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该怀有一颗同情之心

01-25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罗文博 阅读:167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什么是同情之心?同情之心是对别人的不幸遭遇有同感的怜悯之心。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同时也指这种感情的表露。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早就关注了“同情”的心理表现,并且对它作了比较宽泛的解释。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孩子掉入井里了,必定会有人去救他,因为同情(恻隐)心是一种普遍的人性特征。

归根究底是与中国古代儒家“仁”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仁者爱人”,这爱,可以是关爱、友爱、助人,而这些都源于同情。同情别人的时候,当然可以快乐自己。此类佳话自古便有无数。

事实也如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做事时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要替别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但是情感归情感,对任何人与事同情之心要有一种尺度,要有一种道德底线,要有一种理性的选择。

由此可见,人类需要同情,这也正是人类高于其他动物的原因之一。同情是人的一种自然感情,他人快乐自己亦快乐,他人悲伤自己也悲伤,这就是“感人之所感”,所以,同情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相的“心灵感应”。

人的同情心中还包含着许许多多其它后天形成的“复杂的成分”:如一个人的价值观、道德水平、人的责任心等等,所以同样一件事对有些人来说,简直是同情得不得了,倾其所能进行帮助;然而对有些人来说,却是无动于衷,冷漠得很,就好像没有发生的一样。

那么,做人应该怀有一颗同情之心的内涵有那些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点:

同情之心是一种美德彰显。人类的道德规范是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类在和谐社会中生活的更美好。同情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其根本是能从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体验对方相同的情感,从而理解别人、关怀别人、帮助别人,这种同情心,医学家把它称为“共情”,教育家把它称为“仁爱”,宗教把它称为“慈悲”。虽然名词不一样,但性质是相同的。同情是一种美德,但它只是由爱与互助的本能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感情,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可以超越特定的时空和特定的对象普遍适用的。当人们的同情心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切切记住要注意两点忠告,也算是对同情的限制。所以同情必须以人的善良为基础。因为善良之人将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看作是自己的快乐,看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因为善良之人忠厚老实,容易产生同情恻隐之心,因而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利人,是爱人。

同情之心是一种道德标准。道德是表现为自他关系上的,而同情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引发为应有的合理行为。当他人有困难或遭到不幸时,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会产生出一种不好受、怜悯,进而想在道义上或物质上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内心感受。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忠恕之道、仁义之德,还是人们现在所说的道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道德具有某种给予他人、赋予他人。正因如此,人们才会赞许和褒扬道德,才用高尚、崇高、伟大等评价人的道德。人的同情心是以人的道德良心为基础的。在许多情况下,人之所以会发生苦难,会遭受到不幸,就是受人欺侮、剥削、压迫之结果,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人们应该站起来为弱者说话,为弱者打抱不平,为弱者做公证。所以,对这些人的同情,实际上是对恶行和不道德的不满和谴责。而这,也需要勇气,需要胆量。

同情之心是一种仁慈体现。仁慈宽厚、与人为善,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和创造力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惠与人的快乐。同情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是自古以来便倡导的风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相比将恻隐之心深埋心间,仅对人世万象抱有一丝惋惜的哀叹,不如勇敢向前跨出一步,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传递温暖奇迹,温暖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人间真情有你有我,才能真正诠释“爱”的内涵。相反地,在“势利眼”和“傲慢者”的眼中,对弱者所遭遇到的不幸和苦难,认为那是“活该”,是“命该如此”,所以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帮助,而且往往还做出幸灾乐祸、欺弱怕强、落井下石的不义之事来。在得“势利人”偶尔也会做出一些施舍的“义举”来,但是在做出这些“义举”的同时往往表现所谓“高贵者的尊严”,一副极度自负的样子来,很不会尊重弱者。

同情之心是一种爱心显现。同情心,就是指对弱者表示同情的心态。为什么要有同情心和感恩的心呢?这是因为当人们面对弱者和帮助过他们的人,很容易便会换位思考,自己可能也会有一天会处于弱者地位,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情,就是对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而所谓“同病相怜”即是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同情却是在别人的苦难里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于是仿佛受难的人中也有自己。这是一种对全人类的怜悯。或许是因为人本同源,所以不论贵贱祸福,在内心都有着同样的一种信念,那便是善,人所最原始最纯真的本性。因为善,所以才会有同情。

同情之心是一种人间情味。真诚的同情能给弱者和贫穷者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帮助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的心灵中撒下了爱的种子,使一个人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灾难、自私、冷漠之外,还有一种温暖和关怀。这种温暖可能对给予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在被给予者来说却能享用一生。正如一首歌里所歌颂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种“爱”的内容非常博大,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同时也包含着对“陌生人”的同情。而对待“陌生人”的同情,则更加体现了“爱”的无私和伟大。下面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同情有时会发生多么奇异的作用。

同情之心是一种善行举措。在很多情况下,同情不仅仅表现在“精神”上的同情,往往还表现在“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需要同情者在“物质利益”上做出实实在在的付出,譬如,同情孩子的希望工程;同情灾民的慷慨解囊,对此,如果没有一点利他的精神是不行的,所以私心越少的人就越富同情心。反之,对于那些私心十足、只顾满足自己蝇头小利的人来说,是决不会有同情心的,也决不会去做对自己无益、对他人有利事的,这类人,有时在口头上也会显得慷慨激昂,但是一到实际行动上,却像个侏儒。

总而言之,在不涉及大是大非、不涉及到原则的情况下(譬如,中国古代的“农夫和蛇”的故事),同情和宽容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品质。富于同情心的人永远是愉快地多给他人,而少从他人那里索取。这样人的情趣是高尚的。

收起全文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