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修养,是知人不评人

01-08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14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轻易论断他人,

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

很多时候都化成了伤害对方的利剑。

别人无车无房,你说因为他穷;

别人作息规律,生活简单,你说人家单调乏味,毫无情趣。

知人识人,已经很难。然而更难的是,在知人之后管住自己的嘴,不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论,横加干涉。

很多事情,坏就坏在多嘴多舌。

《诗经》里面讲:“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辈的生活,这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更让人头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

阮玲玉之死已经够人哀痛莫名。随便评价他人带来的风气到今日都没止息。

舒淇和黎明爱情就受过这样的折磨。本来两人拍拖拍得好好的,但舒淇拍过色情片,粉丝们纷纷指责她配不上纯如白纸的黎明,连黎爸爸都跳出来说:“这样的儿媳我们不能要。”

法庭的判决有根有据,即使惩罚也有具体的做法,惩罚完了也就完了。但好论人是非的人,总将人置于虚构的道德法庭之上,这种折磨无日无之,旷日持久,是最煎熬的折磨。

你没经历过他的生活,凭什么妄断他人。

得知了对方的一点信息,无论认不认识,总要以自己的背景出发以己度人,这对于我们似乎是很自然的事。

鲁迅在《论人言可畏》里挑明:

有的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那么漂亮,却比她正经”;有的想:“我虽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领,却比她出身高”;

连自杀了之后,也还可以给人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的技艺,却比她有勇气,因为我没有自杀”。

化几个铜元就发见了自己的优胜,那当然是很上算的。

说到底,这是一种无聊的虚荣心在作祟:看着别人不如意,自己就当是过得很如意了。

但我们都不可能深入到别人的心里,窥探他到底为什么活成这样。而我们得出的评价,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当事人,其实都无多大益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青年作家蒋方舟描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某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引发了争议,有记者打电话问她对此的看法。蒋方舟说没读过对方的诗歌,于是记者马上给她念了一首,接着再问她的意见。蒋方舟无奈地说:

“仅凭一首诗,我不知道该怎么看。”

时代喧嚣,充满浮华,我们连保持沉默都显得艰难。

《论语》里有句话:“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在他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生活如此艰难,有些事情不需要拆穿。

不拆穿,免得对方尴尬,免得自己显得咄咄逼人。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能与人为善之人,最终必为他人所疏远。

在人世间,最贴心的一句话永远是:我懂你。对待他人,无论是所爱的人还是萍水相逢的人,我们需要的只是“同情的理解”,只是沉默,只是等待时间为我们展露真相。

鲁迅先生之所以经常解剖社会、臧否人物,他解剖的其实是自己,“没有一句骂人的话不能应用在他自己身上”。如果没有这般犀利的勇气解剖自己,我们随便说出的评论只能伤人而不利己,最后剩下恶毒之名。

因此,知人但不随便评论人,既保护了他人,其实最后也保护了自己。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6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去社区看看
最新

以前,同学一周瘦了三斤,为啥?夏天早上起来打哈欠,正巧有一只苍蝇飞到他嘴里,且被他吞了下去,我一个人目睹整个过程,那段时间每想起这事就忍不住笑,而他,一周没吃好…哥们,保密这么多年了,今天抖到糗百,别怪我啊

0

我只看看

0

刚才在公交车上,忽然听到身后咔咔摇微信的声音。我突然心生邪念,手机调成静音也摇,一看头像正是那货。于是发消息给他:贫道每日一卦。今日算你在9路公交车上,抱一褐色��包,请尽快下车,否则有血光之灾。然后那货就下车了……

0

前一阵在公园,看见一个吹糖人的,感觉这都是艺术,很多人不知道,也快失传了一个民间技能,刚买一个,心里想着玩完看完还能吃,在刚买完的时候,旁边有一家人,小孩四五岁,他妈妈说给你买一个吧,这个可以吃,谁知小孩说了句,我不要,能吃什么,口水都吹进去了,吃的别人的口水,口水,口水,口水,瞬间我就想,看看就行了…………

0

今天和老婆互换身份,我做妈妈她当爸爸。宝贝儿子傍晚补习班回来进门就叫:“妈妈我回来了。”我穿个围裙从厨房出来,面带微笑:“BB回来啦?你爸爸出去了等会儿回来。”等老婆回来的时候儿子哭着向老婆跑去:“妈妈,爸爸他疯了,疯了……”

0
以前,同学一周瘦了三斤,为啥?夏天早上起来打哈欠,正巧有一只苍蝇飞到他嘴里,且被他吞了下去,我一个人目睹整个过程,那段时间每想起这事就忍不住笑,而他,一周没吃好…哥们,保密这么多年了,今天抖到糗百,别怪我啊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