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把心安顿

03-30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92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把心安顿好。本文为周国平作品《把心安顿好》精华书摘,摘抄者本人所写的后记,更令人动容。再次证明:文字有力量。

价值观

幸福在于生命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贵。

一个人拥有自己明确的、坚定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当然,这需要阅历和思考,并且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然而,你终究会发现,价值观完全不是抽象的东西,当你从自己所追求珍惜的价值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之时,你就知道你是对的,因而不会觉得坚持是难事。

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

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

只有你自己做了父母,品尝了养育小生命的天伦之乐,你才会知道不做一回父母是多么大的损失。只有你走进了书籍的宝库,品尝到了与书中优秀灵魂交谈的快乐,你才会知道不读好书是多么大的损失。世上一切真正的好东西都是如此,你必须亲自品尝,才会知道它们在人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两者都离不开智慧。所谓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优秀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把优秀当做第一目标,把成功当做优秀的副产品,这是最恰当的态度,有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或者坦然地面对不成功。

真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一个精神上优秀的大写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在世俗的意义上不很成功,他的人生仍是充满意义的。不过,事实上,人类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成功者恰恰出于这样的人之中。

一个人内心有了成熟的信念和明确的方向,对于外界的一切就能够迅速作出恰当的反应,如同有一种本能在起作用。

爱情和事业是人生幸福的两个关键项。爱着,创造着,这就够了。其余一切只是有了更好、没有亦可的副产品罢了。

平凡生活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混浊之后,它就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

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内在的生活

人应该在自己身上拥有快乐的源泉,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开掘和充实它。这就是你的心灵。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自强不息。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财富,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世上有一样东西,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忠诚于你,那就是你的经历。你生命中的日子,你在其中遭遇的人和事,你因这些遭遇产生的悲欢、感受和思考,这一切仅仅属于你,不可能转让给任何人,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这是你最珍贵的财富,而只要你珍惜,也会是你最可靠的财富,无人能够夺走。相反,如果你不珍惜,就会随岁月而流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正因为如此,我一直主张人人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相比之下,金钱是最不可靠的财富。金钱毫无忠诚可言,它们没有个性,永远是那副模样,今天在你这里,明天会在别人那里,后天又可能回到你这里。可是,人们热衷于积聚金钱,却轻易挥霍掉仅仅属于自己的经历,这是怎样的本末倒置啊。

物质的财宝,丢失了可以挣回,挣不回也没有什么,它们是这样毫无个性,和你本来就没有必然的关系,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存放罢了。可是,你的生命中的珍宝是仅仅属于你的,它们只能存放在你的心灵中和记忆中,如果这里没有,别的任何地方也不会有,你一旦把它们丢失,就永远找不回来了。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精神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所占比例越大,他就离神越近。

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

生活是广义的,内心经历、感情、体验也是生活,读书也是写作的生活源泉。

平常心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事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人生原来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一个人的实力未必表现为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实力的人还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适时地退出竞赛,省下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生命的乐趣。

野心倘若肯下降为平常心,同时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没有从容的心境,无论建立起多么辉煌的物质文明,我们过的仍是野蛮的生活。

小爱和大爱

人与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爱情,一对男女原本素不相识,忽然生死相依,成了一家人,这是相遇。亲情,一个生命投胎到一个人家,把一对男女认作父母,这是相遇。友情,两个独立灵魂之间的共鸣和相知,这是相遇。

人间若有大爱,就只能首先以小爱的形式存在,只能从小爱中发端和升华。一个人真正从小爱中领悟了爱的实质,他就已经进入到大爱的境界中了。同样,凡是鄙弃小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和大爱无缘,一切爱的姿态和言论都只是表演而已。

以大爱之心珍惜人生中一切美好的相遇,珍惜已经得到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每一个小爱中实现大爱的境界。

如果有谁把自己的生活当做爱的本质展示给人们看,不用说,那肯定是在作秀,而且做得很不高明。

我所相信的纯粹的爱情,第一,纯粹中必包含不纯粹,第二,它又应该被不纯粹的整体性人间情怀所包含。天空和大地理应浑然一体,广义地说,这天空是一生的灵魂追求,这大地是一生的尘世经历,而不限于两个人的情和家。

心有大爱的人,不会因为当下一个无论多么热烈的爱情而否认曾经的人间情感对于自己生命的珍贵价值。

一切真爱都是美的、善的,超越了是非和道德的评判。

当亲友中某个人去世时,我们往往会后悔,有些一直想对他说的话再也没有机会说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我们随时面临着太迟的可能性。

因此,你心中不但要有爱和善意,而且要及时地表达,让那个与之相关的人享受到。

人是应该有所牵挂的,情感的牵挂使我们与人生有了紧密的联系。那些号称一无牵挂的人其实最可悲,他们活得轻飘而空虚。

纯粹的爱是超越于形式的,它不需要用一种形式来证明,它自己就是自己的证明。

爱情的质量

爱,就是在这一世寻找那个仿佛在前世失散的亲人,就是在人世间寻找那个最亲的亲人。

爱情中最重要的品质是:真诚,信任,包容。

爱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是:把他当做独立的个人尊重他,把他当做最亲的亲人心疼他。

爱情的质量取决于相爱者的灵魂的质量。真正高质量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富有个性的人之间。

真正的爱情也许会让人付出撕心裂肺的代价,但一定也能使人得到刻骨铭心的收获。

爱情是有质量之别的,最好的爱情是两个本来就仿佛有亲缘关系的灵魂一朝相遇,彼此认出,从此不再分离。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这样的爱情都是稀少的。这并不奇怪,因为第一,前提是这两个灵魂是优秀的,如果不优秀,那算什么灵魂呢,对彼此的灵魂又会有什么寻求和辨识呢。第二,这样两个灵魂的相遇要靠运气,错过的可能比相遇的机会大得多。

所以,这样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无法去寻找,遇上了,你就像命中注定一样不能再放弃

我主张对爱情的评判持宽松的标准。爱情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是最不能一律的。只要是两情相悦,不以利益为目的,就都是美好的。

两性之间

恋爱是短暂的,与每一个女人的肌肤之亲是短暂的,然而,女性是永恒的。这永恒的女性化身为青春少女,引我们迷恋可爱的人生,化身为妻子,引我们执著平凡的人生,又化身为母亲,引我们包容苦难的人生。在这永恒的女性引导下,人类世代延续,生生不息,不断唱响生命的凯歌。

我对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男女恩怨,一切怨都会消逝,女性给人生、给世界的恩却将永存。我相信,不但我,一切懂得算总账的男人,都会是这样的心情。

在男女之间,凡亲密的友谊都难免包含性吸引的因素,但未必是性关系,更多是一种内心感受。交异性朋友与交同性朋友,倘若两者的内心感受是一样的,这个人一定出了毛病。

我最厌恶的缺点,在男人身上是懦弱和吝啬,在女人身上是蛮横和粗俗。

一个爱情的生命取决于它自身的质量和活力,事实上与婚姻无关。既然如此,就不必刻意追求或者拒绝婚姻的形式了。

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没有旅伴,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

婚姻同样如此。夫妻恩爱,携手走人生之旅,当然是幸运的。如果做不到,独身前行,虽然孤独,却也清净,不算什么大不幸。最不幸的是两人明明彼此讨厌,偏要朝夕相处,把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维持到底。

在婚姻这部人间乐曲中,小争吵乃是必有的音符,倘若没有,我们就要赞叹它是天上的仙曲了,或者就要怀疑它是否已经临近曲终人散了。

坦然面对人性

凡真实的人性都不是罪恶,若堪称罪恶,必是用了社会偏见的眼光。

人皆有弱点,有弱点才是真实的人性。那种自己认为没有弱点的人,一定是浅薄的人。那种众人认为没有弱点的人,多半是虚伪的人。

人生皆有缺憾,有缺憾才是真实的人生。那种看不见人生缺憾的人,或者是幼稚的,或者是麻木的,或者是自欺的。

正是在弱点和缺憾中,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幸福地活着

真实是一切伟人的共同特征,它源自对人性的真切了解,并由此产生一种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诚实和坦然。

精神上的伟人必定是坦诚的,他们足够富有,无须隐瞒自己的欠缺,也足够自尊,不屑于作秀、演戏、不懂装懂来贬低自己。

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既然是天生的,就谈不上好坏,好坏是后天运用的结果。因此,人不应该致力于改变自己的性格,事实上夜做不到,所应该和能够做到的是顺应它,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它产生好的结果。

要做自己性格的主人,不要做自己性格的奴隶。一个人做了自己性格的主人,也就是尽可能地做了自己的命运的主人。

人性现象

厌恶比喜好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喜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出自心灵,也可以是缘于感官,可以是出自个性,也可以是缘于时尚。相反,厌恶往往是出自心灵深处和个性特质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反应。

在社会关系领域,厌恶也比喜好属于更深的层次。因为共同的喜好,人们结为同伴,因为共同的厌恶,人们才成为同志。

就此而论,认清你自己最真实的好恶就是认识了你自己,而你在这个世界上倘若有自己真正钟爱的事和人,就可以算是在实现自我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至少在某个时刻,例如在发怒时,都是一个病人。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去看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许多冲突都可化解。

做人生的大表演,哪怕不是表演给俗世和他人看,而是表演给上帝和自己看,仍然是一种表演。这是心中装着永恒的人容易掉入的陷阱。

道德的根本

同情,即人与人以生命相待,乃是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待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

所以,善良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区分好人和坏人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界限。

人如果没有同情心,就远不如禽兽,比禽兽坏无数倍。猛兽的残暴仅限于本能,绝不会超出生存所需要的程度。人残酷起来却没有边,完全和生存无关,为了龌龊的利益,为了畸形的欲望,为了变态的心理,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只有在人类之中,才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酷刑,产生法西斯和恐怖主义。

善良是来自对生命的感动。看一个人是否善良,我有一个识别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喜欢孩子。一个对小生命冷漠的人,他在人性上一定是有问题的。相反,如果一个人看见孩子是 地喜欢的,即使他又别的种种毛病,我仍相信这个人还是有希望的。

在一个普遍对生命冷漠的环境中,人是不可能有安全感的,无人能保证似乎偶然的灾祸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可以断定,一个虐待动物的民族,一定也不会尊重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感一旦麻木,心肠一旦变冷酷,同类岂在话下。

善良的人有宽容之心,既容人之短,能原谅,又容人之长,不嫉妒。在我看来,容人之优秀是更难的,对于一个开放社会也是更重要的。

与人为善不只表现为物质上的施惠,你对他人的诚恳态度,包括懂得感恩,肯于认错,都证明了你的善良。

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正是在对他人的尊重中,他的自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当你的朋友处在大幸福或大悲痛之中时,你要懂得沉默,不去打扰他,这是你对他的大尊重。

把自己喜欢或需要的东西送人,并且只是出自爱、同情、感恩,绝无图报之心,才是真心诚意的馈赠,也才配叫做馈赠。对于施舍和供奉,这个标准同样适用。在这里,行为和动机都是重要的。在行为上把自己不喜欢或不需要的东西送人,在动机上行善图报或沽名钓誉,就无权称作施舍和供奉,只能称作作秀和交易。

如果有上帝,他看到的只是你如何做人,不会问你做成了什么事,在他眼中,你在人世间做成的任何事都太渺小了。

信仰的核心

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世界。

在精神寻求的道路上,凡找到的一切,只要是自然的、真实的,就都是好的。

理想:对精神价值的追求。理想主义:把精神价值置于实用价值之上,作为人生或社会的主要目标、最高目标。

向理想索取实用价值,这是自相矛盾。

理想主义永远不会远去,他在每一个珍视精神价值的人的心中,这是它在任何时代存在的唯一方式。

精神禀赋

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不是职业,而是精神素质。精神素质相近的人,在一起很容易沟通,职业的不同完全不成为障碍;相反,如果精神素质相差悬殊,即使同行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精神本能有强弱的阶梯,最高时宗教。

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仍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他就是一个智慧的人。

有道德、有信仰的人是自由人,无道德、无信仰的人不是自由人。

艺术和创造

梦与人生有不解之缘。梦是苦难者的安慰奋斗者的希望。不必叹息人生如梦,因为梦也是人生的一种真实。

舞蹈是人用神的方式行走,是在规则中诠释自由。

一个人创造力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

人要做成一点事情,第一靠热情,第二靠毅力。我在各领域一切有作为的人身上,都发现了这两种品质。

中国人缺少什么

中国文化具有实用品格,不重视精神价值。人是精神性的存在,精神本身就具有独立的、神圣的价值,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被承认的。

中国文化传统最缺少两样东西:形而上学与个人主义。对于我们来说,皇帝和祖宗就是上帝,个人微不足道。

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必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因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哲学的用处

一个人需要哲学的程度,取决于他对精神生活看重的程度。当一个人的灵魂对于人生产生根本性的疑问时,他就会走向哲学。那些不关心精神生活、灵魂中没有问题的人,当然不需要哲学。

任何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都不可能有所谓标准答案,可贵的是发问和探究的过程本身,使我们对那些根本问题的思考始终处于活泼的状态。

哲学让人从当下的具体生活中跳出来,给人一个更高的视角。有没有这个更高的视角很重要,如果有,大苦难也会缩小,不能把你压垮,如果没有,小挫折也会放大,把你绊倒。你尽可以在人世间执著和追求,但是,有了哲学,你就有了退路。

哲学想的是根本问题,它让你与具体生活拉开一段距离。

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没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

一个人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却做成了大事业,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曾有过呢。

哲学对政治的影响是缓慢的,但一旦发生影响,就是根本性的。

如何走进哲学

根据我的经验,要真正领悟哲学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大哲学家的原著,看他们在想是问题和怎样想这些问题。

当人类从世间的事务中抬起头来,关心头顶的星空时,哲学诞生了。

哲学是人类的乡愁,是对人类永恒故乡怀念和追寻。

一切鼓吹狭隘国家利益和民族仇恨的哲学家都是可疑的。哲学家用宇宙的真理衡量人类,又用人类的真理衡量民族和国家,在这样的人心中,狭隘民族主义怎会有容身之地呢?

从本来的意义上,纯粹哲学就是形而上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

在今天,哲学仿佛破落了,正在给政治、科学、文学打工。

狂妄的实质是浅薄,实际上没有什么货色了,就只剩下姿态了。

东西方文化

看任何事物,必须跳出这个事物,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有广阔的视野,才看得清它的全貌。看民族文化也是如此。

你是一个好人,别人都不知道,或不承认,你的人生仍然是圆满的。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

有一些东西,比如自由、民主、人权,也已成为普世价值,不管你怎样朝它们叫嚷,都无济于事了。

学术的独立

在许多人心目中,最佳选择是做官,其次是成为官的亲信,最倒霉的是与行政力搞不好关系。人们纷纷把精力放在拉关系、立项目、弄钱上。

事实上,中国历来缺乏纯粹,不但缺乏纯粹哲学,而且缺乏纯粹的学术兴趣和思想兴趣,纯粹的精神追求。

世上有多少学术性的质疑是有道理而无价值的啊!

阅读是精神生活

阅读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真正有阅读爱好和习惯的人,必定是自己选择适合于他的精神食粮,不会跟着媒体跑。

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至深土壤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能够在不同时代的个人的心灵中抽出新芽。

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是我的阅读定位,我自己受益无穷,因此也乐意推荐给别人。中外经典名著是人类的伟大精神财富,最好的东西都在那里,为什么不去享用,却把时间浪费在次好的、较差的东西上?

他也许知道天下许多奇闻八卦,但这些与他的真实生活毫无关系,与他的精神生长毫无关系。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他对人类文化传统一无所知,本质上市贫乏和空虚的。

舍弃掉世界观,把心灵的快乐当做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所解读的任何一种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

被娱乐化的经典已经不是经典了,它引导人们去关注的不是经典里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是去找故事,找噱头,经典已经被弄得面目全非了。还不如一无所知呢,这样的话,总会有一些人直接去读经典并且真正读懂它。

非职业的写作

写日记是心灵生活的好方式。我的体会是,通过写日记,第一能把直接的外在经历转化成内在财富,从而使心灵丰富;第二能经常从热闹的外部生活中抽身回来,与自己相处和对话,从而使心灵宁静。

意义只向有心人敞开。你唯有平时就勤于思考宇宙、社会、人生的大道理,又敏于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物,你在写作上才会有一副从小见大的好眼力。

年过花甲,你们读我的书,仍不认为我是一个老人,我知足了。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