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前你要拥有的身份资本的人生哲理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人都在逼自己变得优秀:
城市里的末班车;周末里咖啡店的一隅;路上步履匆匆拿着公文包的行人……都好像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身影。
"好焦虑啊"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越来越多的人,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每个人都好像变成了陀螺不停地旋转,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别人落下。
我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只为了拥有一个"标配"的人生。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才发现,真实的自己早已经被丢掉。
上周最轰动的新闻之一,是摩拜单车的收购新闻,80后创始人胡玮炜从一名记者到互联网创业者,用了三年时间,累积了15亿的财富。80后、三年、15亿,几个关键词就将"同龄人正在碾压你"的气势直接推至了舆论的视野。
恰好最近又出现一个热议话题"30岁年薪20万算不算很失败",这句话和"80后身家15亿碾压同龄人"简直可以凑成一副对联了。
不得不说,这世上有种最好贩卖的焦虑就是"你不够好"。
例如,一开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就将"原地踏步等于退步"的焦虑抛给大众,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让人完全不好意思再提什么"岁月静好"。
"你不够好"这种焦虑直指羞耻感。
羞耻感是最容易和人品联系起来的感受,如果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可以为此内疚,但如果开始感到羞耻,就会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是不好的。
它激发的不是比较后改变的动力,而是让人进入比较后被贬低的狭隘。
01
30岁左右,你开始担心什么?
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观看,20-30岁正常的焦虑是怎样的。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回答:有哪些事是在你接近30岁时,才开始在意和担心的?总结了一下用户冯 的回答,当时拥有腾讯稳定工作的他,在担心以下事情:
发自内心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少
社交活动减少,更愿意待家里
发现父母越来越依赖自己
不那么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睡眠时间越来越长,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消费带来的快乐变得稀少而高价
忘记自己的生日
不断焦虑:我会一直做一件事,还是会做不同的事
他的回答真实得很有质感,也很有代表性,道出了临近30岁的真实反思:
你对自己有一些了解,但还未足够了解,而感到时间对自己有种催促感。
这是正常的焦虑——并非所有的决定,都有十足把握,但放弃又还远远未够,带着不确定感继续尝试和探索。
02
比焦虑更重要的,是拥有这些能力
我们究竟应该具备什么能力,才不至于被人抛之身后?
在这个问题上,我对于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的一场访谈印象深刻。他谈到了两点:
第一,我们身处信息洪流之中,需要的是使海量信息产生意义的能力。
第二,不要学习技能,而要学习灵活性。
这让我想起,焦虑最容易出现在我们的个人空间被挤压的时候。
有一次,一位女士向我谈起她最近参加的同学聚会,曾经一个并不起眼的男生,变成了拥有自己的公司、财富过人的同龄人,她很失落,同样是10年,为什么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如此之大?
这种比较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挤压她的个人空间,看不上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生活。
也有创业者分享,在一次行业年会上,看到曾经那个跟着她实习的小女生,进入大公司三年时间成为资深产品经理,在众人包围下自信从容地社交,自己的资历、头衔一时间显得岌岌可危,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真的会颠覆性否认掉自己的。
这个时候,如何理解自己的生活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宝贵。
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随时被碾压的声音环绕,有人会告诫你,原地踏步等于后退;
张泉灵也掷地有声地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小区里卖煎饼的阿姨,月入两万;
公园里的大爷,也会理直气壮地评价,月薪一万等于要饭。
这些声音必然是有冲击的,但是面对它们的反应,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有些人会快速的调整,知道自己一时以偏概全,能快速回归到自己的节奏中;有些人会觉得突然面临了不可解决的问题,甚至来不及嫉妒,就陷入深深的失落。
03
20-30岁:建设自己的"身份资本"
你愿意为自己投资什么呢?
时间、金钱、还是更多的可能性……
临床心理学家Meg Jay在TED演讲中,提到她的第一个来访者,一个20多岁的姑娘。当时这个姑娘在谈一场愚蠢的恋爱——对方人不怎么样,但她也无所谓,想着尚且有大把青春。
而Meg也没当回事,直到她的督导提醒她:她不嫁给这个傻瓜,以后也会嫁个另一个傻瓜。Meg这时才醒悟:
20-30岁的确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并不能等到30岁来临,才开始为自己考虑一些重大的事情。
有大量的数据在告诉我们,20-30岁可以起到某些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
人生80%的决定性时刻,发生在35岁;
事业前十年的发展对今后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
在30岁左右,大多数人开始选择和伴侣结婚或者同居;
20-30岁的性格改变要远远多于其它时期。
当Meg列举出这些数据,她提出了一个词,叫"身份资本",认为20-30岁最应该去做的就是增加身份资本。
"身份资本"是我们对自己的投资,用来增加自身价值的事情,方方面面的投资积累起来,会影响我们整体的发展。
它包括了:
我和怎样的人交朋友;
我在从事怎样的工作;
我的恋人/伴侣是怎样的;
我是如何照顾自己的。
身份资本的投资非常强调选择,举个例子,如果你不满意曾经长大的那个家庭,那现在是你可以选择家人的时候。但是随便抓一个来结婚是行不通的,婚姻是理智的选择,是想和谁一起生活而不是凑合。
很有趣的是,身份资本的建设,几乎都是从"我不需要"开始的。
第一,我不需要做自己的讨厌的事情。
如果你知道你讨厌一些事情,做这些事会浪费你的时间和天赋,应该想方设法停止。
比如,对不喜欢的工作,你甚至都不愿意出现,或者向别人展示你的工作。对于你向往的领域和职位,有可能目前能力还不具备,那么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具备一种资本——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不仅是对目标的选择,同时也会让你重新去串联自己的人际网络,发现一些过去没有留意到的机会。
第二,我不需要只做享受的事。
可能我们都会面临一个有些残酷的事实:有一些玩乐,只是打发时间,而不是有价值的投入。
这就要去评估一下,你正在享受的事情,和你的目标是否相差甚远?
例如,当一个人花了很多时间和朋友聚会,但更想实现的目标是在工作上更有成就,这些享乐的时间就需要调整。又例如,当需要存钱完成一些目标,却发现自己"手漏",总是把金钱花费在一些无法实现目标的事情上,这种享乐也需要调整。
第三,我不需要只有熟悉的朋友。
和上一点有些类似的是,熟悉的并不等于值得的。这并不是在朋友的选择上有功利心,而是值得交往的朋友,通常是可以在长时间内彼此支持的朋友。
比如,你的紧急联系人,能填上的朋友;如果家人去世了,你会打电话给ta的那位朋友;当你沮丧时你最能信任的、最想见到的朋友……这一些朋友关系,可能最让人享受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身份资本,是一种把危机转化为资本的方式,当我们开始去考虑这些问题,就不再仅仅是盯住焦虑不放。
对所有在20-30岁,包括30岁以后还在努力提升自我价值的人,这些资本会成为不被抛弃的能力。
最后,想起来一句近期流传很广的话"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说再见"。
这句话其实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似乎也无需为之焦虑,因为时代抛弃任何人的时候,都不会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