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奋斗的故事3个

01-19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6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奋斗是机遇的基础,机遇是成功的条件;只要你不放弃尝试,你就永远不算失败希望这些话对你们当中的一两个人能启作用。以下是励志人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80后奋斗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80后奋斗的故事1:

心酸的童年

我出身在一个很苦的家庭,家里每天为吃饭的问题发愁,再加上父亲是个残疾人,从小我家就受到村里人的欺负。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那时候的日子是怎样熬过来的。

由于家庭贫困,我五岁时还被送给远房的舅舅收养。我哭着喊着被舅舅抱走了。可三个月后,父亲来接我了,抱着我痛哭流涕。

从我懂事起,我经常看到父亲眼里流露出太多的无奈,那时,真想替他分担所有的一切。我5岁就跟着父亲一起上山下田。到11岁时,我就收割打稻谷了。大姐考上大学后,为了供大姐上大学,我更是把大人们要做的活也揽了下来。父亲虽然心疼,但还是很开心,常说我这个女儿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喜欢读书。其实我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看到家里那么苦,只想早点帮父亲分担。

也许上天有意捉弄人,就在家里的日子渐有起色的时候,父亲却病了,是精神上的疾病。很多人说是父亲有苦没处诉,有气没处发,憋在心里憋坏了。有一天,我上山砍柴,等我回到家,发现父亲不见了。两天后在我们当地一条河的下游发现了父亲的尸体。当时那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父亲一身肿胀,全身发紫。

创业梦想

14岁时,我被亲戚带到外地打工。我在工地挑过灰浆,那种活太苦了,我的肩膀经常被担子压得肿起来。但这样辛劳一个月下来才能挣几十块钱。15岁时我到桂林做保姆。主人家里开了一家发廊,所以空闲的时候我就会去她的店里帮忙。虽然我不怎么喜欢剪发这行,但我清楚,这个社会没有手艺很难生存。我逼着自己学。那时,我时常跑到老乡干活的工地上免费给他们剪发。这样几个月下来,我成了店里的得力助手,主人就让我留在理发店里工作

由于本来就不喜欢这个行业,干了几年后,我就和朋友一起到温州打工。刚开始在饭店当服务员,真是杯水车薪,没办法只好重操旧业。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但这样平静的日子给一个温州男人打破了。他的姐姐开五金店,我跟着她学做工程上用的振动棒。经过不断地改进,我做的振动棒质量非常好,两年时间我帮助他挣了几十万。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我伤透了心,因为我不能正常生小孩,他想办法让我离开。

生存成为我首要解决的问题。我知道振动棒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深深地认定了这个行业,我想自己创业,但我拿不出启动资金,虽然只是区区几万元。

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但结果是他们强烈反对我创业。我不甘心,在房间里哭了几天。后来,我想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到我,我必须打起精神来,我一定要绝处逢生。擦干眼泪,我打了几个电话给我以前销售振动棒的老客户, 希望他们跟我合作开振动棒厂。永康一个客户清楚我做振动棒的技术过硬,他觉得跟我合作肯定能挣到钱,就马上答应了。

一个女人在外地和人合伙办厂,自然引来了很多闲言碎语,对方老婆对我也多存了几个心眼。一个女人,在外无依无靠,我只有把委屈往肚里吞。为了把工厂做大,我付出了常人几倍的努力。一支成品振动棒三四十斤重,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几斤重的榔头不断地敲打才能成形,这个活连很多男人都不愿意去做,但我把它硬扛了下来。我经常晚上一个人加班做到10点,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那时,回到住处,我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

艰难的创业

我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合伙人的认同。在他们看来,他们出钱多,我出钱少,我出卖的只是劳动力而已(合资时他们出六成,我出四成。),甚至认为我分了盈利的四成是便宜了我。这样合伙了10个月,他们就想自己单干。按四分分成算,我也就分得5万元钱。虽然这样的结果早在我预料之内,但是我没有想到他们竟提出无理的条件:我分出后,永康市场我不能再踏足,他们才把5万元给我。

我当然不答应。

他们很狡猾,于是又想出一招,要我拿出一笔钱,厂子就归我。他们明知我拿不出那么多钱。这样僵持了好几天,最后在派出所的参与下事情才得到公正的解决。我们协议,我应分得的利润归我,之前合作办厂时我发展的客户都归我,欠帐的客户也归我,客户的欠账由我负责追回。

我开始一家一家去要账,当时,这些钱对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合伙人一心想把我赶出永康市场,散伙的时候就讲过,欠账的客户都归我,他就以降价为诱惑想把我的客户拉过去。这种情况下,一家欠我16000元的客户知道机会来了,他要我教他们做振动棒,这样,欠我的钱他们才会归还我。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委曲求全地答应了。

这次创业,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但它带给我的教训却让我受益终生。

20xx年8月1日,我把自己累积的资金全部投入创建了申鑫振动棒公司。当时我想,无论成功与否,我都要拼一把。

刚开始时由于资金不充裕,连产品书也没有,我拿着名片到当地的五金市场发放。为了打开市场,产品先给客户免费试用,客户用得好再付钱。就这样,我们最终靠诚意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敲开了市场的大门。后来,很多商户看我们的产品好卖,就绕过代理商直接到我们厂里要货。为了保证老客户利益,我们断然拒绝了他们。就这样,代理商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有的和我们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有的甚至自己出去跑市场。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第一年的年销售额就突破80万元

80后奋斗的故事2:

上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秘密开发大庆油田时,日本人想方设法地探听情报,想得到油田具体的地址、产油量、开发时间等相关内容。1966年7月,《中国画报》刊载了一幅王铁人头戴瓜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凭这个常人根本就不注意的小细节就推断出:油田所在地是零下30摄氏度的东北地区。他们又根据照片中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层的厚度,推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这个大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三个月后的1966年10月,《人民中国》杂志刊登了一篇宣传王进喜先进事迹的文章,其中透露出一个“马家窑”的地名,日本人根据这个地名推测:大庆油田在安达车站附近。再后来,日本人又找到一个谁都可能忽略的细节:王进喜原来在玉门油田工作,可是自从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他去了大庆。日本人经过一系列分析,推断出大庆油田的开发时间为1959年9月。事实证明,日本人的推断全部正确!

这次情报收集与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和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了主动,因此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的市场。

日本人凭借几个常人所不注意的小细节,就轻松地掌握了中国人捂着盖着的绝密情报,从而占据了与我国外贸谈判的绝对主动权。我在心疼我们交了昂贵“学费”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日本人抠细节的本事。美国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凝练的话语中说明了一个大道理:小事不小,它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人生大事,小小细节也可以让人成就一番大事业。汪中求先生在他的《细节决定成败》中也说:“生活中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的和最高的竞争层面。”

细节是如此重要,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注意培养重视细节的习惯和能力就尤其关键了。其实,细节就是一种思维与行动意识的高效组合。培养重视细节的习惯和能力,就是要培养自己观察细节并发现细节的能力,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说,关注细节的能力就是无数个细节习惯的积累。

留意和关注细节,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可能就意味着财富——

1875年春天的一天,美国实业家亚默尔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看报纸。报纸上的一条消息:“墨西哥可能出现了猪瘟,就一定会从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州传入美国;一旦这两个州出现猪瘟,肉价就会飞快上涨,因为这两个州是美国肉食生产的主要基地。

他马上打电话让他的家庭医生以旅行者的身份去墨西哥,考察和证实一下那里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猪瘟。

几天后,医生证实了墨西哥确实发生了猪瘟。亚默尔立即动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大量收购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的肉牛和生猪,迅速将其运到美国东部的几个州。

不出亚默尔预料,这场严重的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由于美国国内市场肉类产品奇缺,价格一时猛涨。亚默尔抓住这个时机,在短短几个月里狠狠地赚了一笔钱。

在20xx年至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许多人倾家荡产,许多公司破产倒闭。可是在中国却有一个人因为一个细节的触动,成功地赚了个钵满盆盈。

出生在山东临沂的李庆20xx年9月来到北京一家餐馆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做事踏实肯干,两年后,他就成了这家餐馆的厨师。20xx年12月,餐馆老板要在美国开一家中式餐馆,李庆跟着老板到了美国,由于他的菜做得可口,生意越来越好。可是好景不长,到了20xx年底,餐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有时候一天只有一两桌客人。李庆从客人的交谈中知道美国面临金融危机。老板有关掉美国餐馆的打算。李庆也不想就这样下去,便开始寻找机会。

有一天,他在街上见一家商店里许多人正抢购一种商品,这让他感到很奇怪:经济萧条时期,美国人都不愿意买东西,怎么会抢购商品呢?他走近一看,发现他们正在抢购保险箱。经过询问才知道,次贷危机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相信银行了,买保险箱是为了存钱。李庆不由眼睛一亮:如果把国内无人问津的保险箱运到这儿来卖,肯定会大有钱赚啊!于是,他细心地要来了一些想买保险箱的人的电话。

20xx年春节,李庆回国开始了他的行动。他在北京看到宁波一家保险箱生产企业招聘业务员的广告。李庆直接找到这家企业的老板,说明了来意,老板说美国正在遭遇次贷危机,经济不景气,保险箱怎么会容易销售呢?李庆拿出了美国一些客户的电话号码,把电话打过去……老板立刻聘请李庆为公司的销售代表,负责在美国的业务。

20xx年1月,李庆辞去了餐馆的工作,开始推销保险箱。

半个月下来,他居然售出了1000多个保险箱。可是李庆并不满足这些成绩,他在寻找扩大战果的方法。他看到一家连锁店,想:连锁店在美国几乎遍布全国,如果把保险箱打进这些连锁店,不就能销售更多的保险箱吗?于是他找到了一家连锁店总部,提出合作。可双方很冷淡。李庆知道他可能害怕中国保险箱的质量不可靠,又补充道:“我们公司生产的保险箱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还获得了美国的ul认证。“他把美国的ul认证的复印件给采购负责人看。负责人终于同意合作,首批采购了1万台保险箱,后来又追加了4万台……现在,李庆的收入已经突破了百万,比他当厨师赚得不知多多少倍。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他知道了自己的潜力和长处,明确了奋斗的方向。

一场猪瘟,全美国人差不多都知道,为什么只有亚默尔从中发现了致富的商机?一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多少人感受了恐慌,经历了失败的痛苦,都视之为洪水猛兽,为什么李庆却在危机中寻找到了发展的机遇?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是有心人,能在别人不注意的细节中发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并及时抓住这个机遇,从而走向了成功。

因此,可以说,每一个细节就是一个机遇,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机遇,发现细节就是发现机遇,抓住细节就是抓住机遇,抓住机遇就是抓住成功。

80后奋斗的故事3:

有一个姑娘,有一些任性和嚣张,还有一些叛逆和疯狂,有一个姑娘,眼神清澈,笑容无翳,纤腰长腿,小麦肤色,行处灵动如流水,说话噼啪似炒豆。她健康,她个性,她的青春像一树一树的繁花,粉白黛绿,灿烂得令人妒忌。这姑娘,是米莱,又是钱小样,但归根结底是王珞丹,独一无二的王珞丹。这位新晋80后甚至90后代言人,人气已冲到了火星上,她的爆红,原因无他,正是青春的胜利,青春的酣畅淋漓。

我的青春我做主

粉丝“丹磁”们最初爱上王珞丹,是因为《奋斗》里的“米莱”。虽不是女一号,但这角色实在太讨巧:美貌和财富齐备,善良与风趣兼具,偏还痴情得九头牛拉不回,这样的女孩,人间烟火中怕是难觅芳踪。相比之下,《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活宝”钱小样更草根,更现实,深得80后的欢心。

谈起钱小样,王珞丹用八字评价:“亦正亦邪,亦动亦静”。钱小样是谁?是王珞丹,也是你,是我。她有我们全部的缺点:自以为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别人碰过的不算壁,自己不栽过的不算跟头”。她满脑袋理想,满肚子主意,为自己做主不惜离家出走,擎着中专文凭就敢从银川杀进北京,由着个性一顿瞎扑腾,然后被现实呛得七荤八素。

然而这个一根筋姑娘的可喜可贵,正在于她的百折不挠、乐观无敌,无论生活如何打击她,始终“傻笑”着蹦不息;在于她有一个大路通天的幸福彼岸不去,偏要向长辈禁止的阴沟里踽踽独行,当她学会背起责任,俯下身躯,却永远学不会放弃爱情;在于她的知足常乐,蚂蚁有蚂蚁的幸福,别人吃一碗还吃不饱,咱有一粒就乐半年。

王珞丹上蹿下跳地奔向了钱小样,她演得太投入太忘我,以至于电视剧杀青那天,她悲伤地在博客上写道:“我就这么被钱小样抛弃了。”但,看她简约而不简单的人生履历,不由人不感慨:王珞丹简直被钱小样附体了。

跟钱小样一样,王珞丹生性叛逆、不羁,爬树上墙的像个男孩,而且打小就爱自作主张。中学时,因不甘心被老师冤枉,竟当众跟老师掐起来,险些被学校开除。父母见这孩子如此叛逆,生怕她惹事,只好严加看管。母亲更从不准她和男同学结伴出去玩,男生打来的电话也一律扼杀在摇篮里。

进了师范后,王珞丹的酷劲儿愈发张扬,单薄得像纸片似的姑娘竟学起了激爆的架子鼓,还加入了校乐队。这个被帅气的文艺男青年垄断的特长,成了王珞丹的看家秘籍。当时全校只有她一人会打架子鼓,风头可想而知,“人人都认识我,那时候我走路不看地,看天,比现在还牛。”

跟《我的青春谁做主》中苦口婆心的家长一样,王珞丹的父母也为她规划了一条“不出错”的道路:考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将来进入稳妥而踏实的教育行业。王珞丹却临时变卦,要考北京电影学院,“我特自信地跟他们说,今年考不上,我明年再考,还是考不上,第三年再来。如果连续三年考不上,我就服了,绝对安安心心回老家当老师去”。她的这份执著和勇气到底打动了父母。

家乡内蒙古赤峰到北京,隔着两座山峰。那个多风的春天,王珞丹住在北京邮电大学旁边的一个招待所里,白天风尘仆仆地去上表演辅导班,晚上就关起门来练歌,或举着报纸练习朗诵和背台词。回想那段时日,王珞丹感慨万千:“大多数父母都要替孩子的青春和前途做主,希望把孩子拴在裤腰带上,这样的年轻人出不了大错,但也成不了大事。感谢我父母在我追求梦想时没有阻拦……”

凭着在师范习得的文艺功底,和一首令师生至今印象深刻的摇滚歌曲《无地自容》,20xx年9月,王珞丹如愿成了北影表演系的学生。

“其实刚入校那会儿挺受打击的。第一次在食堂遇见我们班男生,他从别人那听说我跟他一个班的,他都惊了,和我擦肩而过的时候特大声说:‘我们班女生怎么这么难看啊!’”这事让她深感困惑,比她漂亮、聪明的人比比皆是,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

开始,王珞丹总觉得班主任对她比对别人严厉,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当初许多老师不看好她,“以前招过一个我这类型的女孩,没‘出来’,大家觉得这类型不适合在演艺圈待,这不浪费名额吗?”是班主任顶着巨大压力招了她,并告诉她,因为她是一张白纸,只有白纸,才有可能在上面画出美丽的图案。

为了不负师望,大学四年,“这张白纸”一心扑在了学习上,像海绵一样疯狂汲取知识,常在排练室待到凌晨才走,光经典电影台词就手抄了好几大本……做喜欢的事,怎肯虚度光阴?

像我这么得瑟的人

只做喜欢的事,只说想说的话,口无遮拦,我行我素,这种“得瑟”性格,很让家人为王珞丹捏一把汗,她却不以为意。

20xx年,王珞丹以配角身份进了一个剧组,没自己的戏份时,她拉着一个演员回休息处聊天去了。制片主任为此大发雷霆:“那么大的腕儿都在现场待着,你们有什么资格待在车上!”王珞丹的犟脾气一下上来了:“腕儿待在现场因为场场都是她的戏,后面两场都没我的戏,我为什么不能休息一下?”谈起往事,王珞丹仍然坚持自我:“可能有人觉得我特别各色,但作为新人,我希望受到的待遇是平等的。也许慢慢地,我会磨掉一些棱角,但本质上绝对不会变。”

她的“得瑟”还表现在接戏非常“挑食”。名演员“挑食”证明自己的身价,那是“范儿”,而她只是个小人物。她的理论是:“一个角色红不红只有天知道,既然如此,我干吗不挑自己喜欢的?只有演喜欢的角色才有冲动,才能演得好。”为此,她差点与《奋斗》失之交臂。

当初赵宝刚导演为《奋斗》选角儿时,找到王珞丹,说看过她演的海岩剧《阳光像花一样绽放》里的“单娟”,《奋斗》有一角色露露是个很酷很拽的女孩,气质相似。不料被王珞丹一口回绝:“我不想演与之前类似的角色,没法再超越。”她说想演米莱。赵宝刚问:“是不是不让你演米莱,你就不演了?”“是。”王珞丹毫不犹豫。

朋友们都问王珞丹是不是“脑袋被门挤坏了”,“那可是赵宝刚啊,和他合作太容易出名了,先合作以后再挑角色啊”。

不料第二天电话就来了,赵宝刚同意她演米莱。为了配合王珞丹的容貌气质,他还不惜修改了剧本。按当初的设想,米莱该是个白皙丰腴的女孩,以证明家里阔绰有余粮,而王珞丹又瘦又黑,全然不像。所以只好把米莱的爸爸从文雅儒商改成了做建材生意的土大款。

看过《奋斗》的观众没有不喜欢米莱的,赵宝刚也发现了这姑娘的可塑性,便在《我的青春谁做主》筹拍的第一时间联络了王珞丹,她“挑食”的老毛病又犯了:“小样这角色太闹了,我怕观众接受不了。”当时她手上有5个剧本,不知如何选择,就列了一张表格评分,“好导演加10分,好的演员阵容加10分,好的播出平台加

10分,片酬加10分……结果,还是赵导的戏以总分70胜出”。

拍赵宝刚的戏是很有压力的,“拍戏时赵导几乎不夸我”,看别人的戏,赵导会乐,看她的戏,则一直很严肃,甚至发脾气。一次,赵导好容易乐了,王珞丹却哭了,“得到他的肯定,对我来说太难了”。有一场她在车上高唱《北京的金山上》的戏拍了好几天,唱了上千遍。赵导事后解释说:“王珞丹像个皮球,压得越低,弹得越高。”

两部青春励志剧的热播,让王珞丹成了新一代青春偶像。有一次她跟朋友吃涮锅,穿得很随意,素面朝天的,正蹲在凳子上甩开腮帮子大吃,有人拍她肩膀,一回头,那人惊呼:“真的是米莱!”当时她特不好意思:“还好这时代崇尚个性,我这么得瑟的人才有机会施展。”

未来无限大

或许在旁人眼里,王珞丹显得自我而叛逆,但在她看来,“虽然大家都说80后叛逆,可赵宝刚导演说他们那代才叫叛逆呢,和人发生矛盾了,板砖直接就拍过去。我们80后再怎么自我,也还是会有价值判断标准,局限在一个框架里”。

有人说,80后自负、物质、游戏人生,与钱小样对待爱情的态度截然相反。小样放着成功男士高奇不嫁,非要跟定没钱没房没车负债累累还折进大牢的方宇,让人感觉不现实。王珞丹立马反驳:“80后一点儿不物质,他们其实特有闯劲,因为还没失败过,还没被算计过,像钱小样一样,只管往前冲,坚信自己能闯出一片天。80后同样是有理想的一代!”

王珞丹形容自己的性格是:红色与蓝色的综合体。一面,如红色热情阳光,笑神经发达,经常自个儿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能玩能闹,早冰、攀岩、架子鼓,样样精通,另一面,又如蓝色安静平和,没戏拍时就宅在家里,看书,弹琴,写博,遛狗,睡觉,完全自得其乐,爱好广泛的好处即是,永远不会闷。

拍戏,她喜欢挑战不同角色,立志做“千面女郎”,她也爱尝试新事物、新领域,自己设计过衣服。“也许将来会做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呢,不一定一辈子当演员啊”。她像个孩子,永远有好奇的眼和蓬勃的心,贪婪抓取着异香的糖果。而世界如一个五光十色、充满能量的大魔方,不断诱惑着她去探寻,她的未来不可限量。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