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时代,优秀的人如何快速提升

05-04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105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这个世界绝不会辜负那些认真读书,踏实行动的人。

▲▲▲

我们每天都要从公众号、微博获取无数信息,我们会点赞、转发、收藏。可是,然后呢?

看起来,我们每天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可是真要跟别人讲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一本书,有的人看完就能写出很好的读书笔记,有的人却什么也没记住。

一个话题,有的人可以侃侃而谈,有的人却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

一篇文章,有的人总能想到新奇的角度,有的人却连说清楚都做不到。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优秀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事实上,很多优秀的人并不是有着过人的天赋,或是掌握了什么神奇的诀窍,而是因为他们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不同。

心理学家们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请正在排队复印的人帮一个忙:“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先让我复印?”

此时,有60%的人同意了。

接着,他们又换了一种说法:“对不起,能不能先让我复印呢?因为我要复印5页纸。”

结果是93%的人都同意了。

细想一下,会不会觉得很奇怪?明明每个人都要复印,而实验者不过是换了语序,让别人听到了“因为”两个字,结果就大不一样。

你看,这就是理由的力量。

-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表达什么,那我们再看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

假如有人问,为什么人越多的地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就越少?这时候,如果你告诉TA心理学上有个理论是“旁观者效应”,然后跟TA解释:

当要求单独一个人完成某件事时,责任感更强,更容易做出积极的反馈,如果要求一个群体去做,每个人的责任感都会减弱,或是退缩。

TA恍然大悟,噢!原来是因为旁观者效应!此后,每当有类似的社会事件发生时,TA都会跟自己说“我知道,这是旁观者效应!”

可是,这有什么用?

类似的心理效应太多了,如果都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只不过是多背了几个概念罢了。

我们的大脑很喜欢偷懒,只要给它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就会下意识停止思考,直接忽视现象背后最深刻的本质,比如说上面那个关于复印的实验。

那优秀的人是怎么做的呢?别急,往下看。

李叫兽在《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从未拥有知识体系》中讲了一个关于思考的例子。

他在一本讲神经心理学的书籍中偶然看到这样一句话:

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他居然当场学了1个小时以上。因为他要求自己不找出至少5个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的现象就决不罢休!

于是,他先想到了文案:

iPod的“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

Nubia的“能拍星星的手机”;

M&M's的“只融在口,不融在手”。

接着,又想到了理论传播的本身:雷军的“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甚至于,他还想到了谚语、谣言、古人对现象的解释、伟大的演讲。

所以你看,优秀的人会主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毕竟,决定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储存信息的数量,而是信息之间的联系。

-

我们常说“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反过来说,懂得道理就是为了理解生活,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一生。

当我们学到一个新的知识,就得不断反问自己: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可以帮我做出哪些改进?

先来看两个理论:

1.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说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一旦有某一块木板受损,木桶就不可能装满水。

比如说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得兼顾各个方面,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对个人来说,就要重视自己的短板,尽早补齐。

是不是很有道理?很浅显易懂?再看下一个。

2.长板理论

长板理论是说当我们把木桶倾斜,就会发现装水的多少其实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长板就是优势,优势决定特色,最好的策略就是把一个点做到极致,比如只做交易平台的淘宝。对个人来说,就要集中精力发挥自身长处,形成核心竞争力,扩大优势。

是不是也很有道理?也很浅显易懂?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是应该依照长板理论去加强自己的优势科目,还是应该按照木桶理论去查漏补缺?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不管是单一的长板理论还是木桶理论,都不能完美地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原因在于实际情况往往很复杂,任何理论都有其特定的适用环境。

那么,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就变成了:对于高中生来说,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长板理论,为什么?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木桶理论,为什么?

再往深了说,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

如何提高高考成功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问题就变得更简单了。

-

事实上,很多道理(理论)为了提高说服力,都会采用极端的例子。当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又不得不把周遭的环境、自身的情况考虑进去。这时候,我们可能更愿意相信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所以你看,优秀的人并不盲目相信理论,而是会主动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学习就像吃饭,吃下去很容易,消化才是关键。

反观自身,其实大部分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到生活中去。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想胜出,就必须比别人学得更快、想得更深、逻辑更清晰。简单来说,就是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俗话说,不给勺子的鸡汤都是伪鸡汤。

其实,有一个既好用又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你训练大脑,提高洞察力。这个工具我在前面几篇文章中也有用到,那就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已经被应用在很多国外的课堂上,他们把梳理导图的过程当做是分析问题、拆解问题、帮助思考的过程。

对应到生活中,任何事都有特定的框架,比如写作、电影。而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为我们提供思考的框架,让生活变得简洁高效。

简单来说,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确认主要问题。

第二步:拆解成小问题。

第三步:回答问题并发散。

如此反复,直至找到解决方法

如果把思考的领域想象成一片天空,那么思维导图就是助你翱翔天际的翅膀。

很多牛人都在用思维导图,比如说——爱因斯坦。

再比如,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朋友——书剑飘零:

1月13日,他在一块听听的课程《学习记忆术、练就最强大脑》有2379人报名;

2月10日,他的第二节课程《接力老罗、再谈演讲》有527人报名;

4月28日,他将开启第三节课程《用思维导图+快速提升自我》,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过10000。

这堂课将治愈你的学习焦虑,帮你实现认知升级,提高元认知能力。

我们看了那么多书,读了那么多公众号,听了那么多音频课程,为什么收获却并不多?

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欣赏别人的风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做知识的搬运工。

很少人做得好,大多数人根本不做,你开始得越早越好。因为这个世界绝不会辜负那些认真读书,踏实行动的人。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