那时的举举,对这一切并不感到是灾难,只要背着上班去的大人,他便双手爬进脚盆里,去加入街上那些用同样方法在河街上漂来漂去的同伴之中,从东家到西家,从街的这头又到那头,一天断黑,玩得连吃饭都忘了。河街地势很低,有时夏季,有时初秋,反正年年家里遭水淹。为了生存,大人们便年年要逢涨水从河街搬到江堤上,然后退水后又从堤上搬回家中。年复一年。

为什么要搬家呢?那时举举问大人。

不搬家会被水淹死的!大人告诉他。

望着哥哥姐姐们上学读书,举举觉得特别有趣。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他找来纸笔,学着写写画画,见什么画什么,还挺像那么回事。记得6岁时,他画了一只小河虾,被母亲看到,母亲惊喜不已,拿着举举的画儿到街上四处炫耀,逢人便说,我家举举好聪明的!

7岁时,朱文举上学了。他的家里离学校大约有一里路。哥哥姐姐,街坊邻居轮流背着举举上学放学,不管刮风下雨,上学的路上,总有一大帮同学在他一起。同学们视举举为亲人一样。朱文举至今还记得,有无数的小伙伴背过他、抱过他。

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有这样一大串名字:欧有才、李志文、杨树根……

这些小伙伴,就是他不能站起的双腿!让他慢慢从少年走向成人。

尽管上学成绩好,朱文举上完初中后,就没有继续升入高中。因为那时,对于一个双腿残疾的青年,上大学是不可以幻想的。

升学无望的朱文举为了自己今后的生存,决定学门手艺,靠自己养活自己 ,决不能再给家里添负担。于是,他求人买来有关维修钟表的书籍、工具,自己关在家里,躲在蚊帐里拆装父亲从同事手中要来的废手表、闹钟、拆开又拼装,装好又拆开,坐在床上,从早到晚。

朱文举从小就是一个做什么事都讲认真的人。他学修钟表,可谓无师自通,当他试着在街上摆出自己的钟表修理摊,很多人说,这举举只有几个月不见,便学会了一门手艺!并且还像模像样,一干就是6年,在当地还蛮有名气。

歌声唱得幸福

不到20岁的朱文举不但精通手艺,还极具艺术天赋。他的周围为什么一直会有那么多男男女女的朋友,这还要感谢父母给他生了副好嗓子。朱文举会唱歌!唱得跟歌星一模一样!从小到大,从学校到走出社会,熟悉他的人都这样夸文举。上小学时就有了音乐课。那时音乐课就是老师在台上教唱歌,不管什么新歌,文举只要唱上两遍,便能单独唱来,且咬字乐感一点也不会比老师差。有时偷懒的老师干脆让文举领着同学们唱。学校的文艺演出,唱歌每次都是文举拿第一,稍大一些,文举又学会了吹口琴、拉二胡。老师评价他,说朱文举学什么像什么,真的是个天才。背地只摇头叹息:可惜废了双腿!

但朱文举自己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并不缺少什么。特别是他发现自己会唱歌之后。

除了有一帮朋友,文举还有一件心爱之物,那就是父母为他买的一个立体声收音机。从收音机里,他认识了蒋大为、李双江、关贵敏等一大批他最喜爱的歌星。但他最好、模仿得最认真的还是李双江。每当听到一首好歌,关了收音机,文举便会对着家里厨房那口大缸,放开嗓子,纵情歌唱。然后,从水缸回传出来的颤音里,找到自己特别受用的一种感觉,通体舒畅。

朋友同学聚会,总会请文举唱上几曲。街坊邻里办着什么喜事,也会有人提议“去请文举来唱几首歌”。只要有请,朱文举总会尽量满足,决不找借口拒绝。他深深体会到:这是社会对他的一种热爱啊!

会唱歌的朱文举开始在当地及周边有了名气。他学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再见吧,妈妈》、《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歌曲可以以假乱真,与歌星相媲美。

1983年,南县举办十大歌手赛,没有事先报名的朱文举直接进入决赛,以一曲饱含深情地《再见吧,妈妈》获得特别奖。次年,又毫无争议地夺得第二届南县十大歌手赛冠军。朱文举至今还记得,那是第一次真正亮相舞台,他摇着轮椅,被工作人员推上舞台时,一种自信豪迈的激情充满他的胸怀,他一口气唱了5首歌曲,越唱感觉越好,台下观众几乎疯了一样地鼓掌,他只好一次又一次地谢幕,含着热泪。

1985年,原益阳地区举办艺术节,作为残疾人的朱文举被特别邀请参加,首次亮相益阳舞台的朱文举一展歌喉,便赢得如潮的掌声……

同年,22岁的朱文举在歌声中赢得了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赢得了爱情。经人介绍,一位叫黄艳琼的美丽村姑走访了朱文举。22岁的黄艳琼漂亮贤惠,聪明能干,随着与朱文举交往的增加,她被小伙子多才多艺和美妙歌声所吸引,她决定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这位善良的残疾人,同时决定要照顾他一辈子。尽管当时遭到了种种非议,但极有主见的黄艳琼并没有被外界的种种干扰所动摇。

没有隆重的婚礼,只有朱文举和身边朋友们歌声的祝福。认识不到一年时,他们终于结合在了一起。当时,南县有位作家,还写一篇题为《歌为媒》的文章,登在省报的头版,压题照片是一对新人相依相偎的幸福……

“感谢妻子,这些年来对我的关怀和付出,没有她的扶助,就没有我幸福的今天!”朱文举面对记者,深情地感慨到。

如今的朱文举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子朱可嘉自谋了一份职业,收入稳定可观,女儿朱可券2002年考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现在已是大四的学生。朱文举这些年常年在外奔波,家里的一切就托付给了能干的妻子。

一路歌声一路情

朱文举与黄艳琼结婚后,他们先后办过鸡场,开过饭店、旅店、歌厅。每做一样,由于两口子勤奋、认真,待人又真诚,每次都能做好。

动脑子的事是朱文举,体力活全落在了妻子身上。这些年,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但有一爱好没有放弃,那就是唱歌。

朱文举唱歌唱出名堂后,从益阳唱到了省城长沙。1992年,他被省残联推荐参加由中央宣传部,国家民政部、残联等7部委举办的首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在北京国际剧院,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的近200名歌手,朱文举成竹在胸,以一曲高昂优美的《八百里洞庭美如画》赢得了有李双江等名家担任评委的10个评委,9个最高分,而最终夺得金奖。

来自洞庭湖的朱文举在北京成了媒体热追的明星。可有谁会知道,这个不到两岁就瘫痪的湖乡小镇的年轻人,热爱唱歌,却没有正式接受过哪怕一天正规的训练,更谈不上名师指点!他那富有穿透力的歌喉,是源自他从小培养的一种顽强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啊!

从北京载誉归来的朱文举,受演艺圈朋友的邀请,准备去北京打拼,展示自己的才艺,体现其人生价值。但那时,孩子都小,他不忍心丢下孩子,让妻子一人承忍家庭的重负,他婉言谢绝了朋友的好意。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朱文举再次萌发了想到外面闯闯的念头。但这时,他却是快40岁的人了,他试着向外面联系,但终因年龄或身体原因,得到的都是对方委婉的谢拒。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从小不相信命运的朱文举决定自己树自己的旗帜。

他买来一辆农用货车,稍加改装,便成了客车,请来司机,又置办了舞台、音响、道具等设备。2003年他的爱心歌舞团才3人,便开始在外演出了。随着影响扩大,慢慢地加盟的同伴便越来越多,但朱文举不盲目招人,首要条件,对方必须是残疾人。赫山区沧水铺的甘果,是位盲人小伙子,才23岁,以通俗歌曲见长,现在成了他的台柱子。每月收入超过了1000元。2004年,在桃江县三塘街演出时,朱文举发现一位身高只有60公分、28岁的李铁姣,当时,这位矮哥除了体形有特色,并无其他特长,在家靠父母供养,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演出现场,朱文举有了想培养他的想法,与对方家庭一联系,矮哥父母举双手赞成。现在的矮哥跟着“举哥”走南闯北,唱歌跳舞样样搞笑,成了举哥的铁杆兄弟。

现在,朱文举的爱心歌舞团已有了近20位演职人员,清一色的残疾人。

在演出中,朱文举感受最深的是,他不但带领这帮残疾艺人有了生存的希望,更能让他们有了一种向上的精神。他们一路演出,从湖南到湖北,从广东到广西、到海南、到西北……每到一处,他们在感受一份社会爱心的同时,也给当地的残疾人留下一种自强不屈的精神,在一路呼唤爱心的同时,还在不自觉中张扬着一种人性的光辉。2005年8月,在茶陵县赤堂镇,有一位同是失去下肢的中年人,看完朱文举的演出后,吃力地摇着轮椅走上舞台,紧紧拉住他的双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话。最后,他执意要请爱心歌舞团的演员吃顿饭,以表示他对他们的敬意。当朱文举他们婉言谢绝之后,他只好掏出200元钱,让同伴们在路上买些水喝。朱文举没有收这位兄弟的钱,离开该镇时,他带领全体演员买上水果、礼品上门看望,并专场为这位残疾大哥演唱了自己最拿手的几首歌曲,令在场的乡亲们感动得一个个泪流满面……

朱文举的爱心歌舞团成立两年来,他坐着那辆被伙计称之为“快乐的大篷车”已到过全国近10个省市,大小演出近700场次。

朱文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透露:等他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他会将爱心歌舞团做大做强,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团结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让他们都能好好活着!活得精彩!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