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过了23岁就再难交到好朋友

01-06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8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去年公司来了个新同事,英国回来,学设计的,负责公司产品的UI。

高高瘦瘦,像根行走的竹竿子。发型参考流川枫,气质参考坂田银时,爱偷懒,喜欢躲厕所里抽烟。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和他的关系不错。

有一次公司集体加班,加到晚上十点。

因为顺路,和他一起坐地铁回家。

白天没时间聊天,也就下班路上能浅聊几句。

那天不知道怎么的,他跟我聊了很多。从他小时候的事,到读高中读大学,再到念语言学校,然后出国念设计。

也许是把我当朋友看,他讲了蛮多掏心窝子的话。

他家里有钱,父母离异,父亲从小到大没管过他。高中叛逆,开始桌球麻将,抽烟打架。大学为了逃离父权掌控,计划去英国念设计。一次性问父亲要了一笔钱,之后就在英国独立生活,没问父亲要生活费。

还讲了些有意思的事情,跟房东老太吵架、参加同性恋游行、参加滑板社团,吃腻了的土豆大餐......

当然,也聊了聊国外生活的孤独与艰难,还有他与他爸之间僵硬的关系。

一谈一笑间,他到站了。

“改天再聊,双休日有空出来打篮球。”说完这句话,他朝我笑了笑,走出车厢。

看着他越走越远,我心里产生一个想法:要是5年前就认识他,也许现在能成为很好很好的朋友。

经过那一天之后,接下来的情况怎样?

我很想说友情越来越深入,但实际情况是,那一天过后,就此止步。

加了微信好友,但聊天很少。双休日我约他出来吃饭,但他有事耽误了。那一次过后,便没再约。

他加入公司半年以后,提出辞职,自己想去创业

临走前一起吃饭,和他碰了碰杯子,我祝他前程似锦,他祝我荣华富贵。

离开餐厅,他挥手告别,我目送他离开。

虽然说了有空再联系,但彼此也明白,都是套话。

我很明白:年龄越大,交友越难。

可能同样一个人,放到10年前,或者5年前,你和他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但放到现在,似乎行不通。

为什么过了23岁就再难交到好朋友?

这是我想了很久的一个问题。

从路人到好友,需要时间去煮

人人以情感为纽带,人人依附感情而活。而感情萌生,需要时间。

让人际间的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更需要时间。

原来我们为什么能成为朋友,因为原来我们有资本浪费大把时间折腾青春

过去,我们没有身处流动性极强的社会,而是在封闭的学校。

学校里稳定的分班制、规律的运行规则,决定了你我可以在学校呆上一整天。

既然呆上一整天,自然就有故事发生。有故事发生,自然就产生情感的互动和沟通。

说白了,在学校,想不发生点什么都难。

学校简直是友谊加工厂,那是一个每天都在生产友情的地方。

把友谊比作料理,放在锅中烹煮,才可成形。时间就是那锅里的水,没有水,就没有可能。

反观现在,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奢侈的,因为我们有一个新的身份,叫“社会人士”。

一周5天,每天下班只想滚回家休息。双休日两天,也大都有安排,排得满满当当。

有空闲日子,只想在家休息犒劳自己,根本没时间分配给陌生人

别人跟你说:“我们交个朋友吧,双休日一起出去玩。”

你心里只觉得累,一没时间,二没欲望,三没激情

交毛朋友,自己能整整好就不错了。

我们都太忙了,也太累了。

有“共同经验”,才会有好朋友

有个词组,叫“过命的交情”。

比如:一起挨过枪子儿、一起吃过牢饭、一起当过兵等等。

当然以上纯属举例,但要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共同经验。

两个人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共同克服一些困难,才会有成为好朋友的可能。

共同经历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共同面对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哪怕是一起玩过一个游戏,都是共同经验。

(插一句:和我一起玩过Dota的兄弟,你们还好吗?)最近有个话题很火,叫“36个问题让陌生人坠入爱河”。起初,是大学教授曼迪·莱·凯特伦(MandyLenCatron)和一名陌生人尝试了这个实验,并在《纽约时报》刊文讨论,随后这个系列问题才开始走红。

简单来说,36个问题之所以能让陌生人之间产生好感,是因为它营造了一个相对私密和脆弱的空间,供两个人之间进行隐秘的对话。

有些问题的确会使人显示出脆弱的一面,比如“你人生中最感激的是什么?”、“关于怎么死去,你有没有过神秘的预感?”、“你最珍贵的回忆是什么?”。

在这场隐秘的对话里,两个人需要共同面对这些问题,然后一起克服,一起勇敢地回答。

一起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使一段关系变得厚重。

我们都被“社会化”了

少年学生才谈感情,社会人士只谈利益。

23岁工作以后,你会很容易发现,周围人都是利益驱动的。

是目的性交往,而非情感性交往。

你对我来说有价值,我才会跟你玩在一起,吃在一起,喝在一起。

有价值我们就好好聊聊,说不定能成为很好的朋友,没价值你就一个人玩儿蛋去。

一个人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对个人价值感的嗅觉也会越敏锐。

以前的聚会以“玩”为主,一群人KTV里吃吃喝喝玩玩乐、嗑嗑瓜子、抢抢话筒,兴致好了玩玩真心话大冒险,乱点鸳鸯谱,男同学女同学个个笑得没心没肺。

现在的聚会以“信息沟通”为主,几个不太熟的人聚在一起,发现有价值者,我们会寻求主动认识的机会。没有价值,那就一个人玩手机吧。朋友圈刷了N遍,各个新闻网站刷了N遍,最后太无聊了出去上个厕所透透气。

倒不是说人人都变得功利了,而是每个人都越来越适应社会,越来越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士的身份切换了。

抱歉,我没在你身上看到我需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能成不了朋友了。

每个人走的路都逐渐变窄

年龄越大,每个人对自己即将走的路也越来越清楚。

23岁以后,人人都会通向一条窄路。

在这里并非指人人会通向一条狭隘、受限、不自由的路。

而是指随着思考与经历的增多,人们与自己相处的机会也在增多。毫无疑问,人们会越来越懂得审视自己的人生,尊重自我的存在。

这是精神层面的,还有现实层面的。

进入社会分工的阶段,人在被分流。阶层、视野、格局、智识的差距,都在不断扩大。

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职业道路,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并且在各自职业惯性的影响下,越来越专。

23岁之前,人的注意力会集中于外部世界。23岁以后,逐渐内化。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赵丽华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年龄越大者,所结交的人也就越少,同时和既有的朋友之间则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她的观点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枚闹钟,到人生的某个节点,就会铃声大作。它提醒人们人生短暂,繁华易逝,请停止四处交游,专注于此时此地。

赵教授认为,人们会开始全心投入在情感上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不再有兴趣参加各种饭局和聚会,而是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亲近的人身上。

强关系越来越强,弱关系越来越弱。

对个人而言,这种心理,会把许多“有可能发展为好友的人”拒之门外。

你对好朋友的标准正在上升

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会把每个人培养为生活场上的老手。

见过物是与人非,经历过午夜的心碎,人很容易就成为老手。

会更懂得识人,会在交往中留有余地,不再全力以赴。

在热情的包装下,保持冷静与克制。

你似乎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适合与你做朋友,也不是所有人值得你与之为友。

你的交友原则,开始有了筛选的标准。谁谁谁跨得过那道门槛,谁谁谁跨不过,一望便知。

和那些貌似朋友的陌生人优雅告别,这辈子恐怕不再见了。

毕竟交到好朋友,需要努力和运气。

交不到的话,自己安安静静地生活,一个人也自在快活。

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过一篇文章《年过三十难交友》。

其实“难交友”的状态,从23岁就开始了。

我现在的微信好友有896个,可能真正到了生日宴会请客吃饭时,都凑不满10桌。

朋友成百上千,但真正能称得上好朋友的,也就2~3人。

虽然这几个人现在分散全国各地,但我也格外适应。

因为好朋友的意义可能在于,当你对所有事情都心生厌倦时,你就会想到他。

一想到他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

你就永远不会对生活绝望,反而能产生些许信心。

于是,重新投入生活的怀抱。

真正理解好朋友含义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

有好友相伴,实在是一件快乐而近乎奢侈的事啊。

收起全文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