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工作与生活中的通病――浮躁

04-1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226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什么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快乐最大的敌人。浮躁深植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我们的人生因浮躁而虚浮乃至肤浅、平庸。

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的得失,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我们常常急于成功……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原因很简单——我们太浮躁了。

什么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浮躁常常表现为: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浅尝辄止;自寻烦恼,喜怒无常;焦虑不安,患得患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既要鱼也要熊掌;这山望着那山高,静不下心来,耐不得寂寞,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从来不肯为一件事倾尽全力,等等。比如看书,书在眼前像梦境一样凌乱难懂,即使强迫自己看下去,意识也只是在字面上一掠而过,什么也没记住,心思根本不在书上。也就是说,只是具备了一个看书的姿态和形式,实际效果其实等于零。浮躁往往会使你烦躁难耐,任何事情都会让你大动干戈。好事来了,往往会兴奋得难以自制,甚至得意忘形。但如果有坏事光临,便会立刻坠入痛苦的万丈深渊,痛不欲生,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一样。

是什么使我们的学习工作计划一再搁置?是什么使我们的远大理想化为泡影?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杂乱无章?是意识和行为的不能自制。而导致意识和行为不能自制的正是浮躁。被浮躁控制的直接后果便是一事无成。从更深层次去看,浮躁已默默地、不知不觉而又实实在在地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渗透在交友、恋爱、婚姻、工作、事业……之中。

做学问也好,办企业也罢,都来不得半点浮躁。一个人浮躁,结果是个人受损,一个企业浮躁,结果是企业破产。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才不会被浮躁所左右。针对浮躁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失为一句金玉良言。其实,能够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平和沉静,脚踏实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所处的世界——车水马龙、霓红闪烁、香车美女、别墅洋楼、鱼翅燕窝、鲍鱼熊掌……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人们便不能自已地浮躁起来。似乎我们什么都想得到,似乎这些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但我们的心灵呢?我们应该让它安静下来,还它美丽

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傅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来也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没关系,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傅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场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傅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没抬,“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之院角也泛出绿意,弟子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在这个故事中,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常常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而师傅的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

最后请记住: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你要获取幸福快乐,还是要获取成功,你都必须要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

烦恼都是自找的

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或正在经历烦恼,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往往乐于自寻烦恼。你可以寻找甜蜜的爱情,你可以寻找美好的生活,但你决不可以自寻烦恼。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烦恼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避免不了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对待烦恼的态度不同,所以烦恼对人的影响也不同,通常人们所说的乐天派与多愁善感型就是显然的区别。乐天派的人一般很少自找烦恼,而且善于淡化烦恼,所以活的轻松,活的潇洒;而多愁善感的人喜欢自找烦恼,一旦有了烦恼,忧愁万千,牵肠挂肚,离不开,扔不掉,活的有些窝囊。

其实,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是自找的,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例如,当了几年处长之后就想当局长,结果提了一个资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你肯定不高兴,其实你所处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羡慕着,再说局长有局长的烦恼,而且局长的烦恼未必少。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两万想三万,……还是烦恼,可惜你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有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架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使兄弟反目,甚至相残的悲哀。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会促使其自寻烦恼、无事生非:

1.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把某些人不喜欢你的责任也统统归因于自己,那么要不多久,你就会烦恼成疾。

2.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最可怜的人是那些惯于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的人。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他就会因为不能实现目标而烦恼。

3.盯着消极面。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记着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会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给自己制造烦恼。

4.制造隔阂。绝不去赞扬别人,确实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辞;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作。这是制造隔阂、自寻烦恼的妙法。

5.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它就很容易化为乌有。反之,如果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下去,最后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这样,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必定会导致你的忿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

6.以殉难者自居。母亲们过度地承担家务劳动,然后对自己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对我们家来说,我不过是个仆人而已。”当父亲的也能采取同样的方法:“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谁也不把我当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经常这样想,必定会使你烦恼异常,而且还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7.“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如果你预料到有什么坏事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兑现的。

8.蠢人的黄金定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运用这条定律的关键是首先嫌弃自己,一旦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会觉得其他人也同样浅薄,于是对他们不屑一顾,使自己变得众叛亲离。

不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不论你是富豪还是穷人,不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无名之辈,恐怕谁也超越不了“有得必有失的”辩证逻辑。即使你不自找烦恼,但还是少不了烦恼,因为人是现实的,不是超脱凡俗的圣人,既然这样,我们就要学会善于淡化烦恼,化解烦恼,

那么,如何才能淡化和化解烦恼呢?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比较的观点。比如发生了重大的车祸,死伤多人,皆为不幸。未伤者受惊,轻伤者轻痛,重伤者重痛,死亡者惨痛,由前往后比,虽是不幸,但又是大幸;从后往前比,则是不幸中的大幸。在NBA的世界里,如果人人非要跟篮神乔丹比较,那真的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所以只能以他为最高,做最真实的自己,否则,那肯定是件极度烦恼的事。

2.时间的观点。遇到烦恼之事,倘若你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心中对此烦恼之事的感受程度可能就会大大减轻。受了上级的当众批评,面子很过不去,心里难以承受,不妨试想一下,三天后,一星期后甚至一个月后,谁还会把这件事当回事,何不提前享用这时间的益处呢?

3.现实的观点。就是勇于承认现实,坦然面对现实,对任何既成事实的过失以及灾祸,不必为之过多的后悔和烦恼,也不必因此而不休的责备自己或他人,而应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努力弥补过失,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方面,否则过多的后悔、不休的责备,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扩大事端,增加烦恼。

4.换位的观点。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烦恼之事来说,也是如此,置身于烦恼之中的人,往往执著一点,甚至钻“牛角尖”,千丝万缕难找头绪,甚至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此时,置于局外旁观者的劝导,往往可以起到指点迷津,淡化烦恼的作用。如果你正处于烦恼之中,你不妨做一下自己的旁观者。

除此之外,还要知足常乐。如果你对自己要求过高,总不知足,当然很难感到愉快并会增添很多烦恼。

请记住一句话: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一影响。

生气是在惩罚自己

浮躁的人常为一点点小事而生气,其实生气是一个人对自己施的一种酷刑,这种酷刑使自己越来越快地衰老,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健康,生气也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人生虽然短暂却是美好的,我们实在不该成为扼杀自己人生的刽子手。

你是不是经常因为某些事而生气?我想多半答案是肯定的。这世上我们很难找出一个没有生过气的人,我们却能极其容易找到一个为了一点小事而心怀怨气的人。

有一天,我在朋友的心理诊所帮忙,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我能感觉到他一身怒气,并且他很浮躁,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对的。他告诉我,在家里,妻子老是惹他生气,在单位里,同事老是惹他生气……最后他说,他快被气死了。我用十分钟静静地听他讲完了他的种种遭遇后说:“你的实际年龄不到30岁,但是你看起来却有30多岁,而且你的身体状况很糟糕,我说的对吗?”他很惊讶地点了点头。我继续对他说:“一个人经常生气就会变成这样。事实上,别人并不是有意惹你生气的,而且,你应该试着去宽容别人。”

有些人往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结果非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伤了感情。与此同时,生气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正如德国学者康德所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生气有损健康。《黄帝内经》也明言告诫:“怒伤肝。”肝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气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一位美国科学家发现,把人呼出的气体伸入一种液体,平静时液体无明显变化,伤心时则会产生白色沉淀,而生气时液体会变得浑浊不清。一个人如果生五分钟的气不亚于两公里长跑所消耗的体能。科学家因此得出结论,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气死的,由此可见生气对我们的危害。

人在生气时,大脑神经高度兴奋,引起皮肤的神经末梢紧张,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缓慢与阻滞造成氧气对皮肤的供应减少,皮肤便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紫色。经常发脾气,肤色就容易变深、甚至发黑。同时由于生气所致毛细血管收缩或痉挛,可造成皮肤毛细血管循环障碍,输送至皮肤的各种营养物缺少,于是皮肤逐渐干燥、萎缩、起皱、疏松、枯黄、失泽、甚至死亡。此外还有的细胞容易变性,会引起色素沉淀、黄褐斑、雀斑、痣等,尤其是老年人更为突出。

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生气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导致打架斗殴,甚至杀人,很多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有时生气导致的反常行为会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往往导致脑溢血。

既然生气有损健康并容易引发悲剧,人们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让自己生气的事,首先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确实遇上了特令人气愤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当然,这不是简单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事情,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对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遇事冷静、待人宽厚并能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这不仅能够阻止自己生气,实际上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要做到不生气、少生气,就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要对一些细枝末叶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其实,退一步并非意味着懦弱,反倒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许还会由此冰释前嫌,换得云消雾散、海阔天空。还要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万万不可认为生气是正直、坦率、豪放性格的表现。动辄生气、发火,则是于人无益、对己无利,既伤害了别人,也在惩罚自己,实在不划算。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可以试着用以下方法防止自己生气:

1.发生不顺心的事,遇到误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对自己说“没有必要为小事一桩而生气”。

2.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的权利。

3.每当要动怒时,花几分钟想想你的感觉和对方的感觉。

4.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见你动怒时,便提醒你。

5.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之事,生气的确是在做一件傻事。

6.当你不生气时,同那些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心,互相指出容易引起动怒的言行。

7.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迟几秒,久而久之,可自我控制。

8.提醒自己“生活愉快胜过金钱富有”,发怒划不来。

9.要自爱,提醒自己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发怒首先伤害自己的身体。

最后,让我们来读一个故事,并且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故事。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

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

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点缀寺庙,愉悦性情,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金代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禅师之所以能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并不计较兰花的得失,也就是说,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羡慕和嫉妒别人会失去自己

浮躁的人羡慕别人有钱,羡慕别人有权,羡慕别人的成功,还常常嫉妒别人,这样往往会失去自己。其实,别人永远是别人,你永远是你,与其羡慕和嫉妒别人,不如活出真正的你自己来。

我要像李嘉诚那样有钱该多好啊!我的身材要是像莫文蔚那样该有多好啊!……

你羡慕过别人吗?你想过要当别人吗?别人的生活方式、别人的与众不同的服饰,你偷窥着、比较着,怎么人家真的比自己过得好?当你发现你曾经羡慕的人,其实也有着和你一样的麻烦和苦时,你是不是又要偷着乐一会儿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想做别人的想法。毕竟,我们不是完人,不是神仙,在生活中都会有种种的不完美,这样就会促使我们对自认为那些生活的美好的人产生羡慕的情绪,并生成渴望作为他人的梦想

想做别人时,理想的目标都是些美好的人物,这证明自己是向往美好的。想做别人时,内心里多的是适度羡慕,少的是妒忌,这证明自己的心里没有阴影,心态是健康的。

适度地羡慕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地羡慕往往就会变成了嫉妒,这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有一个人,非常嫉妒他的邻居,他的邻居越是高兴,他越是不高兴;他邻居的生活过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每天都盼望他的邻居倒霉,或盼望邻居家着火,或盼望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或盼望下雨天雷能窜进邻居家,劈死一、两个人,或盼望邻居的儿子夭折……然而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理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给邻居的院里扔包炸药,把邻居炸死,但又怕偿还人命。就这样,他每天折磨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晦气,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里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此时邻居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这么快就过来了,谢谢!谢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人顿觉无趣,“嗯”了两声,便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就是出于嫉妒,把自己置于一种心灵的地狱之中,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却一无所得。

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差别和比较的产物,属于一种内心情绪体验。差别和比较的结果是:从差别和比较中形成心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是消极的。嫉妒心理总是与不满、怨恨、烦恼、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但主要是在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名誉、地位、钱财、爱情。有的还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笼统内容,即只要是别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内。

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身材高他嫉妒,别人风度潇洒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别人富有他嫉妒,别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别人学历高他嫉妒……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50岁的沧桑。

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人,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对生活、人生、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1.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精神。

2.容易使人产生偏见。嫉妒,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与偏见相伴而生、相伴而长的。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见也就有多大。偏见不仅仅出自于一种无知,还出自于某种程度的人格缺陷。

3.压制和摧残人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的过程中,时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扰,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时地、合理地使用。

4.影响人际关系。荀况曾经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能反友为敌。

5.影响身心健康。妒火中烧而得不到适宜的发泄时,内分泌系统会功能失调,导致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影响身心健康。

下列6种方法能帮您克服嫉妒心理:

1.正确认识法。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其实,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你。

2.攻击嫉妒法。嫉妒心一有苗头,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这种方法,需要靠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

3.“想开些”消除法。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所谓“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即是此理。如果正处在愤怒、兴奋或消极的状态下,能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是能达到克服嫉妒的目标的。

4.驱除虚荣法。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有嫉妒心理的人来说,他很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常常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二者又紧密相连,相依为命。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

5.正确比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要采取乐观的比较方法:将己之长比人之短,而不是以人之长比己之短。

6.自我驱除法。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此外,工作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发生在双方及多方,因此注意自己的性格修养,尊重与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这样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伤害。同时还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悦。

喜怒无常是一种躁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喜怒无常的人。喜怒无常是一种躁症,它的根源是浮躁,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导致精神失常。

有这样一个案例。

读大学二年级,一向文静、内向的小雨,突然变得很爱说话,也积极地进入系学生会担任起重要的干部职务。自己觉得好像突然间开了窍一样,思维变得敏捷且清晰,成绩突飞猛进,期末竟然第一次拿了书卷奖。于是自信十足,开始雄心勃勃地计划竞选下一任院代表及学生会会长。

同学开始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看她表现还不错,认为她也许真的变了。不过家人发觉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竟然可以精神奕奕,而且每天晚上不是打两三个小时电话,就是整晚熬夜地看着她最近花了大笔钱买回来的堆积如山的课外书,有经济学、企业管理、宗教、政治、文学等等各行各业的书籍。不定时还会对家人发表她的政治理念,看新闻和报纸也会大放厥词一番。同是大学生的弟弟看了这一切,觉得很担心,偶尔对她所发表的内容说点不同意见,则会惹得她暴跳如雷。

父母发现平时不爱打扮的她,却花了不少钱买衣服及化妆品,出门就打点得非常漂亮。这种情形持续了一两个月、没多久发现她交了男朋友,而且竟然怀孕了,在父母陪伴下去堕了胎。没想到之后发现她说话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听不太懂她的意思,在家脾气也更加暴躁,动不动就甩门、摔东西。到学校动不动就跟人吵架,并且开始说一些奇怪的话,说她是上帝的使者,要来拯救世人,她有超能力可看透别人的心思等等。到最后竟然连续几天几夜不睡,四处游荡,在路上大吵大闹。于是家人才确定她真的不对劲,就送她到精神科病房住院治疗。

入院两星期后,她的情绪及精神状态才逐渐平静下来,又回复到原本文静、内向的样子。母亲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宝贝女儿。”经过医护人员的分析、解释,他们才了解到原来这是一种体质性的疾病,是大脑某种神经传导物质过度分泌造成的。发病初期,会处于一种所谓轻度躁症的阶段,当事人会觉得自己变得更聪明,思路也会更清晰,脑中对未来的计划变多,精力特别旺盛。表面上还让人看不出明显的异样,当病情继续发展,当事人现实感和判断能力就会越来越差,也会变得更冲动、易怒,到最后就完全地崩溃,整个人呈现出明显的精神病状态。如果能较早发觉轻度躁症期的症状,加以积极治疗,通常可以避免继续恶化到躁症阶段。当治疗使病情稳定后,病人除了需要持续服药约一年之外,还需要注意避免压力过度,睡眠要充足,最好能维持较稳定的规律的生活方式,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生活目标。

临床上躁症患者常表现出过度的愉快、兴奋、得意自大、意念飞跃、思想澎湃,甚至有夸大妄想。其妄想内容大多自以为异于常人,具有超强能力、财富或地位,有时自认为是上帝、神的化身或传人,可以拯救世人。

病患也常有过分慷慨、浪费金钱、喜好争论、爱干涉他人的表现。经常滔滔不绝,即使嗓子哑了也不罢休。也因精力充沛,常常计划过多、不眠不休。但因欠缺组织能力及现实感差,而显得行事草率,常有不当花大钱、不当投资、性泛滥及驾车过速等行为。有时病患者会表现得幽默风趣、甚受欢迎,是为快乐型躁症;但有时则会变得躁动不安、有敌意、易怒,甚至有暴力及攻击行为,是为烦躁型躁症;更有甚者,会出现精神混乱、夸大妄想和产生听幻觉等较严重的精神病症状。

躁症发作初期,或复发前期,也常会出现所谓轻躁期,会表现出躁症部分的症状,如情绪高昂、精力旺盛、思考及说话速度增快,有时也会出现些微的烦躁不安,但都还不会严重到影响学业、工作或人际关系的程度。几乎所有的躁症病患者都会怀念这段时期的表现,甚至会故意停止服药,希望能自动来到轻躁期。因为轻躁期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比平时更充足的能量,更清晰而敏锐的思考能力,更好的社交应对胆识,甚至更多的创造和计划能力。一旦轻躁期持续的时间够长,病患通常也可能取得某些学业或工作上的特殊成就。但是处在轻躁期,就像坐云霄飞车一般,随时可能冲上躁症的疯狂阶段,或是跃落忧郁的谷底,付出沉重的代价。

喜怒无常是由于遇事不够冷静,急于求成,长期放纵自己等原因造成的,它的根源是浮躁,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导致精神失常。

过分焦虑会危害身心健康

浮躁的人会经常处于恐惧、担心、急躁之中。这些不良情绪会引发焦虑症,焦虑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妨碍我们的正常生活,我们必须要重视并加以预防。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约会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都会感到焦虑。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焦虑是有进化意义的。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有进化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是如此妨碍你的生活,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

“焦虑”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所以许多人对它在变态心理学或者临床诊断中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弄不确切。特别是“焦虑”这个词在日常用语中往往表达“害怕”差不多的意思,这就更增加了混淆。当我们在临床上说“焦虑”时,它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焦虑症指的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不仅包括平时所说的焦虑症(在正式诊断中,被称为一般性焦虑症),而且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

焦虑症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比男性要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中大约有4.1%到6.6%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得焦虑症。

焦虑症的主要症状是,病人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这些担心和焦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虽然,这些担心、焦虑与正常的、由现实危机引起的担心、焦虑很相像。比如,他们会成天为家里的经济情况而担忧,即使他们的银行账户上的存款远远超过了六位数;或者他们会成天为自己孩子的安全担心,生怕他在学校里出了什么事;更多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感到极度的焦虑。

焦虑症的焦虑和担心持续在六个月以上,其具体症状包括以下四类: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起出现:

1.身体紧张

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2.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

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

3.对未来无名的担心

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

4.过分机警

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

预防焦虑症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活,培养广泛兴趣和爱好,切实做到心胸广阔,情绪稳定,乐观,精神愉快,生活有规律并坚持适宜的文体活动。

骄傲自满要不得

骄傲自满是浮躁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骄傲自满是要不得的,它会导致盲目自信,甚至不思进取。凡是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失败的,所以,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颗与众不同的树种,被选了出来,要种在一片荒漠的土地上。

“一颗多么优秀的树种啊,你应该为此感到骄傲。”人们赞美道。

“是的,我有资格骄傲!”树种大声地说。

树种发芽了,它长势十分良好,隆冬酷暑、狂风暴雨,但是都不能摧毁它。

“多么坚强的一棵小树啊,你应该为你自己骄傲。”人们赞美道。

“是的,我很骄傲!”小树大声地说。

小树长大了,它枝繁叶茂,高入云端。

“多么高大的一棵树啊,你应该为此骄傲。”人们赞美道。

“我已经是一棵最大的大树了,我非常骄傲!”大树高声地喊到。

可就在此时,一个霹雷打过,将这棵大树劈成了两半。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

2003年5月19日晚8时许,江苏省灌云县燕尾港镇一运输船只,在码头卸完货后,船主林某与船工郑某准备将船只停到燕尾港老闸港内,在船靠老闸港放锚过程中,自以为技术熟练的船工郑某,用手去拉绞住,由于操作不慎,手臂被卷入正在转动的起锚机,同时郑某又被高速转动的起锚机卷起的缆绳从右肩至腰部绞断。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幕,65岁的船主已被这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多亏邻船上的人打电话报警并找来医生。燕尾港边防派出所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一边进行现场指挥,一边组织抢救伤员。只有40岁的郑某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当场死亡。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面的故事。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在那时候把这种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庙的人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里。不一会,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倾斜了,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这篇故事的寓意是借用欹器装满水就倾覆翻倒的现象来说明骄傲自满,往往向它的对立面——空虚转化。从而告诉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凡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失败的。

抱怨生活不如改变生活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要知道,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遭。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是快乐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觉得别人要比自己快乐一点。一个国际研究组织曾对25个经济发达国家所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快乐”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中20%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都不快乐”,60%的人常常生活在抱怨中。

该抱怨生活吗?想一想,我们是否曾迫不及待地收下它惠赐给我们的一切,但当它变得不再轻松愉快的时候就立刻抱怨它。生活是由辛、酸、苦、辣、甜五味组成,当品偿过它的甜美后,你将不得不再去品偿一下它的辛、酸、苦、辣。甜美的日子固然让人高兴,但如果生活中只有甜,那甜就无所谓甜。辛酸苦辣的味道固然不佳,却能让你意志更加坚强,思想更加成熟。没有经历过辛酸与苦辣,你就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有这样一个故事。

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雪后去散步,他的朋友瞥见路边有一片污渍,显然是狗留下来的尿迹,就顺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盖了,没想到列宾发现时却生气了,他说,几天来我总是到这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在我们生活中,当我们老是埋怨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时,想想那片狗留下的尿迹,其实,它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

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或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抱怨,实在是一件随时都会发生的事情。早上起床晚了,抱怨的人会想“唉!又要扣工资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是不是我太累了,是该找时间好好休息一下了”;路上走路,与别人撞了一下,抱怨的人会想“没长眼睛啊?”,而不抱怨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到,最多会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到了公司,有个同事对面走过连个招呼也没打,抱怨的人会想“对我有意见?我还懒得理你呢”,不抱怨的人可能想都没想,最多会想“他也是想着做事,没留神”;工作上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个任务,自认为无可挑剔,哪知交上去了才发现还有个小错误,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事先没想到啊,真是白辛苦了”,不抱怨的人会想“我这么小心还是有疏漏,下次要吸取教训,要更加小心了”;喝口水呛着了,抱怨的人会想“怎么这么倒霉,喝水都要找我麻烦”,不抱怨的人会想“我现在有点急躁了,沉稳一点”;吃饭咬到沙子,抱怨的人会想“谁洗的米,这么笨,沙子都不去掉”,不抱怨的人会想“有沙子是正常的,怪我不小心没看到”;下班了,领导说大家留一留,晚上要开会,抱怨的人会想“又开会,怎么不在工作时间开啊?我与女朋友的约会怎么办”,不抱怨的人会想“原来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抱怨的人会想“为什么生活会这么累啊”,不抱怨的人会想“又过一天了,今天还是有不少收获的,现在马上好好休息,明天还要好好工作”……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生活的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我们应该让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因为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明白,自由的生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婚外情是爱情观的浮躁

婚外情是由于浮躁的爱情观所致。在异性的诱惑面前,在多元化的情爱观念前,在拥有了很多金钱后,一颗浮躁的心开始不安分起来,原先纯美的爱情观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直接后果便是产生婚外情。

有人说:灿烂的恋爱,平淡的婚姻,刺激的婚外情,是一种自然的恶性循环,没有多少人能承受在谈情说爱时的轰轰烈烈,蜜月期过后就一潭死水,所以婚外情成了不是出路的出路。这种说法虽不理智和客观,但多少也有些道理。究其根源来讲,婚外情是由于浮躁的爱情观所致。在异性的诱惑面前,在多元化的情爱观念前,在拥有了很多金钱后,一颗浮躁的心开始不安分起来,原先纯美的爱情观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直接后果便是产生婚外情。

近年来,离婚案件的上升和婚外情有着直接的联系。据对中国一些城市的离婚调查,女性因丈夫有第三者的占64.8%,男性因妻子有外遇的也达到了48.6%。由婚外情引发的悲剧也在上升,这一点我们在各种媒体报道中会经常看到,所以,我们要预防婚外情的发生。

婚外情发生的心态主要有以下10种,了解这些心态有助于预防婚外情的发生:

1.补偿心理。有的人因为夫妻分居,寂寞难耐,或者因为夫妻一方有生理缺陷,生理上得不到满足,或者夫妻关系不和,因而主动寻找第三者或乐意接受第三者予以补偿,从而形成婚外情。其实,性生活并非夫妻生活的全部内容,只要夫妻之间加强联系,感情上多沟通,心里想念对方,生活照样充实,又何须补偿。

2.欠情心理。一些有情人最终未能成为眷属,双方各自成家,或一方成家后另一方不愿成家依然暗恋着对方,当一方生活困难或夫妻感情不和时,另一方觉得还欠着对方的情因而主动投入旧情人怀抱,旧情复萌,从而产生婚外恋。其实,有情人未必都能成眷属,既然双方已各自成家或对方已成家,就应面对现实,珍惜夫妻感情,当对方生活有困难或夫妻感情不和时,用婚外情来报答对方的情,与其说是帮助对方,倒不如说是损害对方,实乃于事无补。

3.贪财心理。有的人因为贪图对方的钱财,不顾自己的人格,主动委身于对方,以换取几个铜板,从而形成婚外情。其实,人格是无价之宝,钱财乃身外之物,多则多用,少则少花,又何必以无价之宝换取几个铜板?另外,有财者也应切记,既然对方贪图的是你的钱财,又何必为对方付出真情,产生恋情。

4.图貌心理。有的人因为贪图女方的美貌或男方健美的身躯,主动示爱,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外表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只有心灵美才是永恒的,像美酒一样,时间越长越醇香,因此,最要紧的是要善于发现配偶的闪光点,献出自己一片真情,这样,配偶的眼里自然会有西施出现。

5.报恩心理。有的人因为生活有困难而得到对方的帮助,或者因为丈夫长期在外,家庭长期得到对方的照顾,自己无以为报,只好献上身体,从而产生婚外恋。其实,既然对方诚心帮你,就不图你的回报,对方对你有恩,你心里记得就行了,何必献上自己?如果因此影响对方的家庭,岂非好心办坏事。

6.报复心理。有的夫妻因为一方有外遇,又不听规劝,另一方为了报复对方,主动寻求第三者,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既知对方有外遇是错误的,自己又去寻找第三者,岂不是知错犯错?况且,婚姻自由,离婚也自由,如果感情确已破裂,且无和好可能,不如离婚算了,好合好散,做个朋友也比报复对方强。

7.好奇心理。有的夫妻生活平平常常,觉得平淡无味,而影视男女主人公却与情人爱意缠绵,过得有滋有味,潇洒自在,自己也想体验一下这种生活,于是,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动下,产生婚外情。其实,平平安安就是福,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福中不知福。

8.享乐心理。有钱、有权的男人,他们的金钱和地位特别会受到年轻貌美女性的青睐。公司的老板或上司,他们经常有机会碰到一些值得他们追求或主动追求他们的年轻女性,而他们也趁着有优势而陷入了婚外情。有的人因为受资产阶级性解放思想的影响,或者受淫秽影视书刊的影响,认为人生在世,吃喝玩乐,趁着年轻,及时行乐,因而滥交异性,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性解放及淫秽影视书刊是害人的毒素,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予以抑制,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人生观,不能错将砒霜当白糖。

9.相悦心理。有的男女因为工作上的相互帮助、支持,久而久之,双方均有好感,两情相悦,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工作上的好帮手,未必能成为生活中的好夫妻,既然双方在工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为何不像兄妹、姐弟一样相处呢?

10.互利心理。有的人因为工作上的制约关系,互相利用,互相勾结,合伙作案,成了一根线上的两只蚂蚱,双方谁也离不开谁,从而产生婚外情,其实,俗话说得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一旦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这样的婚外情只好到监狱去反省了。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