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精选集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人生免不了失败。失败降临时,最好的办法是阻止它、克服它、扭转它,但多数情况下常常无济于事。那么,你就换一种思维.设法让失败改道,变大失败为小失败,在失败中寻找成功。励志人生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于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篇1
美国有一个叫罗伯特的人,用几年时间收集了七万多件“失败产品”,然后创办了一个“失败产品陈列室”,并一一配上了言简意赅的说明。由于这一展览给人以真实深切的警示,开展后观者如潮,给罗伯特带来了滚滚财源。
妙!展览“无用”的废品竟创造了成功!联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好东西。生活中的很多事也是如此。既然放错了地方,就不妨给它换个位置,谁找准了这个“地方”,谁就能让那些“垃圾”大放光彩!
有一位旅行者,走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大片兰草。经仔细辨认后,他确定那是兰花中的珍品:佛兰。旅行者惊喜之极,决定把这些花带回城里出售。旅行者找到一户农户,想借一把锄头。当憨厚的男主人明白了旅行者的来意后,很爽快地把锄头递给他,只是提出一个要求:跟着他去看一看是怎样的一种花儿,竟让旅行者如此着迷。
看过之后,农民很是失望。“原来是这种自生自灭的小草,我们这里的人谁都不要,这草是没用的,我们曾割回去喂牛,可是它嗅也没嗅一下呢。”说完,农民遗憾地走了。几天以后,旅行者回到了城里,带回去的几十株佛兰,很快使他成为富翁。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其实,世上本没绝对无用的东西或失败的事物,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罢了。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际遇里,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
人生也是如此,这世上本没有天生无用、天生失败或者天生成功的人,关键是你处在什么位置,或者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所以不要说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能,只不过你就像那株佛兰一样,还没有被发现而已。那么,我们何不换一个角度看自己,试着走出去,充分展现自己的长处,在“平庸”中挖掘亮色,从“无用”中寻找价值呢?
因循守旧,只能让人的生命固于一种苟且的状态;创新求变,则会让人生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关于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篇2
在美国缅因州,有一个伐木工人叫巴尼·罗伯格。一天,他正在砍伐的大树突然倒下,右腿被沉重的树干死死压住,血流不止。
面对自己伐木生涯中从未遇到过的失败和灾难,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该怎么办?”
此时此刻,他面临一个严酷的现实:周围几十里没有村庄和居民;10小时以内不会有人来救他;不久之后,他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亡。
他不能等待,必须自己救自己。他用尽全身力气抽腿,可怎么也抽不出来。他摸到身边的斧子,开始砍树。但因为用力过猛,才砍了三四下,斧柄就断了。他向四周望了望,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放着他的电锯。他用断斧柄把电锯弄到手,想把
压着腿的树干锯掉。可是,他发现树干是倾斜的,一旦拉动锯子.树干就会把锯条死死夹住。
正当他几乎绝望的时候,他忽然涌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己被压住的大腿锯掉!他当机立断,毅然锯断了自己的大腿,终于成功地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哲学家面对一个失败者说过这样的话:“人生免不了失败。失败降临时,最好的办法是阻止它、克服它、扭转它,但多数情况下常常无济于事。那么,你就换一种思维.设法让失败改道,变大失败为小失败,在失败中寻找成功。”
关于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篇3
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气妥了的话,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只有不断的从失败中得出经验,重新再来,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创业者林东,经历了三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而且一次比一次惨,这没有打倒他,坚强的站起来的他,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不要急于东寻西找发财机会,其实真正能让你发财的就在你的身边,在那些不怎么起眼,平时你又不大注意的事物上。”经历了十多年创业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年轻的牛肉干大亨林东道出了他创业以来的人生感悟。
林东,温州瑞安人,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第七届“杭州十大青年英才”和“杭州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他创办的企业销售业绩连续五年来以超番番的速度递增,今年销售额已超过3.2亿元人民币,被业内称为“中国的牛肉干大王”。
从小崇拜李嘉诚
1986年的某天,一名年仅12岁的男孩听到一则消息:有名叫李嘉诚的男子,捐资10亿元人民币给汕头大学,作为办学资金。
李嘉诚?他是谁?他为什么这么有钱?一连串的问题在男孩心头萦绕。
不久之后,他找到了一本《李嘉诚传》。书里面提到的很多东西,对于当时12岁的男孩来说并不好懂。但是男孩的体会是,要完成他的梦想——25岁之前创业成功,开着私家车,住着带花园的别墅,大客厅摆着三角钢琴,出国留学也是必需的经历——需要像李嘉诚那样,而不是像身边大多数人那样摆个小摊子。
几年之后,长大后的男孩明白了,李嘉诚做的叫做“实业”,而自己大部分老乡做的行当叫做“贸易”。
这名男孩就是林东。
两次起落,赚回第一桶金
1993年,林东大学毕业后,问家里借了30万元,准备自己出来创业。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第一拨风云人物大多出在饮料行业。像1984年李经纬和“健力宝”的扬名,1987年宗庆后和“娃哈哈口服液”的诞生。
林东觉得,这两人的兴起代表在中国赚大钱的模式。想做什么,就到现实的市场中找答案,这种思维模式一直贯穿在林东的创业中。同年,林东注册了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绿盛的第一款产品是绿盛果粒橙,由于生产出来的时间过了饮料的旺季。林东第一桩生意失败了。
这次失败使林东学到了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才能组织生产的道理。他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牛肉干很好卖。一个月后,第一批绿盛牛肉干生产面市,很快就脱销了。但过不久,他发现自己信任的合伙人竟然干着“暗度陈仓”的经营勾当,大大损坏了绿盛的品牌和销路,林东毅然决定放弃。
转眼即是第二年的夏天,棒棒冰很流行。由于市场严重缺货,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到市场上换成现钞。成本几分钱的水和糖,流出机器,转眼就变成了一元钱。简直跟变戏法一样。
短短三个月,林东“狂赚”了40万元,不仅赚回了总的投资,还获得了10万元的盈利。这一切发生在十个月不到的时间内。40万元,在当年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那个时候,一幢比较好的房子,也不过是五六万元的价格。
第三次失败,输了全部家当
然而,仅仅半年后,林东就感受到了失败,而且是致命的失败。
牛肉干成就了他的事业
1995年的那个春节,林东过得相当的落寞:出租房内,粉丝、大白菜和土豆一直陪伴着林东。耳边则是年卅父亲的叮咛,一定要回家一趟。
可是他觉得丢脸!
林东准备结束生意去匈牙利,但是厂房的租期还有几个月,租金是一个月6000元,加上水电、人工,如果一天没有两三百元的收入,“被债主拿走桌椅,砸了电话,那就算是真正的破产了”。
春节前后,林东第二次开始做牛肉干。捡起这个生意,纯粹是迫于这种压力。因为林东一直觉得做牛肉干生意太低档了。
那个时候,林东每天扛着75公斤牛肉,心里想着如何平衡每天的收支。1995年年卅,当林东把一笔30万元款子汇出去的时候,心里是一阵彻底的轻松。一年运营下来,牛肉干帮他还完了所有的欠款。
但林东那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产业。直到五六年后,林东学完MBA才对这个“低档”的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已知的所有食品行业中,包括薯片、方便面、瓜子,都有年销售超过30亿元的巨头,而牛肉干则没有。
在一个没有巨头的行业,机遇自然会多很多,何况牛肉干还是中国的传统休闲食品。接下来的几年间,绿盛牛肉干每年几百万元的利润让经历了挫折的林东相当满意。
这个局面持续到20xx年,那一年,他在澳大利亚修完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归来后的林东,不再提起赚大钱,但是却带回来一套规划——那是他毕业论文的一部分,20xx年绿盛的销售目标是30亿元。
“以前只想着赚大钱,但是却没有具体的计划以及执行的步骤,那只是年轻人幼稚的想法。”
而在这份规划中,企业每个月都有特定的销售目标。按照规划,20xx年年底绿盛的销售将会达到3.2亿元人民币,今年的实际销售收入已略略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