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的艰辛故事经典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励志人生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名人成功的艰辛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功的艰辛故事篇1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纽约曼哈顿一所慈善医院里。不幸的是他被药用镊子伤到了面部神经,导致左脸颊部分肌肉瘫痪,左眼睑与左边嘴唇下垂,语言能力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幼年时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才能见父母一面。因为长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欢他,也不愿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关爱,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可人们总是将他拒之门外。
11岁那年,父母在不断争吵中分道扬镳,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母亲也离开了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温馨美好。父亲对他十分严厉,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一顿斥责和辱骂。父亲经常朝他嘶吼:“你为什么不能变聪明一点儿?你为什么不能强壮一些?”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15岁那年,他来到费城,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被人认为是一个带坏其他同学的典范。他一共换了12所不同的学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学校找个理由开除了。走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他渐渐长大成人,并且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或足球明星,可是没有一所体育院校愿意录取他;他想参加海军,可是又不够年龄。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瑞士,一边给女学生上体育课,一边学习戏剧课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时,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员。
不久,他满怀信心地回到了美国,进入迈阿密大学,正式学习表演艺术。然而他的导师很不喜欢他,认为他不是演戏的料,永远也不会有前途,还劝他尽快退学。尽管他不相信命运,也不愿意服输,但还是以三个学分之差,被迈阿密大学拒之门外。
随后,他来到了纽约。迷恋于星相占卜的母亲断言,他会成为一个明星,但不是演员,而是以作家的身份。于是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暂时放弃了做演员的梦想,潜心研习剧本的写作。他想,人们总是在试镜时拒绝我——因为我的眼睑下垂,因为我的声音太过低沉。既然我无法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我总有能力去修改润色自己创作的剧本吧!
1974年,他突发灵感,创作了一个叫《洛奇》的剧本。当时不少制片人都很看好这个剧本,但因为他坚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制片人拒绝。他不甘心,又带着剧本分别拜访了美国的500多家电影公司,终于,在被拒绝了1850次后,有一家电影公司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个月内就拍完了,可谁也没想到,这部电影会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匹黑马。
1976年,这部电影的票房突破了2。25亿美元,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编剧的提名。著名导演兼制片人弗兰克•科波拉由衷地赞叹道:“我真希望这部电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间,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就是观众心目中的超级偶像、单片酬金超过20xx万美元、好莱坞武打动作巨星史泰龙。回眸往事,史泰龙感慨万千。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也许他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是别人的拒绝激发了他的斗志,磨砺了他的意志,洗礼了他的灵魂,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龙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干出点儿什么名堂,来为自己赢得一点儿自尊与自信。”
名人成功的艰辛故事篇2
20xx年l1月18曰,“互联网金融中国梦·创业梦”全国高校巡回公益讲座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一场《我与世界不一样》的主题演讲让到场的嘉宾潸然泪下,也让在座的“梦二代”热血沸腾。引起这场轰动的演讲人只是一个25岁的大男孩——杨孟衡。
杨孟衡出生在云南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但命运捉弄人,“不幸”这位不速之客,总是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造访。6岁的小孟衡在玩耍时,不小心触碰到十万伏的高压电,导致高位截肢。面对终日以泪洗面的母亲,懂事的杨孟衡这样安慰母亲:“我只是失去了双臂,但我还有双腿,只要心理健康身体就会健康。”这些掷地有声的誓言说出后,他就开始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
杨孟衡从失去双臂的痛苦中迅速恢复过来,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希望是火,失望是烟,生活总是一边点着火,一边冒着烟。很多人还在怀疑他生活是否能自理,需不需要专门的人来照顾的时候,他早已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用双脚代替双手的功能,吃饭、穿衣,甚至自己洗衣服,应付了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他坚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很小的时候,杨孟衡就有站上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14岁时开始进行艰苦的游泳项目训练,15岁那年,他入选云南省游泳队,为参加20xx年北京奥运会进行专业训练。不论严寒酷暑,他总是和游泳池为伴。体育锻炼总是以数据说话,他每天要练习10千米以上(50米的游泳池200个来回),冬天戴着脚蹼练习,双脚被磨出水泡,游过的水面留下的鲜血和泳池的水融汇在一起,泳池的水都被染上淡淡的红色。
可命运总是不断和杨孟衡开玩笑,奥运会赛前一个月训练时他的软组织挫伤,比赛失利,他最终没有机会进国家队,也没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了。没有耀眼的光芒来照亮杨孟衡,让他继续走体育立身这条路,世界冠军的梦想只能搁浅在那一方狭小的游泳池里。
然而勇者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杨孟衡马上转而通过另外一条道路实现其他理想——通过高考上大学。将近三年时间完全离校,刚刚回到学校,他什么都不会,年级八百多个人,他的排名是倒数第一。他心想,让我在教室里面坐40分钟,不如叫我在游泳池里面游个5千米。同学都很聪明,反应都很快,基础都很好,而他只有一身力量,其他什么都没有。当时杨孟衡很清楚,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一定要考上大学。霞光初暖时起床,暮色沉沉时睡去,大脑里每天都要存储很大的知识量,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像呼吸一样学习。
因为有一颗勇敢的心,他坚持总比其他人多努力一点点,不断攻克学习中的各种难题,一路风雨兼程。天道酬勤,在20xx年的高考中他终于以总分594分一举夺得云南省宜良县文科状元的桂冠,进入中山大学学习。大学四年,他去过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做过四百多场演讲,尝试过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生活也终于不再辜负他的一路拼搏,毕业后他被中山大学保研云南大学;回到家乡后他又很快成立了梦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教育培训。从个人工作室开始,以演讲为载体,边读研边创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他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高大俊朗的外形、谦虚有礼的谈吐,如今从杨孟衡身上找不到丝毫弱者的特质。“如果你们能在我的脸上看到阳光,那是因为有人把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杨孟衡一直心怀感恩,也用亲身经历鼓励着后来者,鼓励更多比他身体条件还要健康、健全的人们:与命运的博弈,更多的是靠自己,只要坚持,梦想就不会是高不可攀的幻影。
名人成功的艰辛故事篇3
华罗庚 1910 年,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金坛。他小时候,家中清贫,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个 小杂货铺,代人收购蚕丝,一家人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华罗庚上初中时,对数学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他 的老师王维克很器重这个聪明机灵的少年,常常单独辅导他,给他出一些难题做,这使少年华罗庚得益匪 浅。
华罗庚在金坛中学念完初中后,因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只得辍(chuò)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 助料理店务。可这位酷爱数学的年青人,人虽然守在柜台前,心里经常琢磨的还是数学。王维克老师借给 他几本数学教材: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微积分。华罗庚便跟着这几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步入了 高等数学的大门。华罗庚 18 岁那年,在王维克老师的帮助下,到金坛中学当了一名会计兼管学校事务工作。
他曾回忆当时艰难的生活:“除了学校里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 8 点 钟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不久,金坛县流行伤寒,华罗庚不幸 染病,卧床半年。后来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脚却弯曲变形,落了个跛足的终身残疾。
华罗庚在贫病之中刻苦自学,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19 岁那年, 他发觉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写错了。便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叫《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 解不能成立之理由》,于次年发表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随后,华罗庚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数学论文, 署名“金坛人”。
这个在数学论坛上崭露头角的“金坛人”,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当他打听到 这个数学奇才原来是个只读过初中的小青年时,深为震惊,便写信邀华罗庚来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数学系 当管理员。到清华后,华罗庚的进步更快了。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4 岁时,已能用英文写作数学论文。
25 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国外数学界的注意。28 岁时,他当上了西南联大教授。后来,他又被熊庆来教 授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深造。
华罗庚成功了!在走过坎坷的自学之路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国外数学界这样评价他:“华 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可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40 年代后期,华罗庚应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之聘,在那里当教授。华罗庚在那里有着优异的生活、科 研环境:他的住屋有 4 间卧室,2 间浴室,还有一间可容纳五六十人开酒会的客厅。大学还给他配备了 4 个助手、1 个打字员。
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华罗庚却不再留恋美国的优异条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程。
他说:“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应当回去!” 1950 年的一天,这位已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著名教授,在填写户口簿时,在“文化程 度”一栏里写了“初中毕业”4 个字。这虽然使许多人惊讶不已,却是事实:他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初中毕业证 书。这位数学大师的数学知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1983 年 10 月,华罗庚重游美国,接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这是美国科学院 120 年 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个荣誉称号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长在向华罗庚致赞词的时候说:“他是一 个自学出身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万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