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人不如悦己

01-04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辛上邪 阅读:209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一位读友留言谈到择偶标准说,希望将来找的女友爱读书,还化淡妆。他认为化淡妆表示女生在意自己的相貌,而且他看着也舒服,“女为悦己者容”嘛。

 

我说,“女为悦己者容是个比喻。就句子的本意来说,也不是简简单单地为了让你看着舒服。”

 

“悦己者”含义丰富,概括起来可以包括:喜欢、欣赏自己,也让自己感到高兴的人;自己喜欢、欣赏、看到就喜悦的人;为了取悦自己这三重意思。总而言之,女性装扮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或者回报给予自己开心的人,而非为了让喜欢的人看着舒服,更不是为了让人喜欢。

 

因为,悦人不如悦己嘛。

 

01.

 

可惜这句话被许多人曲解。

 

平时看到不少文章,强调妆容精致的女性如何如何,仿佛女性如果妆容不精致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事业上无法精进,离幸福十万八千里。简直是一派胡言,完全鬼扯。化妆不化妆是个人习惯。尤其在当代,更不是一个硬性要求。

 

舍得每天花半个小时化妆、再花半个小时卸妆的人,自然要压缩在其他方面的时间。每个人的时间安排重点不同,在一些方面投入多,在另一些方面必然投入少。毕淑敏早年有篇名为《素面朝天》的散文写到“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化妆亦然。

 

无论男性女性,成年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穿戴整洁。服装的款式、质地、价格各取所需,干净、适合场合即可。

 

比如去参加丧事,通常全身着黑色;参加喜事,应该穿喜庆的颜色。这是对主家基本的礼貌,也表示出客人的心情。刘鑫去见江歌的妈妈穿粉色裤子,遭网友怒斥。有人为刘鑫喊冤,说她毫无恶意的。如果那些喊冤的人不是为了博眼球,就是自己缺乏起码的教养,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人的心情。

 

有些职业因为工作需要,有不同的讲究。有位女友是上市公司的CEO。她在工作场合就必须要穿一定档次的名牌,因为代表的是公司形象,而且她说,公司给的高额年薪中也包括了置装费。除此之外,确乎没有必要为了他人而装扮。

 

02.

 

有人说,这是个看脸的年代。听着没错,但仔细思辨,比较片面。

 

许多果粉为了苹果系列设计的素简而下单,可倘若设备本身不好用,人们还会去买吗?选电子设备在意设计,恐怕更在意产品功能和性价比。

 

然而,有些人没有想通这一层,陷入了对“看脸”的执着。比如,企业面试时,有的面试官对于容貌非常重视,不漂亮的不录用。

 

其实,我倒认为,不被录用是幸运的,内心通透的应试者就不应该选择这样的企业。

 

因为相貌不同于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更类似于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靠打磨提高的。但是相貌是天生的,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被选择的条件。如果为了满足面试官对容貌的变态要求去装扮,就是掉入了无底洞。企业不注重能力、素质,而强调容貌,说明企业文化有问题。也许不少公司如此,但并不代表是正确的。

 

同样的道理,在择偶时,一味追求对方颜值,或者一味去迎合对方对颜值的追求,都很难有好结果。红颜易逝,美人易老,再好的佳人也有衰老的一天。把情谊建立在容貌上,本身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拼颜值之外,还有人拼包包、拼鞋,似乎这两样服饰代表了某种“身份”。无论薪水高低,攒钱买包成了一些人的人生目标。从国内买到海外,世界顶级名牌仿佛成了国人的专属品,以至于地球各个角落的奢侈品店里,一定有会说中文的导购,基本都能刷银联卡。买不起正品的就买高仿。选择的标准不在意自己的喜好,而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但求最时尚。

 

03.

 

为了满足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而奋力装扮自己,是件勉强而无止境的事情;为了符合某些标签,拼命去赶潮流,也是在做无用功。

 

社会上流行喝普洱,便不惜重金抢购,根本分不清是陈茶还是老茶,甚至还以为发的霉斑是“金花”。过两年流行金骏眉了,又一窝蜂去抢,连金骏眉是红茶还是绿茶可能都搞不懂。茶楼里喝一杯高价茶,马上觉得自己飘飘欲仙,气场不同,其实不知道喝得是什么。

 

这样的场面在吃野味的餐桌上也很常见。一群人涌到某个其貌不扬的小馆子里,首先以能找到违法吃的渠道为荣,接着为能付得起违法吃的钱为荣。野味上来,一筷子还没下肚,马上假装滋补见了奇效,唯恐被别人质疑自己功能障碍。吃绝了一种动物去吃另一种,仿佛所有能吃到嘴的野生动物都能让他们宝刀不老,延年益寿。真正是无知无畏得可怜!

 

一些“务实”的人可能看不上这些“不着调”的事情,但他们会跟着其他的风疯跑,怕被落下。别人抢房子了,他们也抢。别人开豪车了,他们也开。别人生二胎了,他们也生。别人赶着去买什么“高回报、无风险”的私募投资了,他们也买。完全不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结果不堪重负。

 

更毁人于无形的是观念上的跟风。几十年前迷信打鸡血、喝红茶菌能包治百病,如今倒行逆施的女德班在一些地区流行、年轻人鲁莽地砸日系车、穿着某宝淘来的“汉服”抗议圣诞节,一场场闹剧此起彼伏。人云亦云的苦头我们没少吃。

 

04.

 

雀巢咖啡今年拍的《一生认识八万人》的广告片别有意味:

 

偌大的体育场中站满了人。男主紧张、兴奋地入场。看着密密麻麻的、他曾认识的人们,他说了第一个指令,“不记得我的名字的人请坐下”。不少人落座。他说,“不知道我上学时的绰号是公主的人请坐下。”更多的人坐下来去了。

 

他说,“不知道是谁离我而去的人请坐下。”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留下来,有一位女士羞涩地理理头发,也许当年让男主伤心的人正是她。男主问,“没见过我哭的人请坐下。”全场剩下的寥寥无几。他又问,“最后我们断了联系的请坐下。”那几个站着的人也坐下去了,观众席上的灯都熄灭了。

 

这虽然是一个广告,却反映出现实的苍凉——没有人能从头到尾陪伴我们走一生,无论我们经历过多少繁华热闹,人终究是一个人来一个人去。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去追逐别人的愿望、满足别人的喜好、努力达到别人的标准呢?为什么要混在一大群陌生人中被裹挟狂奔?

 

一百多年前,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指出:“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也就是说,“个人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因此,当我们生怕被落下去随大流时,降低的是自己的判断力、思考能力。大众都做的不见得就是对的,随大流往往是不安全的。

 

05.

 

丧失自我判断的终极表现之一是凡事为了别人的评论而做,说白了就是不会判断、不会拒绝。怕丢面子、怕议论、怕别人说不好听的,以他人的愿望来决定自己的决定。最常见的,结婚是被催的,生娃是被逼的。对结婚对象的选择不是以自己的情感为重,而是以家人认为、爸爸妈妈看中的好作为标准。

 

另一个终极表现是没有自我规划,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比如大学生填报志愿时,很多是家长的选择。这一点深具中国特色。据说,雅思口语考试中,无论说得多好、多流利,有一类答案肯定是低分——考官问,喜欢你的专业吗?考生说,不喜欢,那是我妈给我选的。

 

没有从自己本心出发做过抉择,和为了别人的目光去化妆出来一张脸、为了别人的看法去倾囊买名牌及名目众多的跟风一样,是盲从。

 

不想盲从,则要在“悦己”的信心下,做出选择。以自己为核心,增强思辨性,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心情、喜好、愿望,逐渐奠定自己的理想,明确自己的边界和权利,切实有勇气把自己的舵掌好。

 

有了这份自信心,便有了应对外界的勇气。世界仍然千变万化,挫折遭遇依旧在那里,但悦己的人会少一些纠结、迷茫、胆怯,多一些机会和感受生活美好的心境。

 

生命终究只是一场旅程。独来独往的旅行中,除了我们自己,还有谁更重要?

 

作者: 辛上邪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