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读书的乐趣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籍,尽管网络阅读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我们依然离不开书籍,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阅读,而是书本的气息。
读书的乐趣,妙不可言。翻开书本,扑面而来的是阵阵醇醇的墨香,感觉就好像春日里走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感受着点点的水汽,看着湖边摇摆的柳枝,听着树上唧唧的鸟鸣声,脸上吹着柔柔的风,是何等的惬意!
啃读着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总有一种大快朵颐的感觉,就如同蚕在吃着桑叶,一口一口地把营养消化了。同时感到有个声音萦绕于耳旁,时高时低,时远时近,有时如同大海上的惊涛骇浪席卷而来,有时好像山谷间的涓涓细流叮咚作响。或许,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心灵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吧。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你徜徉于唐诗宋词里时,你会觉得正在和李白、苏轼对酒当歌;当你漫步于那些长篇小说里时,你会觉得像是坐在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面前听他们诉说;当你步入哲学的殿堂时,你会觉得是在听爱默生、黑格尔讲课。每每与作品产生共鸣时,我们就能深深地体会到这种乐趣。
很多名人都谈到过读书的乐趣,其中以欧阳修的读书三乐--马上、厕上、枕上最为著名。欧阳修的读书法的确是人生至乐之境,这也说明读书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有兴趣什么时候都可以读,而没有必要非要求得一个好的环境--读书是个人的兴趣所至,一个不爱读书的人,给他任何好的条件也没用;而喜欢读书的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手翻开书来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诚然是古代那些清贫的读书人为了慰藉自己而给自己的鼓励,有点阿Q精神。但是我倒不觉得这三句话是对古代读书人的讽刺,我认为,这是他们坚持十年寒窗苦读的精神动力,没有了这动力,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苦?不可能每个人都像欧阳修那么洒脱,社会上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像李白、欧阳修、苏轼等这些人那么愤世嫉俗,大部分的穷书生是从这三句话中得到了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这也是一种读书的乐趣。
读书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喜欢读也喜欢炫耀的。他们很热情,总是担忧其他人不会读、读不懂,因此,他们很乐意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的方法;第二类是那些纯粹的书呆子,他们食古不化,读书只是为了背诵“圣人”的句子,然后摇头晃脑地陶醉于书中的精彩道白。这种人看的书基本上都是“名著”,并常常把自己定位为“精神贵族”,也因为如此,他们一般是很孤独的。李白云:“古来圣贤皆寂寞。”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最后一类是那些老学究,他们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当成是做学问,有时会因为一个词语、一个标点而把自己弄得很疲惫。
这三种类型的人对读书的乐趣可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体会。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都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从读书中得到乐趣。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那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