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从失败向成功的事例励志

07-17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31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气妥了的话,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只有不断的从失败中得出经验,重新再来,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励志人生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从失败向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今中外从失败向成功的事例篇1

蒲松龄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屡次应试皆落第。蒲松龄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荐,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大宗师黄昆圃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然终没能如愿。

从此,他不得不在乡间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准备应试。

正在这时,他的爱妻陈淑卿离开了人世,这使他悲恸欲绝,生活更加清苦。但生活的艰辛与爱妻的去世并没有动摇他追求成功意志。他化悲痛为力量,自作了一副对联来激励自己,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去,向时间索取知识和财富。他说:“耗精神与号呼,掷光阴与醉梦,殊可惜也!”

他还坚持不懈地从群众中获取知识;他在家乡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树下面,铺一张芦席,设茶备烟,凡是路过此地的人,他都免费供茶供烟,请他们讲一两个民间故事。就这样,年夏一年,日复一日,他广泛搜集素材,勤奋写作。

历经20xx年,他终于写了闻名中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部著作通过说狐谈鬼的表现方式,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批判,并“寓赏罚于嬉笑”,具有百诵不厌的艺术魅力。同时,他还完成了《聊斋文集》四卷、《聊斋诗集》六卷、《聊斋俚曲》十四种及其他杂著。

古今中外从失败向成功的事例篇2

早在1820xx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他的实验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爱迪生,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正在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

古今中外从失败向成功的事例篇3

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气妥了的话,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只有不断的从失败中得出经验,重新再来,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创业者林东,经历了三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而且一次比一次惨,这没有打倒他,坚强的站起来的他,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不要急于东寻西找发财机会,其实真正能让你发财的就在你的身边,在那些不怎么起眼,平时你又不大注意的事物上。”经历了十多年创业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年轻的牛肉干大亨林东道出了他创业以来的人生感悟。

林东,温州瑞安人,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第七届“杭州十大青年英才”和“杭州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他创办的企业销售业绩连续五年来以超番番的速度递增,今年销售额已超过3.2亿元人民币,被业内称为“中国的牛肉干大王”。

从小崇拜李嘉诚

1986年的某天,一名年仅12岁的男孩听到一则消息:有名叫李嘉诚的男子,捐资10亿元人民币给汕头大学,作为办学资金。

李嘉诚?他是谁?他为什么这么有钱?一连串的问题在男孩心头萦绕。

不久之后,他找到了一本《李嘉诚传》。书里面提到的很多东西,对于当时12岁的男孩来说并不好懂。但是男孩的体会是,要完成他的梦想——25岁之前创业成功,开着私家车,住着带花园的别墅,大客厅摆着三角钢琴,出国留学也是必需的经历——需要像李嘉诚那样,而不是像身边大多数人那样摆个小摊子。

几年之后,长大后的男孩明白了,李嘉诚做的叫做“实业”,而自己大部分老乡做的行当叫做“贸易”。

这名男孩就是林东。

两次起落,赚回第一桶金

1993年,林东大学毕业后,问家里借了30万元,准备自己出来创业。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第一拨风云人物大多出在饮料行业。像1984年李经纬和“健力宝”的扬名,1987年宗庆后和“娃哈哈口服液”的诞生。

林东觉得,这两人的兴起代表在中国赚大钱的模式。想做什么,就到现实的市场中找答案,这种思维模式一直贯穿在林东的创业中。同年,林东注册了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绿盛的第一款产品是绿盛果粒橙,由于生产出来的时间过了饮料的旺季。林东第一桩生意失败了。

这次失败使林东学到了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才能组织生产的道理。他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牛肉干很好卖。一个月后,第一批绿盛牛肉干生产面市,很快就脱销了。但过不久,他发现自己信任的合伙人竟然干着“暗度陈仓”的经营勾当,大大损坏了绿盛的品牌和销路,林东毅然决定放弃

转眼即是第二年的夏天,棒棒冰很流行。由于市场严重缺货,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到市场上换成现钞。成本几分钱的水和糖,流出机器,转眼就变成了一元钱。简直跟变戏法一样。

短短三个月,林东“狂赚”了40万元,不仅赚回了总的投资,还获得了10万元的盈利。这一切发生在十个月不到的时间内。40万元,在当年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那个时候,一幢比较好的房子,也不过是五六万元的价格。

第三次失败,输了全部家当

然而,仅仅半年后,林东就感受到了失败,而且是致命的失败。

牛肉干成就了他的事业

1995年的那个春节,林东过得相当的落寞:出租房内,粉丝、大白菜和土豆一直陪伴着林东。耳边则是年卅父亲的叮咛,一定要回家一趟。

可是他觉得丢脸!

林东准备结束生意去匈牙利,但是厂房的租期还有几个月,租金是一个月6000元,加上水电、人工,如果一天没有两三百元的收入,“被债主拿走桌椅,砸了电话,那就算是真正的破产了”。

春节前后,林东第二次开始做牛肉干。捡起这个生意,纯粹是迫于这种压力。因为林东一直觉得做牛肉干生意太低档了。

那个时候,林东每天扛着75公斤牛肉,心里想着如何平衡每天的收支。1995年年卅,当林东把一笔30万元款子汇出去的时候,心里是一阵彻底的轻松。一年运营下来,牛肉干帮他还完了所有的欠款。

但林东那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产业。直到五六年后,林东学完MBA才对这个“低档”的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已知的所有食品行业中,包括薯片、方便面、瓜子,都有年销售超过30亿元的巨头,而牛肉干则没有。

在一个没有巨头的行业,机遇自然会多很多,何况牛肉干还是中国的传统休闲食品。接下来的几年间,绿盛牛肉干每年几百万元的利润让经历了挫折的林东相当满意。

这个局面持续到20xx年,那一年,他在澳大利亚修完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归来后的林东,不再提起赚大钱,但是却带回来一套规划——那是他毕业论文的一部分,20xx年绿盛的销售目标是30亿元。

“以前只想着赚大钱,但是却没有具体的计划以及执行的步骤,那只是年轻人幼稚的想法。”

而在这份规划中,企业每个月都有特定的销售目标。按照规划,20xx年年底绿盛的销售将会达到3.2亿元人民币,今年的实际销售收入已略略超出。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