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所谓友情,不过互相利用而已

10-16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13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去了常春藤,我做了微商。

玩笑虽这么开,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朋友是“阶段性的”,如《山河故人》中所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生物学家邓巴通过实验证明,我们人类大脑皮层的能力上限是同时维护150人的社交关系。年岁有加,这个圈子里不断有新人进入,一些久不联络的故人无可避免的、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从一个原点出发,已经走向不同的方向

身边一前辈表示,她最难过的事情是闺蜜结婚了,伴娘却不是她。

两人是发小,十几年的朋友。因为前辈出国,渐渐断了联系。前辈说,每次看见她在朋友圈说“老二”都以为叫我,实际上只是她的新朋友。她们以前还给儿子女儿定过娃娃亲,相约要见证彼此的婚礼,谁结婚晚谁当伴娘。

后来,前辈在朋友圈看见了她结婚的消息,很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前辈说,每次想到这事,比失恋都难过。曾经约定,你若长裙落地,我必短裙相依。可是最后,陪你见证最重要时刻的却不是我。

以前经常煲电话粥到半夜,现在连对方的新手机号都没有。

以前能在对方的空间动态下盖起长楼,现在千言万语只能化为一个赞。

以前为了一点小事都能聊上半天的朋友,现在的交流只剩下了“帮忙点赞”、“代购信息”和群发的“新年祝福”……

曾经教鲁迅捕鸟、抓猹,分别时“急得大哭”的少年闰土,时隔多年再见面时只有一句生分的“老爷”……鲁迅形容两人之间像是“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与好朋友疏远的感觉大抵也如此吧。

都已不是懵懂少年,也不再是友谊地久天长。

这词听起来现在觉得好讽刺,却曾经很纯真。

小孩子才问你为何不理我了,成年人之间只会有默契的互相疏离。

友情的维系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真正的友情又是什么呢?

所谓友情,或许从来都是相互利用,你没价值我就嫌弃你

老话说得好,多一条朋友多条路,实质上也就是互相利用。你有价值,冠上朋友之名更好办事,我有用处,先谈感情再请伸援手,冠冕堂皇,不过是为了保一点面子。说到底,都是互惠互利。就像你有很多朋友,一退休却发现人数骤减,没了利用价值,人走茶凉,说的就是这。

真正让友谊疏远的不是地域上的距离,而是资源上的差距。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无法接受低质量的社交,因为他有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目标

比起将时间花在那些无用的人情往来上,他的时间会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进入他们的世界,你需要入场券,因为他们信奉的是“等价交换”,他既不会想着去占别人的便宜,更不会因为你弱势就对你同情。友谊,从来就不稳定。

朋友相处的第一原则,就是交换。

因此友情注定是一个双向输出的过程,只有势均力敌才能对等。这种对等可以体现在地位、收入、资源、学识上,相差太过悬殊的友情很难长久。

不同三观的友谊,从来就不稳定

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把友谊定义得太与众不同了。

蔡康永坦言,“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你有没有想过,你和他曾经的形影不离或许是天时地利的成全。

只是因为在一个学校、每天经历着同样的故事,如果性格上还没有那么多冲突点,很可能就产生了“这个人会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的错觉。曾以为“手拉手去上厕所”就代表着我们很亲近,其实只是空间上近罢了。

大家level相同才是一起厮混的前提,后来林子大了,你就和别的鸟飞了。

说到底,是“三观”的问题。朋友是需要交流观念的人,而不仅仅是交换感情。

年少的朋友之所以容易变淡,是因为到了复杂的社会,个人发展会变得不同,久而久之,思维也会慢慢走上不同的方向。

在她最想收到进口巧克力的时候,你却给了她儿时你们最喜欢的辣条。

在《解忧杂货店》一书中,东野圭吾曾这样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因为某些具体的原因而断绝。不,即使表面上有种原因,其实是因为彼此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事后才牵强附会地找这些借口。

因为,如果彼此的心没有分开,当发生可能会导致彼此关系断绝的事态时,某一方就会主动修复。之所以没有人主动修复,就是因为彼此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了。就好像眼看着船要沉了,仍然在一旁袖手旁观。”

因“收入低的男人可以合娶老婆”言论而爆红的浙江财大教授谢作诗,曾试图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社会现象:

“交易是世间最美好的,因为她让双方都得到改善。交易要求双方都改善,这也要求美女嫁‘富豪’”。

他认为“人类的一切关系,本质上都是交易关系”。这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的“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不谋而合。

一个人靠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资本,去换一种生存方式,没什么不可以。

认清这种关系,并以坦然的姿态接受才是成年人的普遍做法。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性格非常好,会照顾人、不发脾气。

深入交往之后,她告诉我:“其实,我性格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卑,生怕得罪什么人,所以,只能对所有人都好。

友谊其实是一个不太好把握“度”的事情,容易陷入两种极端:

一种是唯唯诺诺,一句话都不敢说;一种是左右逢源,每天忙着和所有人打好关系。

两种不同的表现,出发点却是一样的:害怕因为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你要明白,用低声下气的态度来换取的友谊并不稳固,一方无止境的退让只会让友情止步于忍不下去的那一天。

这个情况就像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幻想通过建立一个圈子打造自己的层次,却没想到圈子的本质,就是层次相同的人聚在一起。

马思纯在微博上说过一段话,我特别认同:

“年少时的伙伴随着各自追求的不同而各奔东西,我们不得不建立新的朋友圈,但往往成年的友情总没有童年时的纯粹,参杂着利益,我们回头想寻找曾经的伙伴,却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已变得物是人非。

爱情,我们渐渐领悟他的真相,懂得他并不只是相爱那么简单;何况相爱也一点都不简单。从失望到妥协。我们失望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我们自己。可能这就是长大,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所以少年,不要过于期待未来,不要以为自己有皓月之志,我们接受这份残忍,在残忍中找到一份温存,才可以在未来让自己不变成曾经最鄙视的那种人。”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