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创业是如何建立壁垒

03-16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2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O2O创业是如何建立壁垒?站在牺牲者的墓志铭前,后来者如果继续毫不作为地前仆后继,就不仅是思维短路,而且是对自己和市场的不尊重。对用户来说吧,虽然欢迎你们多撒钱,但死的太快也是蛮可惜的咧。

1.别太迷信用户量,要精准。当然,这话只适用于多数电商性质的O2O,如果你的项目是地图、社交这样的工具应用,那另当别论。对电商类产品来说,用户量这事儿有时候就是浮云,土豪挥挥手就随时超越。更何况,装机数和活跃数,有时候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精准用户才是王道,也是迅速获得行业认可的重要方面。做出境服务的APP“四万公里”下载量是300万,听起来不算太高,但A轮估值已经2亿了。原因就在于,这些用户基本都是精准用户,出境时每人的平均打开频次为1.5次/天。这也是他们一个月内拿下6000多家供应商的重要原因。

换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美业项目,如果装机量很大,但其中多数是男性用户,恐怕用处也不大,除非这个社会的直男癌已经好得过头了。

2.找打钱快的投资人。这是来自一位投资人的建议,他直言不讳地说,千万不要去迷信投资人说的资源,那都是鬼话。就一句话,给钱快的才是好投资人。他的观点是,作为投资人,能对创业公司提供的最大帮助,就是用资金帮他们迅速建立壁垒。这一点,对很多本身没有太强技术壁垒的项目尤为重要,而多数的O2O项目正属于此类。

从角色互换的角度来讲,创业者和投资人各有各的考虑,创业者希望钱尽快到账,好去做做产品或做推广;投资人则希望审慎更审慎,即使已经确立了投资关系,也想慢悠悠走完流程再打款,好“多看看”。这种情况在几家资本合投一个项目时尤为严重,每个投资人都希望等别人先打款,这很容易让创业者错过最佳时期。该投资人坦言,“很多项目就是死在了这种拖延上。”

3.切入点要慎重。孙剑波就明确跟考拉君说过,基本不投太笨的商业模式,除非团队彪悍到无法拒绝。他给创业者的建议是,尽量去选择那些别人想不到、或者即使想到也会因为“太头疼”而放弃的项目。以四万公里为例,创始人仇志强说,他们本来是想做一个交易平台,但思考过后决定从工具入手。最初的办法就是通过“最笨”的人力“扫街”,把国外城市的餐馆收录起来,再从各社交网站扫点评。就这样,他们现在拥有近300万POI、1700多万图片、过亿条点评,已经具备一个海外版“大众点评”的雏形。在这个基础上再商业化,阻力显然小很多。仇志强认为,这些数据才是壁垒。因为巨头们即使砸钱,也不可能在短期超越。

4.和巨头寻求差异化。或许这是避免被碾压的最好方式了吧。或许你还记得打车大战中,曾有个大黄蜂,作为地头蛇中的战斗机,在上海市场一直没被干掉,最后被快的收购。但多数公司并不是强悍的地头蛇,比如销声匿迹的摇摇招车。在这方面,AA租车是个比较聪明的公司,以服务做高端用车,与滴滴快的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考拉君曾多次听姑娘们八卦,AA司机戴白手套开车门简直帅呆,甚至有妹子被隔壁阿姨以为要嫁入豪门。

仇志强在分析四万公里和各巨头的关系时也是一样。和大众点评相比,后者不可能在海外放太多资源,因为美团和糯米在一边盯着呢。和携程去哪儿相比,他们要靠出境产品或机酒赚钱,不会刻意去盯吃或玩的单品。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