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薪六十万,春节被卖莆田假鞋的同学鄙视了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1
可能是鄙视链。
比如,体制内外相互鄙视,结婚的鄙视单身的,生了二胎的,鄙视只生一胎的……
再比如,你年薪60万,春节假期间,却被卖假鞋的同学鄙视了。
这几天,有条消息在朋友圈里传播。
说的是,一个入职两年,年薪60万的博士,本以为能体面回到老家。
没想到聚会才知道,他那些初中毕业的同学,都赚得比他多。
他们在莆田做假鞋,一年轻轻松松能赚一两百万。
于是,聚会上的画风突变,博士大受打击。
寒窗苦读到博士,最后比不过卖假鞋的,这个世道怎么了?
是的,总有这样的时候,让你感觉努力一无是处,感觉自己读了个假的大学。
就像网上那个段子,你读了许多年书,回来后还是要给你的初中同学搬砖。
读书太苦太累,中考、高考、考研、找工作……每个路口都有困难重重。
但卖着莆田假鞋,轻轻松松就发家致富。
那么,少读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不。
2
不读书能赚到钱的人,越来越少
如果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么读书,对普通人来说,一定是最容易赚钱的那条路。
还记得,去年底那条刷爆网络的新闻吗?
在河南郑州,一家新开业的火锅店招聘服务员,学历却要求是985院校,年薪20W+。
不管是不是炒作,这条消息都说明了,你读的大学好,你的学历高,能够赚到的钱,可能会越多。
当然,有不少学历低的人,赚多了大钱,但这样的人太少。
放大这样的少数人,来批判读书的作用,这是反智主义。
事实上,越是厉害的人,越是重视读书。
有媒体曾经对中国A股500家上市公司做过调查,其中,年薪百万级的董事长84%有高学历,50%以上都毕业于985高校。
前不久,中国校友会网公布了2019年大学财富创造力排行榜:
大学越好,毕业后能赚到钱的概率越大。
你不读书,不思进取,成为有钱人,甚至养活自己,只能会越来越难。
3
读书,是穷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我们小区的保安老李成天笑呵呵,因为女儿争气,去年考到了北航学材料专业。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
“我这一代吃了没文化的亏,砸锅卖铁我也要让女儿读书,只有让孩子读书我才真的看到了希望。”
她女儿的希望,何尝不是下下代的希望?
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只能靠读书逆袭,没伞的孩子更要用力奔跑。
因为身后空无一人,你只能努力奔跑,终能凭借努力,让下一代出生在起跑线上。
当然,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嫁娶。然而,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以为的捷径往往是险境。
十年前,谈到婚姻,高攀和下嫁,还是高频词。
但这几年,你看看身边,情况是不是变了?
门当户对,慢慢成了常见的婚配模式。
你如果学历低,择偶的空间就会非常有限,你只能在同层次和高一个层次的范围里,选择另一半。
通过婚姻改变命运,开始是一件小概率的事情。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仍然没有过去。
读书,仍然是穷人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4
读书的最大好处,是让你不再短视
很长时间,社会上都存在一种普遍认知,学历等同于读书。
然而,这种说法太偏颇。
读书不是指你读了四年大学,而是你一直有着学习力。
保持学习力的好处,是让你不再短视,看得更远,而不仅仅是眼前的柴米油盐。
写出《明朝那些事》的作家当年明月,曾经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书籍《明朝那些事儿》,总计销量超过千万,创下中国图书销量奇迹;
中国顶级的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曾经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计算机工程师,但他在业余坚持写作,终于遐迩闻名,名利双收。
他们没有止步于曾经的职位,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力,都活出了不一样的自我。
我老家是农村的,当年初中毕业后,很多同学家长就让他们辍学,去广东打工。
家长的理由是,现在出去上班,就能拿到两三千块钱一个月,继续读书,却只赔不赚。
十几年后,再来看,那些当年匆匆去打工的同学,多半过得不太好。
恰恰相反,那些坚持读了大学,甚至是研究生的同学,基本上都工作体面,前途光明。
你读的书越多,就越会知道,读书不是一种迅速的变现,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有眼界、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就算注定要活得平凡,和周围的人相比,你也会不一样。
5
我从不否定,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没读书,甚至轻视读书,也过得很好。
但我坚信,大多数的走上坡路、底层逆袭、大器晚成,和横空出世,都是读书和见识的产物。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最不应该选择的评判标准,就是钱。
要知道,这世上最挣钱的方法,都在刑法里写着呢。
如所有事情都要上升到金钱,也未免太浅薄。
博士的60万年薪是暂时的,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那些靠卖莆田假鞋年入百万的人,明天很可能就会失去所有。
读书不是为了站在鄙视链的顶端,而是给自己更多可能性;
纵然身在底层,也能翻盘;把自己的见识和素养,打赏给下一代。
读书,可能不会让你出人头地,但会让你免于轻易跌落谷底。
如果你是穷人家的孩子,再苦再难,也不要怀疑这一点。
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但读书,仍然是最容易走的那条路。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