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时代,优秀的人如何快速提升

05-04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106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这个世界绝不会辜负那些认真读书,踏实行动的人。

▲▲▲

我们每天都要从公众号、微博获取无数信息,我们会点赞、转发、收藏。可是,然后呢?

看起来,我们每天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可是真要跟别人讲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一本书,有的人看完就能写出很好的读书笔记,有的人却什么也没记住。

一个话题,有的人可以侃侃而谈,有的人却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

一篇文章,有的人总能想到新奇的角度,有的人却连说清楚都做不到。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优秀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事实上,很多优秀的人并不是有着过人的天赋,或是掌握了什么神奇的诀窍,而是因为他们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不同。

心理学家们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请正在排队复印的人帮一个忙:“对不起,我有5页纸要复印,能不能先让我复印?”

此时,有60%的人同意了。

接着,他们又换了一种说法:“对不起,能不能先让我复印呢?因为我要复印5页纸。”

结果是93%的人都同意了。

细想一下,会不会觉得很奇怪?明明每个人都要复印,而实验者不过是换了语序,让别人听到了“因为”两个字,结果就大不一样。

你看,这就是理由的力量。

-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表达什么,那我们再看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

假如有人问,为什么人越多的地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就越少?这时候,如果你告诉TA心理学上有个理论是“旁观者效应”,然后跟TA解释:

当要求单独一个人完成某件事时,责任感更强,更容易做出积极的反馈,如果要求一个群体去做,每个人的责任感都会减弱,或是退缩。

TA恍然大悟,噢!原来是因为旁观者效应!此后,每当有类似的社会事件发生时,TA都会跟自己说“我知道,这是旁观者效应!”

可是,这有什么用?

类似的心理效应太多了,如果都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只不过是多背了几个概念罢了。

我们的大脑很喜欢偷懒,只要给它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就会下意识停止思考,直接忽视现象背后最深刻的本质,比如说上面那个关于复印的实验。

那优秀的人是怎么做的呢?别急,往下看。

李叫兽在《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从未拥有知识体系》中讲了一个关于思考的例子。

他在一本讲神经心理学的书籍中偶然看到这样一句话:

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他居然当场学了1个小时以上。因为他要求自己不找出至少5个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的现象就决不罢休!

于是,他先想到了文案:

iPod的“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

Nubia的“能拍星星的手机”;

M&M's的“只融在口,不融在手”。

接着,又想到了理论传播的本身:雷军的“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甚至于,他还想到了谚语、谣言、古人对现象的解释、伟大的演讲。

所以你看,优秀的人会主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毕竟,决定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储存信息的数量,而是信息之间的联系。

-

我们常说“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反过来说,懂得道理就是为了理解生活,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一生。

当我们学到一个新的知识,就得不断反问自己: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可以帮我做出哪些改进?

先来看两个理论:

1.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说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一旦有某一块木板受损,木桶就不可能装满水。

比如说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得兼顾各个方面,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对个人来说,就要重视自己的短板,尽早补齐。

是不是很有道理?很浅显易懂?再看下一个。

2.长板理论

长板理论是说当我们把木桶倾斜,就会发现装水的多少其实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长板就是优势,优势决定特色,最好的策略就是把一个点做到极致,比如只做交易平台的淘宝。对个人来说,就要集中精力发挥自身长处,形成核心竞争力,扩大优势。

是不是也很有道理?也很浅显易懂?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是应该依照长板理论去加强自己的优势科目,还是应该按照木桶理论去查漏补缺?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不管是单一的长板理论还是木桶理论,都不能完美地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原因在于实际情况往往很复杂,任何理论都有其特定的适用环境。

那么,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就变成了:对于高中生来说,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长板理论,为什么?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木桶理论,为什么?

再往深了说,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

如何提高高考成功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问题就变得更简单了。

-

事实上,很多道理(理论)为了提高说服力,都会采用极端的例子。当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又不得不把周遭的环境、自身的情况考虑进去。这时候,我们可能更愿意相信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所以你看,优秀的人并不盲目相信理论,而是会主动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学习就像吃饭,吃下去很容易,消化才是关键。

反观自身,其实大部分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到生活中去。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想胜出,就必须比别人学得更快、想得更深、逻辑更清晰。简单来说,就是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俗话说,不给勺子的鸡汤都是伪鸡汤。

其实,有一个既好用又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你训练大脑,提高洞察力。这个工具我在前面几篇文章中也有用到,那就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已经被应用在很多国外的课堂上,他们把梳理导图的过程当做是分析问题、拆解问题、帮助思考的过程。

对应到生活中,任何事都有特定的框架,比如写作、电影。而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为我们提供思考的框架,让生活变得简洁高效。

简单来说,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确认主要问题。

第二步:拆解成小问题。

第三步:回答问题并发散。

如此反复,直至找到解决方法

如果把思考的领域想象成一片天空,那么思维导图就是助你翱翔天际的翅膀。

很多牛人都在用思维导图,比如说——爱因斯坦。

再比如,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朋友——书剑飘零:

1月13日,他在一块听听的课程《学习记忆术、练就最强大脑》有2379人报名;

2月10日,他的第二节课程《接力老罗、再谈演讲》有527人报名;

4月28日,他将开启第三节课程《用思维导图+快速提升自我》,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过10000。

这堂课将治愈你的学习焦虑,帮你实现认知升级,提高元认知能力。

我们看了那么多书,读了那么多公众号,听了那么多音频课程,为什么收获却并不多?

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欣赏别人的风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做知识的搬运工。

很少人做得好,大多数人根本不做,你开始得越早越好。因为这个世界绝不会辜负那些认真读书,踏实行动的人。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6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去社区看看
最新

……八戒去办理银行卡业务办理的时候经理和八戒说不要设简单密码八戒说一点都不简单,我都差点不记得了办理完后,客八戒走了忽然,见八戒很慌忙跑回来问你们刚刚有没有看到停你们门口那辆车啊银行职工说没有,问八戒是不是被偷车了,要不要报警八戒说不用我只是把密码设他车牌号了~!出门口想记下,谁知道开走了…………..

0

有个同学的女友姿色出众,追求者很多。同学头痛不已。一天,女友报告又受到一位医学院高材生的追求,同学心知来者不善,试探道:“你怎么反应呢?”女友答道:“我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同学深感欣慰,又问:“他怎样约你的?”女友答:“他问我想不想看看死尸。”

0

东北人爷俩的对话问答!孩子问:什么是勇敢?爹:唬呗!孩子问:什么是温柔?爹:贱呗!孩子问:什么是老实?爹:熊呗!孩子问:什么是积极?爹:得瑟呗!孩子问:什么是丢脸?爹:嗑碜呗!孩子问:什么是鲁莽?爹:彪呗!孩子问:什么是强壮?爹:膀呗!孩子问:什么是软弱?爹:面呗!孩子问:什么是节俭?爹:抠呗!孩子问:什么是浪费?爹:造呗!孩子问:什么是诬蔑?......

0

一位大学生暑假到叔叔的农场打工,一天,叔叔叫他去挤牛奶,且交给他一只凳子,并问他会不会挤…。大学生说:我是大学生,没有什么不会的。经过了1小时、2小时、3小时……。很久后,他终于回来了。叔叔问:怎么那久?大学生答道:挤牛奶很容易,但要让牛坐在凳子上比较麻烦。

0

消防队员下班回家,对妻子说:“你知道吗?在消防站我们有一套绝妙的系统。1号铃响,我们就全身装备好;2号铃响,我们便从电线杆上滑下去。3号铃响,我们便爬上卡车作好准备。” “从现在起,”他宣布“我们要用同样的方法来管理这座房子。我说1号铃,你就脱衣服;我说2号铃,你就上床,3号铃,我们便开始。” 第二天晚上,消防队员回家,便大叫道:“1号铃! ”他妻子脱掉衣服。“2号铃! ”他妻子跳到床上。“3号铃! ”他们开始。两分钟后,妻子大叫“4号铃。”“什么4号铃?”丈夫问。 ......

0

张三打电话给物业公司,说他家屋顶有点漏雨,要求派一位修理工人过来维修。修理工人很快就过来了,按张三的指引好不容易才找到那个漏洞。修理工人好奇的问:“你真细心,什么时候发现漏洞的?”张三皱起了眉头,说:“我也是偶尔发现的。昨天晚上,我坐在客厅喝汤,可是一连喝了两个小时,那碗汤都没喝完。”

0
……八戒去办理银行卡业务办理的时候经理和八戒说不要设简单密码八戒说一点都不简单,我都差点不记得了办理完后,客八戒走了忽然,见八戒很慌忙跑回来问你们刚刚有没有看到停你们门口那辆车啊银行职工说没有,问八戒是不是被偷车了,要不要报警八戒说不用我只是把密码设他车牌号了~!出门口想记下,谁知道开走了…………..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