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作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一个不朽典型,阿Q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最突出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它在人们的洚作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阿Q精神 名誉 快乐 满足 意义
一、对阿Q及阿Q精神的认识
阿Q事实上已经成了众多人的口头禅,用来形容某些人和他们的行为。什么叫“阿Q”? 你也许会说:你跟我打麻雀输了,说是因为知道我急着用钱而故意输给我之类的,这便是阿Q;提起阿Q,人们就会想起他的形象:一个不允许别人说自己身上缺点的人,一个非常忌讳别人说头上有疤癞的人,一个被别人欺负了说这是“儿子打老子”聊以自慰的人,一个与强者说句话就狂妄高傲的人,一个喜欢欺负弱者的人,一个我头上有疤、但是他头上有癞、他还不如我、于是就心满意足的人......
什么叫“阿Q精神”?大概就是自我陶醉、自我欺骗和自我麻醉式的精神吧?挨了打叫“儿子打老子”,受到欺负时暗暗骂几句,得意时则“我手持钢鞭将你打”地自我发泄一下。所谓阿Q精神,究竟是怎样呢?一句话说来,主要就是:精神胜利法、自欺自骗以求自慰、自尊癖、欺弱怕强、性幻想狂、泼皮耍赖、善于投机、自欺欺人和奴隶性等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阿Q精神无处不在:当我们事业失败时,我们常会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当我们受人欺侮时,我们会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我们失恋时,我们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些安慰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只有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我们才能赢得最后的......
二、阿Q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1、让我们的名誉不受到诋毁
有很多人认为,阿Q精神早已不适应了今天社会的发展,它早已成为了过去的历史,在学习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时,我们不必要过于强求阿Q的精神,不要让阿Q的精神束缚我们的思想,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绊脚石。其实不然,阿Q的精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有时会起到保护我们的名誉不受到诋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让我们的身心健康不受到伤害。
就拿我们的央视大楼建筑的寓意来说吧,中国专家及学者就巧妙运用阿Q精神化解了外国建筑师的污辱性设计寓意:新央视大楼自建成后,这个在100多米高空展开的“悬挑设计游戏”,因外形怪异而引世人瞩目,其形象设计被广泛争议。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筑”。北京城里的老百姓用直观感受这一形象,给这个楼冠以“大裤衩”的绰号。设计师库哈斯近期出版的一本名为《Content》的著作,响应了北京老百姓的直感,设计师本人自曝内幕,这一独特的创意原是“色情玩笑”,其内涵为男女生殖崇拜:主楼是一个女性的臀部朝外趴着,副楼就是与之对应的男根。于是舆论哗然,于是,“在中国建筑界引起强烈愤慨”。岂止是建筑业,设计师库哈斯这一解释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污辱,是中国的新国耻。当中国人的标志性建筑被外国人用生殖器羞辱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又派上了用场。
于是,一些文化学者开始出来论证:自古以来,我们就不乏体现生殖崇拜的图腾与建筑。“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生殖崇拜从来是神圣的,并不恶俗。中国的一些古民居,也不乏生殖崇拜的影子。如客家建筑就被学者认为有生殖崇拜的理念,土楼被认为是“母性”的象征,“像吞容一切的子宫”,其外形从侧面看是男根,从高处往下看,是女阴。(梁昌俊《客家建筑文化探析》)。
二是认为“生殖崇拜”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并不色情,不过是中为洋用,恰恰说明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男女和谐思想融入了老外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再说,“业界的不少建筑设计师早就看出它的色情寓意”,难道在采纳时,有关方面真的不知?若明知有此含义而不拘一格用之,又怎么说被愚弄了。其实,说是外国设计家被中国文化利用了更为准确。
其三是自我圆场和自我安慰道:一座完美的建筑,首先要结实耐用,之后才是好看。再恢宏辉煌的建筑,如果是用腐败的沙石堆起来的,如安徽阜阳的白宫之类,那才是真正让人觉得恶心,令人蒙羞。如此三论,把老外对新央视大楼的色情性设计化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让人感到,把央视喻为性器,是人类图腾崇拜的现代象征,是一种民族兴旺和吉祥。这一设计,堪称是中西文化合璧的典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精品,是中国天人合一文化的最新应用。说明中国人对中国的阿Q精神上下全精通、配合默契,可以说,专家的解释和老百姓的爱称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人讲究含蓄,不讲究全脱光,所以叫大裤衩,可到老外那,就全赤裸裸了,外国人没文化,中国人比外国有文化。伟大的阿Q,永远不死的阿Q,中国人永远的安慰和胜利。
2、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点阿Q的精神也不足为奇,他可以调节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悲欢,可以化解人与人间的茅盾。喜剧作家的表演、电影的公映、公众场合的演讲等等,我们都可以用一些阿Q的精神,这样会使我们的表演效果、我们的票房收入、我们的演讲艺术等取得更好的效果。有一部电影在即将公映时导演如是说道:“首先声明这部影片与乔丹球衣23号无关。一句话就把观众带到了迫不及待的意境中。这是一个由数字引发的悬疑故事,电影出现了许多精神分裂和精神偏执狂的情节,使得原本就充满悬疑的剧情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令人晕头转向了。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对数字偏执的故事,内容离奇诡异,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对数字的偏执可能比影片中更加离奇与荒谬。
记得前一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人准备拍卖一个手机号码,只因为号码的最后几位正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期,所以他要价20万,据说有不少人打来电话咨询。还是在那个节目中看到的一天消息,据说现在联通、移动的营业厅中已经买不到带6、8之类的所谓的吉利号码,要想买就得到一些所谓代理商之类的号贩子手里高价去买了,6、8越多价格也越高,至于那些带4的号码原价销售,少人问津。这类事就发生在我老婆的身上了。今年的国庆节结束了,我和老婆从老家回到学校,由于走得充忙,手机在老家忘记带了,而老婆和我又不在同一单位上班,孩子生病未完全康复,我的工作又忙,需要和老婆随时联系。无奈之下,我把老婆的手机带走了。于是她去移动公司买了一个号码,后两段数为“8584 0634”,营业员居然免费为她充了20元的话费,她觉得好奇,于是问营业员才知道是因为尾数为“4”,有不祥之意。我不经这样想到:这尾数为“4”就不好了吗?难道这号码就可以不用了吗?老婆用了会怎样呢?车牌、电话号码要6、8,有的高楼楼层数故意不设13层,我们的信仰原来可以如此脆弱,竟然抵不过一个数字的攻击。
其实数字就是数字,一种计数的标记而已,至于其他附加在其上的意义只是我们的牵强附会、庸人自扰,外加寻找精神暗示的心理作祟的一种表现罢了。我实在觉得鲁迅先生实在是伟大,他竟然看如此洞悉人的本性,阿Q精神多么绝妙的创造,阿Q从创作到如今已有几十年了,而我们依旧对阿Q精神乐此不疲,这些数字上的吉利游戏就是一例,这些无非都是变了形的自欺欺人和精神胜利法吧!我们就姑且称之为数字阿Q精神吧!
3、现代社会还需要阿Q的精神
现代社会还是需要阿Q精神的,精神胜利法,历来被国人所不齿。——自欺欺人,打肿脸装胖子,大家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好像鲁迅先生的本意也是这样。但当它的内涵范围扩大后,我们发现自己的身上竟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这样的元素,于是有学者便撰文猛烈抨击,把其提高到一个政治的高度,阿Q精神一时就成了一种民族劣根性的代名词。
孔雀精神是一种更阿Q的阿Q精神。孔雀整天只想着自己向外界炫耀自己的美丽,渴望着开屏那一瞬间展示自己的魅力,就连老了,到那身值得炫耀的毛都掉光了,还恋恋不忘时时张开那干秃秃的像棕叶架一样的尾巴。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让你的一天都在无形之中充满着阳光,保持着上进的心态,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不会感到疲惫,取而代之的是活力与源动力。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适当使用阿Q精神可能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好,曾记得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懒惰,贪玩,喜欢表现自己,在人群中唯我是尊,但他在班上的名声是很糟的,大家都不愿与他为伍,见到他就躲开。他却认为别人是在尊敬他,是在对他示好;当他睡觉时老师示意他打起精神,他却说他是在闭目思考问题,不闭上眼睛就会看见别人,精力会不集中,结果就是问题解决不了。老师问他为什么不提出大家一起解决时,他却说是为了不占用别人的时间;当上课铃声响过了,他慢吞吞地走到门边,像军营里的士兵高高举起“左手”向首长大声地喊“报告”,声音响遍整个校园,引得全班同学一陈哄堂大笑,老师说:“你的手举错了”。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是在温习小品中的潘长江”。紧接着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回教室,他说:“我在操场上调节自己的情结,活动活动筋骨呢,我是在为上课作准备呀!况且我还能听见你们上课的声音”。他这不是像阿Q样在自圆其说吗?但这位同学却过得很快乐,从来不会烦恼。
在国人的心中,阿Q是个既可怜又可憎的流浪汉。其实阿Q也有上进的一面,他喜欢争强斗胜,只是没有同富人们比较的资本,只好和王胡、小D之流同污;他有着“宏伟”的远大理想,参加“革命”后曾一路幻想——先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要抢秀才娘子的宁式床;最后竟动了淫念,思念起女人来了。这是千不该万不该的事情,阿Q怎么可以拥有女人?就是意淫也是不可以的,因为那是有钱人的专利,你凭什么去想?!于是在稀里糊涂被推上断头台后,阿Q还要顾及最后的一点颜面,懊悔自己的画押不是太圆,然后带着丝丝的遗憾悻悻离去。
三、学会阿Q的“满足”对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靠打短工帮人割麦帮人撑船为生。他对东家是忠诚的,对工作是极端热情负责的。每当人们忙碌的时候,就会想起阿Q来。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阿Q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把各项工作干好,不要挑肥拣瘦,不要马马虎虎,所获报酬也要知道满足,更应淡然处之。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女孩转了一天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鞋子,她很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于是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当她看到一个没脚的人撑者双拐朝她走来的时候,她一下子就释然了,觉得自己是那样的荣幸,从此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一个小偷偷走了我兄弟的摩托车,他急得疯跑乱转,认为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于是破罐子破摔,一年后赌完了家里的一切,妻子一气之下也离他而去。倘若我们换一种思路,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说服自己忘了那事,咬咬牙再买一个,你会发现生活其实还是很美好的。当一件事清注定要发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靠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自己今后的打算,而不是去消极抵抗;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无论如何也挽救不回了,你必须冷静面对,一切从头再来,我们还有的是机会。如果我们在遇到地痞无赖的欺侮,事过境迁之后是否也能心存“儿子打老子”的念想,给自己一个下台的机会,从此不再耿耿于怀?如果事情处理了还每天在想,一辈子都想,从此对什么也不感兴趣,一心只想着复仇,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那你这辈子恐怕就完了。
阿Q是处于社会底层并长期被驯化、奴化,所以他才会形成了奴性的心理。在我国这样一个封建等级观念残存、民主化程度还不十分高的国度里,这种心理现象目前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如,有些人在上司面前俯首听命、点头哈腰,在下级面前颐指气使、盛气临人;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回到家里却趾高气扬,俨然一个小皇帝。如何培养学生的正常心理,如何使学生的正常人格得以健康发展,学校的正确教育最为重要。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与正常人格的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数千年来,人们生活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环境里,渐渐习惯了对强权统治的无条件服从,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也存在这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大家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服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等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正常人格就难以得到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倡导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形成健康的人格,不盲目崇拜,也不妄自尊大。
四、我们是否应该具备阿Q精神
见过很多工作时间很长的同事,同学,朋友,大家都有一个感想就是可以适当的发发牢骚,不能天天发牢骚,可以适当的倒倒苦水,不能天天倒苦水,这样的话,不说自己受不了,身边的人也受不了,试想,谁愿意天天在一个牢骚多多,苦水多多的人身边工作,如果多呆一会,可能晴天也会变成阴天,很晴朗的心情也会感染到阴郁。年轻的我们,究意工作中应该如何如自己定位?一是工作事先认清自己的位置。很多年轻一点的教师,只要进了教师队伍的,一般起点比老教师要高,主要体现在学历上,有的谦虚一点的,勤奋一点的,很快就能与大集体融为一体;有的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或多或少会让周围的人很不舒服;还有的抱着进来就得高人一等的目的,这不能怪个人,只能说也许是这个社会让人产生了浮躁的心态吧!有的特别消沉,认为教师是最低溅的职业,是永远也没有出路的职业,和没有公务员的气派,整天和一群孩子打堆,不知何时才有出头的日子。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先认清自己的位置,“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教育事业的兴衰,我们只要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谁怎样说,我们都内心无愧。
二是摆正自己的心态。有的人老觉得先进什么的轮不到自己,可能这当中确实存在着不公正的现象,可是当你工作中出现了消极心态,当你抱着一颗沮丧的心工作的时候,你怎么能指望那些好的机遇会找到自己的头上?我个人认为,年轻公务员只要能把名和利稍微的看淡一点,学学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阿Q一无所有,因为无知,所以快乐,就会好很多。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心态很重要,先不说心情不爽再来的负面效应,比如说影响身体健康之类的话,就说说心情不爽对工作的影响吧!试想,你的同事是否愿意天天看着一张苦瓜脸,难不成还得和你一同浸泡在苦水中等着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世间任何一个人,只要愿意活得快乐的,谁都愿意同阳光型的人在一起,不快乐的也能感染到快乐,不高兴的也能感染到高兴。
我想学学阿Q,每天高高兴兴的上班,带给同事一份好的心情,快快乐乐的面对家人,也许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偶尔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可是生活是平谈的,为什么不能让这些平淡的日子多一些亮色,少一些灰色呢?
五。阿Q精神现实表现
美国总统林肯
他的“阿Q精神”就十分典型。一次,有位议员当众羞辱了林肯,他回家后,气得饭也吃不下,于是摊开信纸,给那位议员写了一封长信,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将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美滋滋地上床睡大觉。第二天一早,林肯部下要替他把信发出,他却将信撕了。部下不解,林肯笑着解释。“我在写信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它寄出去?”
俄国作家契诃夫
不但自己有“阿Q精神”,而且极力将他的“阿Q精神”灌输给读者,让广大市民们在不幸降临时,以“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契诃夫曾经写过一篇题为《生活是美好的》文章,其“腔调”和阿Q的“儿子打老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看这段文字:“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已要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有穷亲戚到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会欢乐无穷!”细读并回味以上文字,我们便会感到。契诃夫的这套“理论”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
日本人的发扬创新
日本的有识之士领悟到: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上下级长期相处,难免产生矛盾,如工厂的工人和厂长,机关的职员和董事长。有时,下级受了上级的气,只敢怒而不敢言,心理上感到压抑。如果不及时将“压抑”释放出来,将会产生负效应,甚至破坏作用,不利于工作或生产,激化上下级矛盾。于是,头脑精明的厂长和董事长便想出一着高招:将自己的形象做成橡皮模具,大小高矮面部五官和自己一模一样,把模具置于一间“出气室”内。凡心中有气没处发泄的工人或职员,都可以到“出气室”对你上司的模具拳打脚踢,大声怒骂,将你的怨气、怒气统统爆发出来。出了气,心理平衡了,工作效益自然提高。有家工厂作了统计:自从设立了“出气室”之后,该厂的生产效率比原先提高了7.9%,真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