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励志的正能量文章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在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不妨找一些关于励志的正能量文章来看看,那么关于励志的正能量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励志的正能量文章:输不起永远别想赢
文/寻梦邬萍
平庸者最爱品评天下,头头是道,仿佛他的观念就是真理,仿佛这个世界失败就是定律,每每看到身边的朋友、公众人物做什么事业,从事了什么生意失败了,便大放厥词“前车之鉴,此事不可为”,并且可以从几十种角度论述“不听我言,必遭惨祸”,所以安于现状,裹足不前,成为害怕新生事物群体的代言人,怯弱,极其怯弱!
没有一败涂地觉悟的人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没有百折不挠韧性的人如何志在天下!
电灯不是一次实验就发明出来的,飞机也不是第一次就能飞得很好,无线电更不是一下子就覆盖了整个地球,就算是孩子走路也要经历过无数次跌倒,不让孩子跌倒,就彻底剥夺了他走路的权利,不允许失败,就彻底剥夺了自己成功的权利!
如果一个人的聚焦点是这个世界上太多的失败,还没有开始就认为不行,怎么可能成功?恰恰相反,成功者的聚焦点永远是成功,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够做到,所以我也行!同样的事业,同样的行业,同样的环境,有人会腰缠万贯,有人会倾家荡产!差别在于自己。不要用无能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境况,不要用无知的言论去嚼舌从未涉足的领域。
眼中满是别人的失败就会屡屡受到打击,眼中满是别人的成功就会天天激励自我。所有的结果都是内心自我期望的印证,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绝对不要期待天上掉下一位仙女美眉,带着硕大的馅饼宣布你是神选中的幸运儿。
成大事者必须经历常人无法承担的打击与压力,而后才能拥有一颗智慧豁达的心境,史泰龙为了能够成为电影中的男主角,拜访了所有自己能够找到的电影公司,经历1855次拒绝,终于成就了天王巨星的神话!你的借口又在哪里?
关于励志的正能量文章:笨功夫成就真功夫
文/陈鲁民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能人钱穆,博闻强记,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资料,每日读书写作10个小时,踏踏实实地钻研学问。学者张自铭评价说:“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先生未尝一日废学辍教。”历史学家孙国栋说:“钱先生研究、讲学、教育、着述兀兀80年未尝中断,这番毅力精神旷古所无。而学问成就规模之宏大,实朱子以后一人。”
钱穆的小老乡钱钟书,绝顶聪明,少人能比,但弄起学问从不偷懒耍滑,舍得下笨劲。进入清华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每日泡在图书馆里,抄抄记记,梳理勾陈,甘之如饴。最能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位名家的上万种着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那就是他下了一辈子笨劲的结果。无怪乎钱钟书谈治学心得时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相比较而言,这个世界上,对智商要求最高的行业非科学家莫属,可是,下笨劲最多、最扎实的还是科学家。一个科研思路提出后,要验证其是否正确,得一步步去试验,排除各种错误的可能,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稍有一点投机取巧的心理就可能会全军覆没。陈景润要摘取哥德巴赫王冠上的明珠,光靠聪明是没用的,就要靠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演算推进,几大麻袋演算纸是最好的例证。杨振宁、李政道为了证实宇称不守恒定律理论,曾连续几个星期不出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枯燥的实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试验,为了选择合适耐用的灯丝,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这种不厌其烦的不怕重复的笨劲,终于使他获得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写小说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作家坐在书斋里,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只要有点聪明劲就行了。其实不然,写小说也是需要下笨劲的活,一部长篇小说写成,照样把人累个半死,而像曹雪芹那样写书累死的作家,不乏其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遍一遍地修改增删,四处查阅资料,反复深入生活,这都需要笨劲,没有捷径可走。刘震云是作家圈里公认最聪明的一个,20多岁就成名了,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看来,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20xx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
推而广之,不论干什么,要想取得成功,要想出人头地,那就得像钱穆说的那样,能人偏下笨劲,能人肯下笨劲,能人善下笨劲。
关于励志的正能量文章:穷人关注问题,富人关注目标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律,我们不妨从今天开始观察一下,就会很容易看出周围哪些人将来一定会成功,哪些人将一事无成。
首先,不成功的人通常在事情还没有开始做之前,就会看到无数的问题,他们与目标之间似乎总是有一段很遥远的距离,因为中间永远隔着无数的问题。他们让这些问题顶在鼻尖上,遮住双眼,他们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很亲密的。
他们习惯把精力和焦点放在问题上,热衷于寻找问题,甚至使劲抱着问题不放,有时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否得了“问题上瘾症”,这种人根本不可能有剩余的空间和力量可以给自己的目标,在旁观者的眼中,他们的头脑里永远都是问题,而且都还显得非常真实,即便是其他人想要帮忙,也爱莫能助,连真诚想要给点建议的人,也无从下手。
反之,我观察到我身边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目标,以至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给那些层出不穷的问题,周围的人羡慕他们的成就,还有不少人自叹自己运气不如。当我与他们闲谈深聊之后,才发现他们其实失败的经历一点不少,只不过因为他们眼中只有目标,所以总是忽略问题。
这种人即便是身边的人不断地提醒他们前路有多少障碍,他们只会让自己的目标放得更大,同时也让自己变得比问题更大,以至这些问题都缩在脚下,他们明白自己需要的,只是一个一个去解决就好了,然后就能到达目标。
所以,总结一句话:“当你把问题当成问题时,这个世界净是问题;当你不把问题当成问题时,这个世界没有问题。如是者,不成功的人看到的净是问题,成功的人看到的只有目标。”
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只有恐惧,而目标给我们带来的是力量和勇气。任何事情都有如意的一面和不如意的一面,就看我们要选择哪一面了。如果我们选择去看不如意的那面,问题就会因被关注而显得巨大无比,人很容易因恐惧而变得悲观和无力。
于是,整个世界的场景就会即刻变成灰暗无生机,充满坎坷。一件事情能否成功,是由不同的元素所构成的,假设当中只有1%的有利因素,另外的99%都是不利于自己的。
如果我们不断地选择去寻找有利于事情发展的痕迹,哪怕是只有一点蛛丝马迹的可能性也不放过的话,那事情就一定会被一点一点地引向好的方向,反过来亦然,即使有99%是有利的,我们如果盯住1%不利因素一直钻进去的话,那事情也无法有进展。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头脑,它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我们这个心灵主人如果没有拥有驾驭它的能力,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了。许多人以为自己每天都在用脑,其实不是,他们每天都被头脑使用,被头脑制造出来的念头不断攻击,好比一台电脑不受控制地跳出各种画面,运行着不知道是谁安装的程序,甚至到了夜晚该休息时也无法关机,假以时日,我们一定会因虚耗而筋疲力尽。我们的头脑虽然发达,但却常常不受管控,它喜欢自己制造问题并回答问题,麻烦来自它不具备区分答案品质的能力。
我们因此常常被劣质的答案引导向错误的方向。除此之外,头脑喜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却不喜欢活在当下,它利用记忆和幻想中所得到的素材不断制造的思绪,而这些思绪与我们的身体结合所产生的反应,就是情绪,我们有时候高兴,有时候难过,有时候充满希望,有时候有担忧和恐惧,而情绪就好比清水里的泥沙,被搅起来后,就让我们看不清真相,每天我们都需要面对并决定很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呢?
无论是痛苦和恐惧,还是成功与快乐,都是需要时间的,真正能影响下一刻的,就只有当下这一刻。我们必须了解,头脑有一个特点:它只喜欢停留在“过去”和“未来”,讨厌“现在”。然而,真正对于我们人生有用的却只有“现在”。所以,我们要非常警觉,不要被头脑利用,而是要学会用好它。
有些人在遇到挫折时,不是积极面对,珍惜当下的时机以图创造新的局面,而是选择了无心工作,无心生活,关起门来,无所事事,让思绪翻江倒海,把时间完完整整地留给了自己的情绪,这恰恰是等于把营养给了痛苦,让问题无限地放大,以至它可以膨胀到可以吞没我们的地步。另外一种则是不停地幻想,期盼明天会有一个天神能出现,带自己走出困局,他们毫无目的地消磨时光,让生命在等待中流逝。
事实上,人的确是很容易陷入情绪当中不能自拔。训练我们的头脑为我们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应智慧地使用头脑,为美好的人生设计方案并执行有效的程序,为我们探测环境和地形,排除路途的障碍,而不是在我们努力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地插播恐怖片,让我们因恐惧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想要成功,我们就要首先与目标建立亲密的关系,与其抱着那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担心和恐惧,不如抱着目标,把焦点放在探索成功的可能性上。这是我们每天都必须训练头脑干的事情。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能有多成功看有谁指点;一个人能有多优秀,看他身边有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想获取多少的财富,看他掌握什么样的趋势;谁先改变观念谁先拥有先机;谁先改变别人观念谁拥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