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不辩,寡言不争

06-29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239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善辩与善恶的关系问题。

后来又结识了一些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的修炼人,就感觉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差异很大。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出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

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由此看来,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

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

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修口德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5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去社区看看
最新

某公司经理叫秘书转呈公文给老板:“报告老板,下个月欧洲有一批订单,我觉得公司需要带人去和他们开会。” 老板在公文后面短短签下:“ Go a head”。 经理收到之后,马上指示下属买机,拟行程,自己则是整理行李。 临出发那天,被秘书挡下来。 秘书:“你要干什么?” 经理:“去欧洲开会啊! ” 秘书:“老板有同意吗?” 经理:“老板不是对我说Go a head吗?” 秘书:“来公司那么久,难道你还不知道老板的英文程度吗? 老板的意思是:去个头0

0

一天在东方广场约网友MM见面,不想显的太土,约在星巴克。 等MM时觉得不买点东西不合适, 就到柜台点咖啡。 服务员问:“您要点什么?”。 当天没带眼镜,咖啡厅灯光昏暗,我使劲看价牌,还是看不见…… 就说了一句:“看不清楚! ”。 服务员:“好的,卡布奇诺! ” 于是我就喝到了在星巴克的第一杯Cappuccino……

0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