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知道改变,而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改变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相信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想过去改变自己,但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改变自己,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感悟。
第一次在工作日的上午来到家附近的星巴克,出乎意料,人比周六日多上几倍,各自找个角落,或看手机,或看书,或发呆,或像我这般,拿本书拎部电脑,忙碌于自己的兴趣或工作。
今天开了本新书,《行为设计学》,心理学相关,粗略浏览了一遍目录,从行为心理学出发,阐述促进改变的原理和技巧。翻阅了三四十页,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讲了小小的但却是真谛的促进改变的道理。
不是不愿意去改变,而是没精力去做改变,并且不清楚改变的方向。
很喜欢这个理论,人人都想要把自己生活变得更好的愿望,同时有成千上万个想法在脑海中,却鲜少能够有真正的实现。原来是因为我们都有两个大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理智脑告诉我们做这些改变能够让生活更美好,情绪脑告诉我们做这些改变会很累,结果两脑同时博弈,精力耗费,能够实现的改变就变得少之又少了。因此,如果我们要想改变,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的精力分出来,想清楚要改变的方向和结果,然后要不断地补充能量,最后还要创造一些适合改变发生的情境,改变才会慢慢实现。
《写在四零之前》这本书从出现到延续,背后就是这个理论支撑着前行。
对于这个理论,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写作的想法在脑海里萦绕了数年,中途启动又停止数次,终是不了了之。终于到了今年,一次次在脑海里描绘自己六十岁时的生活:不断看到自己坐在书桌前,安静地阅读或写作,身旁放着就是这些年来自己写下的书籍,平和且闲适;最终才在今年三月启动了写作。开始之初热情高涨,但很快就面临瓶颈,因为需要把玩乐的时间腾出来写作,希望一蹴且写得特有质量,需要为这个目标坚持,这些都需要我耗费大量的精力尤其是意志力和自控力来完成。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把这个改变分享给了身边的人,某些有同样想法的人,通过分享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希望有志之士能与我一同前行。此外,我还不断地为自己创造写作的条件,如周六日来星巴克呆上一个上午,写上一篇千来字的文章,又或是把某些作品放到网上,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到现在,慢慢也坚持了半年,字数也达到了三万多字。
我无法评价这个初生婴儿的《写在四零之前》的质量,但是我至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书籍。我无法定义《写在四零之前》对他人的价值,但是我至少可以从每篇文章中重现自己当日的纠结和感动,也更明白今日自己的成长和幸福,更坚定我会未来的目标和信心。
不要贪心,改变不注重数量,关键看改变的质量。
一个改变姑且需要花费如此大量的精力,因此,我不断警醒自己不要贪心。改变并不需要太多,关键并不在于改变的数量,而应专注在少数重要的几个改变,这些应该是能够带来给自己的生活和成长重大价值的改变。不要妄想自己能够同时进行多个改变,且每个改变都能够带来欣喜的成果,人毕竟是精力有限的,不仅是在脑力方面,同时也在身体方面,尤其是年纪越大,精力的有限越发明显。如果说成长是以领悟作为衡量指标,那么我必须承认,今年最大的成长是认知到自己的精力有限,认知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学会了将有限注于三几个无限的可能中,去行动,去改变。唯有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比过去更美好的成果,也唯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重要的改变中,才能够使变化得以持续并实现。
在时间长河中找点存在感,尝试做点小改变。
要衡量自己人生的价值,首先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价值和标准,只是不断翻过一座座山头的时候,想要的价值也不断地被翻越。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被环境改变,与其一直被动地接受环境对自己的潜移默化,不如自己主动来点自己想要的改变。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改变可以从未来开始,改变也可以从现在开始。是对是错,是放弃是坚持,成功或失败,这些都只是时间问题。既然不想被时间洗掉,那么就为自己找点存在感,找点回忆,找点新鲜的尝试,走上尝试改变的改变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