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平凡的世界》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40多年来,究竟读过多少本书,我也不知道,但读过两遍以上的,除了上学时的课本,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第一次读是在1994年,那时我还在北京读书。
当时的我就像书中的孙少平,穿最破的衣服,吃最便宜的饭菜。每天与自卑相伴,郁郁寡欢。
一个周末,怀揣着刚刚领到的75元的奖学金来到古城,在地铁出口旁的一个书摊上,我看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密密麻麻的小字,厚厚的一本。不经意地翻了一下,我立刻被书中的内容更确切地说被学生时代的孙少平吸引住了,爱不释手,可是一看到定价(好像是12.95元),我又把书放下了……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买下了这本大部头。我如获至宝,课前课间课后,睡觉前,甚至在厕所里,只要有空我就抱着读,十几天就读完了。
《平凡的世界》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从那以后,我逐渐从人生的阴霾走出来,变的阳光自信起来。我先后担任过班团宣委、班团支书,也曾担任过校刊文字编辑和校团刊美术编辑,并且在学校入了党。
毕业后,我进了市里的一家机械制造厂,成了一名装配钳工。专业不对口,工作上不尽人意,我迷茫、失落,几乎看不到明天。这时,我重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在黄原打工的经历深深震撼了我。
于是,我知难而进。工作上,我兢兢业业、勤学好问,勤练钳工的“十八般武艺”;业余时间,我认真钻研专业书籍,掌握钳工所需的专业知识。经过我的努力,我由一名普通的装配钳工一步步成为安装组组长、安装班班长、车间技术员及公司技术骨干。
每次读《平凡的世界》都有不同的感受。尽管这本书很“平凡”,讲述的是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但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不论是上学时第一次读,还是步入社会,体味人生之艰辛后的重读,都能在书中“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影子和前行的力量。
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吧!当初并不被评论家、出版人看好,历经曲折才得以出版,却经久不衰。这就是平凡的力量。最喜欢这句话: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这与父亲在世时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庄稼不收年年种,不能因为一年歉收或绝产就不种了!”不谋而合。
文学,只有像庄稼一样扎根于大地,立足于现实,悲天悯人,才有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