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有一种致命伤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一老朋友发来电邮,称最近整个家族“碰上突发事件”。事情起于年近不惑的侄儿先是认为在单位一项发明中,自己该居头功却在上报时被排名推后,继而评高级工程师职称又于临末一道程序遭涮。“他业务历来最好,却被单位排挤,愤愤不平之下离家出走。留下遗书说“人生不幸,欲找一地方了结”。真把大家吓煞!亏得几个老同学连着两天不断打手机,才勉强劝回家来。”
哦,我也认识那年轻人——聪明好学,名校毕业,进入大企业,当上设计师,谁都看好。如今怎么出此下策?!即使真的周围就数他拔尖,单位做法真的蝇营狗苟,仍可依循正当渠道申诉呀。是非曲直终归可以辨别的。“不过,话分两头,不要光顾着替他鸣不平,要紧的是过后让他换脑筋,走出“不幸”情结。”我这样劝告。
说起来,人生的“幸”与“不幸”,都只有相对意义。抱怨在发明上报时名次遭推后,为何就不看到自己毕竟跻身于发明者行列?为评职称最终遭遇滑铁卢而沮丧,为何就不看到前面几道关自己也曾一路顺风?……契诃夫曾用幽默语句证明不幸的相对性:“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你应当庆幸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扎进了一根刺,你应当庆幸刺不是扎到眼睛里;要是有穷亲戚来找你,你应当庆幸来的不是警察。”查一下互联网,引用数逾万,可见服膺者之多。其实,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非关具象事物,而在自我调适中生成。心理学家推出一个公式:人的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亦即内心期望值与人的情绪指数呈反比关系,前者愈调低,后者愈抬高。所以“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语),颜回穷巷读书照样可以有好心态。读过冯仑记述偕马云游历不丹的文字,方知这个公民幸福指数极高、“生气恼怒指数”极低的国度,人均GDP只有1700美元,大部分人都吃素,原本物质条件很差。
因为不知情,我无法对朋友亲属的个案提供具体意见。但因为看过听过若干事例,我倒以为健全职场心态,可能是具普遍性从而值得探讨的课题。时下职场,竞争激烈,你追我赶,胜负交织,一些人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尚难适应,以至常现“过度防范”、“气人有,笑人无”等畸形竞争心理。尤须关注的是其中不乏满腹学问的青年才俊。如果说中国古代书生常因恃才傲物、牢骚太盛的习气而耽误,韩愈写《柳子厚墓志铭》、苏轼写《贾谊论》都深表痛惜,那么在现代职场氛围里自视过高、不会包容、缺乏韧性之类心态就更是才俊之士的致命伤。自然,通常“伤”的不是性命,而是职业前程。
刚从《报刊文摘》上读到一篇方陵生译文《优秀的人不抱怨》,针对的是职场司空见惯的不平衡心理、抱怨连天心态。主人公是美国出租车司机沃利。他开的车特别干净,待客特别热情,竟会免费提供饮料和报刊乃至音乐欣赏。他解释道:“两年之前,我也像其他出租车司机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心怀不平地整天抱怨。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广播里介绍励志成功学大师韦恩?戴尔博士说的:停止抱怨,你就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要做一只鸭子,要做一只雄鹰,鸭子只会''''嘎嘎''''抱怨,而雄鹰则在芸芸众生中奋起高飞。”沃利开始学做“鹰”的第一年,收入就翻了一倍。然而,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懂得的道理,我们一些饱学之士却不懂,依然沉湎于“心怀不平地整天抱怨”,不是这样吗?作为人才,既要有智商,也需有情商。这里那里一丁点儿不被承认,何须生大气,“人不知而不愠”才是。沉得住气,鼓得起劲,委屈面前更加发奋工作,于是乎就能得到更多的承认,获取更高的评价,这叫良性循环。反之,由委屈而消极而获更低评价而致更大委屈,这叫恶性循环。
我们常说“领导者要换位思考”,其实员工也不妨换位思考,时时站在单位大局的角度来想想。“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此乃肯尼迪名言,却也可以移植过来,作为单位员工尽可自问自答的。可以说,无论国企、民企、外企欲达到经营目标,都一样寄望于员工积极奉献,最忌消极乃至内耗。记得香港酒店大亨陈泽富要求晚辈的是“热忱工作,不要计较超时工作”(见《富豪家书》,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还不止于时间呢,最好是啥都不计较,全身心投入。赫赫有名的振华港机,有个传奇式老总裁叫管彤贤,他在电视上介绍管理经验时直率地说,他最欣赏的是那种不计较个人得失、扑在共同事业上的青年人。要提拔就必然提拔这种人。——事情就是这样,面包会有的,荣誉会有的,职称职位都会有的,只是成功不来自牢骚而来自劳动,而且是那种持久的创造性劳动。不能忍受过程,贪图立竿见影,那就落到苏轼批评贾谊的:“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说到“才“,当力戒自负,方利于跟同事愉快合作。连创下划时代科学理论的牛顿都说:自己不过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海滩上捡了几块美丽的卵石和贝壳而已,“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愈是饱学之士,愈是视野开阔,就愈是为无限的客观外界跟一己极其有限的知识间的巨大落差而震撼。与历来大学者们的自知之明比一比,今天我们中间个别太过自恋自许的朋友是该感到羞愧的。问题不仅是“羞愧”而已。北齐的颜之推,在《家训》中告诫过他的子弟:“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话说得颇不好听,但这是责之弥切,爱之弥深。傲物凌人,无论古今,一概不行。从中引出的有害后果,是形成相互间不必要的隔阂,造成自己不必要的孤立。一篇文章介绍在研制液化氦的竞争中,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杜瓦所以慢了荷兰人昂内斯一小步,仅仅在于他平素“脾气暴躁,拒人千里”,以至此刻无法从相关专家手上取得纯氦。结果,他“只好取温泉小气泡中不纯净的氦气进行实验。由于混在其中的杂质氖气总是先于氦气固化,堵住仪器的管道和阀门,使杜瓦的实验屡屡失败”。
甚至愈演愈烈,象王守觉院士痛言过的“大量中国留学生窝里相互拆台,结果干同样的工作拿别国人一半的工资,谁要被提拔就会受到同胞的暗算”,就更加糟糕了。其实,只要不搞庸俗的“关系学”,那么讲究点妥善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仍然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即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是也。否则,人事关系搞得一团糟,纵使你有再深的功底,专业学问搞起来也难顺手了。
近日报载美国医学家区分三类心态,认为B型心态者主要特点是宽容、心平气和、安贫乐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其研究显示,83%的长寿者来此类心态。也就是说,培养健康心态,有助于职场,且延年益寿,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