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成为自己的好父母

09-2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meiya 阅读:87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一、绞尽脑汁让孩子自卑的父母

刚过去的春节,很多人与家人团聚,享受着团圆所带来的美好,父母康健,手足情深,爱人厮守,孩子绕膝,阖家欢乐,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但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团圆就没有那么美好了,更多的时候团圆意味着一种痛,一种危险。

我在北方小镇的一个破旧茶馆里,在玻璃杯中的绿茶冲了几泡,舒展开的茶叶浮浮沉沉几回的时光里,和朋友W一起,听了L的故事。

L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老三,唯一的男孩,如果按照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他应该是父母最爱的孩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的父母对他有诸多的挑剔和不满。他今年31岁,大学毕业后在一个三线城市做着红酒代理的工作,平时炒炒股票,每年的收入在当地算颇为丰厚的,他的生活过得也还可以。因为不确定未来在哪个城市生活,他还没有买房。对于他的父母来说,这个儿子没结婚,没房子,过得实在是太失败了。因此,这个春节,他听了许多父母的唠叨、催促、甚至责骂。他说,我春节与父母在一起,没得精神病真觉得自己心理素质好!

他喝了一口茶,目光望向我不知道的地方,缓缓地说:这几年,我渐渐明白我内心一直在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在追求父母的认可和肯定,我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这个。他接着说:原以为人长大了就不会再渴望父母的肯定,可实际上我似乎还一直活在童年里。

L告诉我,小时候他特别渴望父母能表扬他,夸赞他,哪怕只是一句都好。比如做了某个事情,父母对他说,你做得好。可这个愿望从没有实现过,父母对他总是不满,觉得他不聪明、懒惰、笨拙、学习成绩不好、不会说话,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仿佛他令父母蒙羞。其实,他是他们村为数不多的考上高中和大学的几个小孩之一。

为了得到大人的肯定,L常常跑去别人家帮忙干农活,因为其他大人不会像父母一样挑剔和指责他,而是给予自己很多的肯定和赞美。L经常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干得活他就是不干,原本他可以做好的事情,也不知怎么地做得一塌糊涂。这导致L的父母越发对自家孩子不满,觉得他叛逆,无能,不懂事。多年后的今天,L似乎有些醒悟,若不是父母经常那样评价自己,他其实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因为得到的肯定太少了,他从小就很自卑,人际交往中总是感到紧张,难以表达自己。高中时他喜欢一个女孩子,一直不敢去靠近对方,更无法去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三十多年来,父母的肯定是童年未被满足的心愿,像悬挂在驴面前的一根胡萝卜,L就是那头驴,为了吃到这根“肯定牌”胡萝卜,他不停地追逐着,焦虑着,疲惫不堪着。

L深情地回忆起自己高中时去W家做客的情景,看着W和自己的父亲畅谈时事政治,两人可以有说有笑的场景,他无比羡慕,因为自己和父亲在一起时,两个人完全无法可说,就像两根被冻住的木桩。W的母亲温柔的话语,动听的声音,做的面食,美味无比,这些他至今都难以忘怀。他说,当时多么希望自己有W那样的父母。因为这次做客的经历,他一有机会就去W家玩,还跟着W的母亲学做面食,这位母亲称赞他聪明懂事,让他激动得睡不着,他在黑夜中无数次幻想自己“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那该多好啊!”

有趣的是,W并不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好的父母,他觉得自己父母那密不透风的关注和爱令他时常感到窒息,那种对他的学业、工作、婚恋,以及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无时无刻的担忧和操心,以及经常在别人面前批评自己,甚至嘲笑自己,所有的这些都让他活得沉重、内疚又自卑,似乎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父母无法信任他的能力。

我想起女友小敏曾很难过地说起,男朋友和他的父母来自己家提亲的事情。她的父亲在男朋友和未来的公婆面前说了一两个小时她长得如何不好看,做事情是如何偷懒,脾气禀性是如何不好,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对方能够娶自己的女儿,自己是如何感恩戴德等话。她一直渴望父母的肯定和认可,这次提亲再次使她旧伤复发,不过也使她决定彻底放弃寻求父母的认可,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

小敏和L的父母是中国大多数父母中的一员,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奉行“赞美会导致骄傲,骄傲会使人落后”“批评才能使人进步”的文化观念和准则,他们的教育是训斥、挑剔、责备和打骂孩子,因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不会在外人面前称赞自己家的孩子,经常的做法是在别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谦卑的表现,也许也是一种习惯或者社交上的安全策略。所以,当我们取得一点成绩,想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时,父母却说:你看谁谁家的某某某,人家可比你强!当你考了95分时,父母会说:你好好想想,那5分丢在了什么地方……

这是一种绞尽脑汁使人自卑的教育。也许正是这种教育,培养出自我价值感普遍偏低的中国人。据说,中国人去发达国家,最惊讶的是一个司机、或是一个清洁工,都活得趾高气昂,精致得体。而我们这边,因为普遍的自卑情结,摧毁了一个人的精气神,就像陈丹青说的那样,人人都长了一张受欺负的脸。自卑化的教育使一个人难以活出自我实现的人生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孩子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如果父母经常肯定和赞赏孩子,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父母对他的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孩子会内化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他们通过父母确认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对他人的重要程度,他们自我价值感的高低与父母的肯定密不可分。

二、做自己的好父母

如今,我看到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成为父母后,对孩子的教育朝向了另一个极端:孩子吃口饭就狠夸孩子多棒,孩子喝一口水就狠夸孩子多么了不起。也许是他们认识到父辈这种批评教育的弊端,所以进行了修正和超越,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小的时候被肯定的太少,现在形成一种补偿心理,补偿童年被肯定的缺失,满足儿时的心愿。他们还常常抱着“孩子一定要富养”的育儿观,拼命挣钱,满足孩子物质上的所有需要,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受到物质匮乏带来的创伤。这也许也是另一种补偿心理,补偿曾经自己童年时所遭受的物质匮乏。

当父母对孩子具有补偿心理,正说明他没有办法接纳自己的成长,不能忘记自己对父母的渴望。于是,他的这种教育方法,同样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也许在很多父母的心中,自己的孩子总是一无是处,令人不满和失望的,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好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需要仰望的榜样,而在很多孩子的心中,自己的父母总是缺乏温柔与慈爱的,而别人家的父母才是自己渴望的理想父母。而吊诡的是,那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中有许多无法成为令他们的父母满意的孩子,“别人家的父母”中也有许多无法成为令他们的孩子渴望的理想父母。

父母与子女之间理解与情感的错位、隔阂,是多么残酷又令人忧伤。李安曾在电影《冰风暴》中借用漫画“超能四人组”描述了家庭成员间的彼此关系。“理查必须用反物质枪射杀变成人肉原子弹的儿子,四人组总是遇上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和其他的英雄不同,他们就像一家人,关系越亲密,越容易不自觉地伤害彼此。这就是超能四人组的意思,而家庭就是那把反物质枪。你在家庭里出生,也在家庭里死亡。”

家是有爱的地方,但必须承认,家往往也是一个让你受伤的地方,这个伤害就来自于我们的父母。如果做一份调查,问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父母满意,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打钩。

“我的自卑和自我封闭都是父母造成了。”

“父母让我觉得自己总是不够好。”

“如果我没有遭受情绪上的虐待,一切都会很完美。”

“为什么父母伤害了我,却不能对我说一句‘对不起’?”

“为什么我有这样糟糕的父母?”

“为什么我内心总是渴望一对理想的父母,他们温和、耐心,懂得爱与自由,给我很好的理解和信任,让我快乐地成长?”

……

相信以上这些是很多人心中的呐喊和痛苦。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让很多人很容易就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童年创伤”“糟糕的父母”,但是如果一个人把自己面临的难题,自己的不快乐全部都怪罪到父母身上,内心编造一出父母害你受苦的戏码,然后不停地重复播放,那他其实就是利用“糟糕的父母”为借口,不想为自己是人生负责,同时也将自己的生命能量困住了,无法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我想,没有人愿意以受害者的身份度过余生吧。

生而为人,非常不易,无论是做父母还是做小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迷茫、挣扎、局限、无助和困境。越是长大,我越是明白,理想的父母并不存在,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他们不完美,因为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局限和弱点,也有属于时代造成的创伤和遗憾。也许他们贫穷,也许他们强势,也许他们无知,也许他们过于控制,也许他们内在充满匮乏和不安,也许他们根本就不够格当父母……他们能做的,往往就是用自以为最好的方式对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却不能预料到,他们的这些做法会给你带来什么。

也许他们带给你很深的伤害,但他们却浑然不知。也许当你向他们指出这种伤害,他们要么是无动于衷,要么是暴怒:老子辛苦把你养大,真是养了一只白眼狼了!很多父母没有成熟的爱人的能力,又缺乏反省精神,面对此类父母,那些希望父母改变,变得懂得爱,重新爱自己,肯定自己的成年子女注定会再次失望和受伤。

与其渴望父母改变,成为自己理想的父母,还不如先改变自己。

你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当初那个等着被父母肯定的小孩了,你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意味TA不再希冀父母的肯定,放下对理想父母的渴望,而是成为自己的父母,成为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不再寻找、等待和依赖,学会爱自己,肯定自己,关怀自己,安慰自己,让内心那个“长不大的小孩”有一次成长的机会,去疗愈自己,医治自己,修复自己的生命。

成为自己的父母,学会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科胡特说:“在孩子的经验里,创伤与恰到好处的挫折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这个不同点在于一个母亲严厉地喊‘不!’,而另一个则是温柔地说‘不’。或者说这个不同点在于一个是令人恐惧的禁止,另一个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历。这个不同点也如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大吵大闹还以敌对的暴怒,而另一个父亲抱住孩子并安抚他——坚定却没有攻击性,充满爱意却不诱惑。”失败时,学会鼓励自己,让自己从失败中振作起来;犯错时,学会原谅自己;管理好自己,对自己温和又坚持说“不”。

成为自己的父母,学会完全承当起自己人生的全部责任,对自己负责,把自己的自我整理好,让自己幸福和快乐,你就是自己最好的父母。

你的生命属于自己,你可以决定TA到底成长为什么样子。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成就最终的独一无二的自我。

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甚至能够成为父母的父母。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