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励志经典小故事

12-17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8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相信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年轻人都会经常找一些奋斗的励志经典小故事来看看,那么奋斗的励志经典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奋斗的励志经典小故事:认真拼不过迷恋

一个被视为不会念书的小孩,为什么能够变成英国一流大学的教授?

小时候听过一句话,“认真是拼不过迷恋的。”意思是说,做一件事能否成功,“喜欢”和“热情”是远比“认真”“努力”更重要许多的。

举例来说:假如有同样两个运动员,一位是和迈克尔·乔丹同样身高198cm,在体力、弹性、反应力种种条件上都一样的球员,另一位和马拉多纳一样身高165cm,其他条件也都一样。

如果有两项运动—就说是篮球和足球好了,没有其他特殊理由,他们对两种球类的兴趣也差不多的话,依照不同条件,我们应该鼓励198cm那位去参加篮球队,165cm那位去参加足球队。但我们现在教育的主流逻辑并不是这样的,它的思维是:哪样运动热门,就统统让他们去参加哪样运动。

就说统统参加篮球队好了,198cm那位由于先天条件,当然很容易就比165cm那位有比较好的表现,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因此进入一种“热情”“喜欢”的正向循环。

165cm那位的努力结果当然不如198cm那位,但教练却告诉他:“你不够努力,你不够用功,你不够认真。”

165cm那位更认真、更努力的结果,虽然有进步,但得到的往往是更大的挫折。搞得这个本来可以在足球场上成为明星的运动员,却在篮球场上失意、挫折、自我怀疑……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数理不好,只能念录取分数不高的专科学校,被家长认为是不会念书的小孩。后来父母亲把他送到美国社区大学去念书,到了美国之后,他发现在美国的教育制度下,考试分数并不是唯一的评估。他充分发挥了自己过去受教育时被认为“不务正业”的搞社团的本事,组织同学、分配工作、讨论议题……

他特殊的组织、分析能力以及领袖魅力到了不同的环境很快就突显出来。他在大三时转到斯坦福大学,继续完成了大学以及硕士、博士学位。目前他在英国的一所一流大学担任教授。

一个被视为不会念书的小孩,为什么能够变成英国一流大学的教授?重点不在这个小孩聪明不聪明、认真不认真、努力不努力,重点是他如何以及在什么样的评估标准之下,发展出他自己的生命

那些做起来特别容易做好、容易有成就感,并且让我们迷恋的能力和特质就是每一个人的天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给自己的天赋一个机会,然后想办法发展那个能力。让它成为我们生命发展的方向。

奋斗的励志经典小故事:他不仅是英语哥更是励志哥

近日,“郑州一环卫工‘麻溜儿’背英语”震撼了不少朋友圈 ,原来,这位环卫工是顶替受伤的母亲工作几日,记者到二七路太康路口附近寻找微博中的主人公,一名环卫工认出了微博照片中的小伙。她告诉记者,小伙名叫李磊,是某商场的电力维护人员,替母亲扫地的间隙,的确在学习英语。

随后,记者与李磊取得了联系。对于近日网友见其“麻溜儿”地背英语,并发布到网上一事,李磊表示并不知情。

李磊说,他并不是环卫工,而是一名电工。他在这里做环卫工作是暂时顶替母亲的。为了给清扫工作增添乐趣,休息间隙,李磊也会给自己找活干——背英语。有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历,他已将学习英语当成了一种习惯。他利用手机APP,每天都在学习。

【缘由】母亲遭遇横祸,他来顶替母亲工作

李磊告诉记者,20xx年3月份,他母亲凌晨4点打扫路面卫生时,一辆电动车飞速驶来将他母亲撞倒。

“当时听母亲的工友说,由于剧烈疼痛,母亲一度昏厥。我看到病床上的母亲,心痛不已。交警做了事故责任认定,肇事男子喝酒骑车,应该负全责。”李磊说,3个多月来,母亲的治疗费用已花了6万多元,但肇事男子仅付了600元。

目前,李磊与父母租住在公司附近的一处地下室,爷俩边为母亲筹集后续手术费用,边替母亲工作。李磊的妻子因有孕在身回了周口老家。

“做环卫工,天亮得早就要早去,天黑就回来。检查的时候,要求全员在岗,不去就扣钱。”李磊说,他夜间做电力维护,白天与父亲搭班替母亲做环卫工作。白天与黑夜交替工作虽然累,但他依然坚持

【谈生活】生活中有现实, 也要有梦想

“生活与梦想如同两条腿,一条腿是在现实中行走,另一条腿是用梦想做支撑,这样人才能前进嘛。”李磊说。

上学时,李磊学的是机电一体化,毕业后,他在苏州外企的一段工作经历,让他明白掌握一门外语很重要。

由于工作中需要与外国工程师交流,他便开始自学英语。

“工人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不多,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英语都不能丢,技术是本事,外语是一双翅膀,对于我的专业而言,将来还要学德语。”李磊说。

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他用一句很喜欢的话来总结:“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他将这句话翻译为:每一件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可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李磊说,人处在不同的时候对这句话会有不同的理解。

奋斗的励志经典小故事: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把刀

少年时就爱上书法的他,因为家贫,没有闲钱买墨水和纸张。母亲便找来一支别人废弃的毛笔,用小桶盛了淘米水,让他在家里的水泥地上练字。

有了写“水字”打下的书法基础,他的作业字迹俊秀、结构洒脱,看着让人心情舒畅,是老师最喜欢批改的那一类。

上了高中,他从《书法》杂志上初次认识并了解了篆刻艺术,那些刀法稳健含蓄、方圆互用的印章让他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便找来削铅笔的刀片,在砖头和瓦片上刻了起来。

刀片很薄,一使劲,便折断了,家里好几把削铅笔的小刀都被他在砖头上刻字弄断了,怕妈妈训他,他只好撒谎说刀子丢了。

妈妈很快便发现了他的秘密,不仅没责怪他,还省下钱,给他买回了一把专门学篆刻的刀。他学篆刻的劲头更高了。

他找来一些汉印的篆刻作品,比着葫芦画起瓢。因为手法生疏,缺乏老师指导,指头被锋利的篆刀割破是常有的事。看着他手上深深浅浅的伤痕,妈妈心疼了。他却笑着说,这点儿伤算什么?

高中毕业,他没考上大学。本想复读再考一次,可是想到家里拮据的经济、还有正上中学的弟妹,他咬咬牙,把复读的愿望咽了下去。

他到一家工厂找了份钳工的工作,开始跟钳子、锯、锉刀打交道。劳累的工作没有消融他的梦想,业余时间,他仍然喜欢搞事业——篆刻。但是工资除去生活费,大半用来给弟妹交学费了,市场那些昂贵的白钢篆刻刀,一直是他想要而不舍得买的奢侈品。

一个偶然机会,他将师傅干活报废下来的一把锉刀磨成了篆刀,想看看能不能代替白金刀提高篆刻作品的精细度。没想到,这个小改革令他的篆刻作品质量猛升——笔画弯转更显自然,印面也更显得浑厚端庄。从此,用废锉刀改制的篆刻刀,成了他的“独家兵器”。

一把把废锉刀经过他精心改造,比价格昂贵的白钢刀还好使。意外的发现,令他兴奋不已,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公司重视企业文化,经常组织职工文体活动,在举办的几次职工篆刻比赛当中,他都名列榜首。那些绽放在方寸间的造型艺术,或厚重肃穆、或圆润古朴,很见功力,很快,他成了公司小有名气的篆刻家,并渐渐走进了市篆刻协会会员的行列。

单位领导惜才,调他到政工科做宣传干事。工作性质和环境的改变,让他在篆刻艺术上有了更多提升和发挥才能的余地。但是,与身边那些高文凭的科班同仁相比,他明显底气不足:自己没后台、没文凭,在这个位置能坐多久?

一想到这里,焦虑便如潮水,从心底涌出。他拿起篆刀,闷闷不乐地刻着宣传标语。

突然,一个想法,如闪电,传过他的大脑:手里这把篆刀原来只是一把报废了的锉刀,价格远不如专业的白钢刀。但是,经过他用心的磨削改造,性能已超过了白钢刀。他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磨砺得比科班的宣传人员更有价值呢?

他开始找来专业的新闻写作书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写通讯、消息的能力。业余时间,他继续在篆刻上发展,并试着摸索一条将爱好与宣传工作结合起来的路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频频在内刊发表新闻稿的他,走进了公司优秀通讯员的行列。公司安全月宣传,他精心篆刻出“安全是福”;单位抓廉政教育,他又及时刻制出“镜鉴”;春节,他乐呵呵地篆刻出“百佛祈福”;五一,他又满怀激情地篆刻出“劳动光荣”……一枚枚印章,都是缩龙成寸的精品,疏密有致,顾盼有情,饱含了他对企业深深的祝福。

在宣传工作上的出色业绩,让他这个没有文凭的“土八路”有了立足于科班宣传干事间的自信。他的职场路,因了他的努力,越走越宽。

业余时间,他广结善缘,积极参加省市级各类篆刻艺术比赛,作品被报纸专版刊登,姓名入编《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之后,他加入了省篆刻协会,被业内人士推选为某书画院秘书长,他的篆刻作品被很多人高价收藏。一时间,出身卑微的他拥了众多粉丝的欣赏。

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笑着拿起那把篆刀:篆刻作品的成功与刀具的贵贱无关,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把刀。做人,也当如此,要想成功,只需认准方向,并努力将自己磨砺得比他人更有价值。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