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成功的故事简介

01-22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48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关于李嘉诚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励志人生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李嘉诚成功的故事简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嘉诚成功的故事简介篇1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xx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xx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李嘉诚成功的故事简介篇2

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族集团是铁壁铜墙的堡垒,但是它既有可能防御外敌侵犯,也有可能成为不攻自破、无比脆弱的环节

·尊敬母亲,力尽孝道·

李嘉诚自幼丧父,家中的日子穷困潦倒贫苦不堪,虽然有的时候有舅舅的接济,每天能勉强吃上三顿饱饭,但是少年的李嘉诚还是经历了辍学、寄人篱下的日子。在这段最艰难的岁月里,母亲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操持家务,抚养家中幼儿。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为孩子们缝缝补补,苦口婆心教导他们的情景历历在目,铭记于心。他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那时虽然还年纪尚幼,但是他们始终记得母亲劝导他们要学会做人,培养自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品质,即使在窘迫的困境面前,也绝不低头。所以在今天遇到困难的时候,李嘉诚总是会想到当年贤惠的母亲是如何以积极奋进的态度面对残酷的生活。

所以,李嘉诚很早就参加工作希望能帮助母亲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养育弟妹,让家人享受生活的乐趣。

“吃得苦中苦,来日报母恩”,是李嘉诚的真诚愿望

李嘉诚的成功是母亲最高兴的事。

母亲笃信佛教,经历了苦难人生的母亲却依然保持着一颗宽大的心,经常教导孩子,要宽以待人,要遵循古训。

在港居住数十年的李嘉诚,虽然终日为商务操劳,但却无时无刻不怀念故土,缅怀母恩。

他耗费巨资购买了一座花园别墅,为的是让母亲安度晚年。每天忙碌于商务的他,也总要定期参拜高堂,聆听教诲。

母亲因病重需住院治疗,李嘉诚极尽孝道。即使每日商务缠身,他也在母亲住院治疗期间,日夜守护在母亲床前。

他遵从母亲的教诲,尽全力帮助弟妹开创自己的事业。

1980年,李嘉诚耗费巨资将40年前的故居——府城北门街面线巷的祖宅进行重建,安排堂兄们及子侄辈居住,希望他们衣食无忧,能够安居乐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在老一辈人的眼中,李嘉诚已经是光大门楣了,但是李嘉诚的雄心壮志,远远超过了这一层。

家乡百里的汕头大学,是李嘉诚最大的一项捐赠。李嘉诚还曾捐资修建潮州市开元寺和该寺的附属建筑,耗资210万元,全部归于母亲名下。

李嘉诚的做法使“家”与“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一向以慈悲为怀的母亲为此感到很满意。

·成功男人的身后·

李嘉诚的表妹庄月明——他日后的妻子,从他穷困潦倒的时候就一直帮助他,后来又甘当贤内助默默支持着丈夫成功的事业。

李嘉诚的舅父庄静庵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视庄月明为掌上明珠,庄月明自幼聪慧过人,先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英华女校和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东洋,就读于日本明治大学。

母亲带着年幼的李嘉诚寄宿在舅父家,一家人饱尝了世态炎凉,可善良的庄月明对这位可敬可爱的表哥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出身富贵的表妹,在精神上给了李嘉诚无限的慰藉与支持,她默默地关注着表哥的一切,为表哥事业的每一次小有成就而感到欣喜。因为深深地爱着他的表妹,无限感激表妹的爱,聪明的李嘉诚知道自己只有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才能够配得上出身富贵名门的表妹。

尚未完成学业的李嘉诚,毅然拒绝了舅舅的资助,他中止了学业外出工作,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拥有自己公司的舅舅,因为也是自己白手起家,很支持他的想法,但是希望李嘉诚自己闯荡,没有让他进自己的公司。李嘉诚深深懂得必须依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李嘉诚为谋生路,先后在茶楼当过堂倌,在钟表公司做过学徒,不管他的处境多么困难,月明都对他不离不弃,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他们一起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

年仅22岁的李嘉诚于1950年,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组建初期的质量事故,使他遭受重大打击,但是这也没有改变月明对他的爱。正是因为他们逆境中的爱情,李嘉诚汲取了不竭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

长江塑胶厂于1955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工厂产销走上正轨,李嘉诚在结束了1957年到意大利的考察后,第一个在香港推出了塑胶花,该产品风靡全港。他后来将其推广到全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塑胶花大王”。

1958年,是李嘉诚涉足地产业的开始。他的第一幢工业大厦位于港岛北角。他的事业迅速迈向辉煌

事业有成的李嘉诚本来此时是应该享受爱情甜蜜的果实,但是,喜欢讲究门户的世俗,不允许他们终成眷属,认为他配不上出身名门、才貌俱佳的月明。他只是一个学历偏低、出身贫寒的青年。而且他的未来刚刚起步,将来的一切全无定数。所以,连舅舅和母亲也不支持。

时光飞逝,1963年,已经35岁的李嘉诚在事业上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辉煌,让舅舅感到惊讶不已,对其刮目相看。而且月明也已经31岁,两位老人也被他们执著的爱情所感动,最终应允了这门婚事。

他们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终于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婚后的月明进入了长江工业公司工作,希望给李嘉诚以支持。她凭借着出色的外语、克勤克俭的作风,迅速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并得到一致好评。在当时还算不上是大富豪的李嘉诚,为了让爱妻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斥资63万元买下一栋花园洋房,这就是深水湾道79号3层住宅,现在李嘉诚还依然在居住。这栋洋房当时被人称作是最好的礼物。

李嘉诚事业上的重大转折点是1972年11月的“长江实业”上市。这一决策,是由当时出任执行董事、公司决策核心人物之一的庄月明做出的,只是不为人知。低调的庄月明很少出面接受记者访谈,所以,人们在谈论李嘉诚的辉煌业绩时很少提到她,但实际上,如果李嘉诚的生活中没有了月明,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于1964年8月和1966年11月先后出生,庄月明开始专心于家事,照顾老人、抚养孩子。专心家事的庄月明虽然依然为丈夫的事业出谋划策,但仍保持她低调的一贯作风,很少在公众场合接受记者采访,甚至很少与丈夫双双出席各种大小宴会。李嘉诚夫妇于1989年12月31日出席在君悦酒店举行的迎新年宴会,容光焕发的夫妇俩成为当晚宴会上最耀眼的明星。但第二天下午,骇人的消息传来,庄月明突发心脏病,不治身亡,年仅58岁。身经商场百战的李嘉诚,面对妻子的突然离世,悲痛欲绝,难以自已,不禁泪如雨下。

庄月明作为香港大学的毕业生,曾于1961年在香港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因此,李嘉诚在夫人去世之后,为表示他无尽的怀念和爱心,捐赠了3500万港元给香港大学,作为专项基金。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身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女人起的作用不在于辅佐才能的大小,而在于其对男人的影响积极与否,还有激励男人前进,鼓励其树立正确的奋斗方向,使其不断完善。反之,则将男人毁了一半。

赢得无数名誉的李嘉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人品。

·李嘉诚的教子经·

李嘉诚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家财多少没有关系。

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是李家的希望。

李嘉诚希望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富家子弟,需要付出心血。因此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他常常让两个儿子旁听,他想让儿子明白,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他认为富家子弟就好像温室的花朵,根基不稳,经不起风吹,他将自己艰难创业的历史比喻成在岩石夹缝中生长壮大的小树。他说,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树,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因此,他绝不放纵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独立面对打击,面对困境。

大儿子李泽钜从爸爸的教育中受益颇深,他对李嘉诚的评价是,他很清楚在他生命中对他比较重要的事情,他会将钱用在这上面,比如帮助那些不幸的人,捐资医疗教育事业等。

记得有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嘉诚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为了锯断大树,由两个菲律宾工人顶风冒雨,全身湿透,李嘉诚见到此景,要儿子马上起床换上游泳裤去帮忙,他说,菲律宾工人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背井离乡来工作,但同样是人,地位与自己一样,他的两个儿子马上下去帮忙抬树。两个儿子懂得,职业不分贵贱,要学会尊重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

几千年的中国商业文化认为——无商不奸,但是,这位凭借自己30年奋斗成家致富的人,认为“信”是商人的信条。

不只是商人,一个人和一个国家都是无信不立。

李嘉诚的事业将他在商业的“信”与他待人的“诚”紧密结合,合成为“义”,对此,他身边的人感慨良多。

曾经有一个在李嘉诚公司工作了20xx年的会计,因为不幸患上青光眼,无法继续在公司上班,而且他早已花尽了限度之内的医疗费,生活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李嘉诚关心地询问会计:太太是否具有稳定的工作可以维持家庭生活?他支持他去看病,而且说,如果他的生活不够稳定,他可以担保他的太太在他的公司工作,使这家人不必再为生活奔波。

这位患病的会计经过医生的诊治,退休后定居在新西兰。本来这件事就应该这样结束,但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李嘉诚从媒体上获知治疗青光眼的方法,都会叫人把文章寄给那个会计,希望对他有所帮助。他的行为使会计的全家都十分感动,那个会计的孩子尚处幼年,大概还没到十岁,为了表达全家对李嘉诚的感激之情,孩子自己动手画了一张薄薄的卡片,寄给李嘉诚,礼轻情谊重。由此可见李嘉诚优秀的人品。

李嘉诚在谈到对子女的教育时,他说,在教导子女时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使现在他们长大了,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李嘉诚说,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给予,学会诚实守信,对朋友讲信义。现在做生意,资金即使高出资产的几十倍也不够,生意是靠别人给你的,世间每个人都是精明的,要学会与别人沟通,让别人喜欢你。世界经济全球化,牵一发而动全局,金融风暴经常发生,要经常提防,信义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也是一样,信义二字是与人交往的准则。遵守信义可以受益终生。因此我经常教导儿子要遵守信义。

李嘉诚很注意对儿子的早期教育,他严格要求儿子艰苦朴素、不讲排场,要他们注意树立自己事业上的信誉,恪守承诺,而且他要儿子为别人着想、不贪图小利、勤劳肯干、务实奉献。

在两个儿子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他们想在父亲的公司一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被李嘉诚拒绝,李嘉诚说他的公司不需要他们,虽然他的公司有足够的职位,甚至安置20个儿子也够,但是李嘉诚希望他的儿子们自己去闯,自己打下江山,以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不希望他们未经社会的风雨就直接进入自己的公司,他觉得他们不够格。兄弟俩明白,父亲是希望他们通过实践,将自己锻造成才。

两人去加拿大发展,后来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港的李嘉诚也常常通过电话对兄弟俩嘘寒问暖,想要提供帮助。但兄弟俩却总是坚持困难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

当然,李嘉诚也不过是想试探一下,并不是真的要帮助他们。父亲的这一点,是兄弟俩最为熟悉的了。即使真的求父亲帮助解决困难,也是不可能的。这似乎有些冷漠得不近人情,但是兄弟俩一点也不怪他,他们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

在加拿大有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但是兄弟俩都一一克服,工作都小有业绩,成为加拿大商场中的佼佼者。

于是,兄弟俩于两年后返回香港,进入李嘉诚的公司工作。李嘉诚非常高兴地说,兄弟俩都非常出色,足以胜任公司里的工作。而且,还向他们传授了一些经验: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名声,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宽厚待人,信守承诺,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看到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和卓越的业绩,李嘉诚感到非常欣慰,宣布退休也非常地心安理得。常常有人对兄弟俩赞不绝口,而李泽钜总说:“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我们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怎样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一个赚钱的商人,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李嘉诚成功的故事简介篇3:永远以别人的利益先着想

华人首富是李嘉诚,他有很多的哲学我非常喜欢。有一次记者问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什么赚钱成功的秘诀,结果李泽楷说父亲赚钱的方法什么也没有教,记者觉得很吃惊,不可能吧!

李泽楷说只教了我做人处世的道理。记者很气,父亲教你做人处世的道理,你说说看怎么教我成功,有道理给你登,没有道理不要讲。

李泽楷说,我父亲跟我说,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这是什么意思?他让别人多赚2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人,他现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话,100个会变成5个。

在台湾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从一万变一百亿台币的资产。我看报道,他说他在别家做总经理的时候,他问老板,我如何跟你一样成功,老板说假如你要成功的话,我给你看一个报道,这个报导就是报导李嘉诚,然后在上面几十年前的报道,上面就写着: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

同一套李嘉诚哲学,用在不同的人,之后他可以从一个小员工变成25亿人民币的董事长。

所以我和任何人合作,我一定用这样的思考模式,所以我的合作伙伴才会越来越多,你不是要找朋友帮你介绍吗?以前我在台湾刚开始演讲的时候,有一个经纪人,他有买房子还贷款的压力,而我没有什么压力,我给他的抽成不够,他没有办法付得起他的贷款,为了帮他付清贷款,我给他额外的提成。

我另一个合伙人,什么都不懂,我还得教,结果我和他对开分。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为了帮助解决他的生活压力,我愿意多牺牲我的二十个点。

我对出版社不会要求最高的百分点,我是让我的书最畅销,帮出版社赚最多钱,然后他才会给我最多的钱。我的书一直给琼瑶的老公发行,我很喜欢他的做人。

假如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利益因素,或只要产品好就卖得出去的话,那天下不需要任何的行销人员。任何产品行销,

人是最大的差异。天下没有卖不掉的产品,只有不会卖的人。你说卖不掉,我换一个行销人员就可以了。

我在今天下午曾提过我的朋友哈维麦凯,他是一家信封公司的老板,有一次去拜访一个顾客,那个经理一看他就说,麦凯先生,你不要来了,我知道你很有名,我知道你很成功,很有钱,但我们公司绝对不可能和你下信封的定单。

因为我们公司的老板和另一信封老板是20xx年的深交,并且你也不用再来拜访我,因为有43家信封公司的老板曾拜访过我三年,所以麦凯先生我建议你不要浪费你的时间。

麦凯先生有的是办法,独特的方法。有一次他发现这家公司采购经理的儿子很喜欢打冰上曲棒球,他又知道他儿子的崇拜偶像是洛杉矶一个退休的全世界最伟大的球星,后来发现这个经理的儿子出车祸住在医院。这时迈克觉得机会来了,他去买了一根曲棒球杆让球星签名送给这个人的儿子。

他来到医院,这个人的儿子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麦凯,我给你送礼物。你为什么给我送礼物?因为我知道你喜欢曲棒球,你也崇拜这个球星,这是一根他亲自签名的曲棒球杆。这个小孩兴奋得脚也不疼了,要下床来。这时麦凯说我的工作结束了。

结果他的父亲来医院发现他的儿子好兴奋,整个人都变了,本来垂头丧气,面无表情。他问他儿子怎么回事,他说刚才有一个叫麦凯的人送了我一根曲棒球杆,还有球星签名。

结果是可想而知,这个采购经理和麦凯签了400万美金的定单。

信封是便宜的东西,他竟下了这么大的定单。

显然,成功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世界上没有卖不掉的产品,只有不会卖的人。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