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二八法则:优秀人才永远是市场上的最稀缺品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摘自公众号:Spenser
最近我在招人,也看到朋友的互联网公司的招聘贴,月薪三万招人,我问他招到满意的人了么。
他苦笑说:招到优秀的人才,比自己赚钱难多了,真的。
我感同身受,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真不怕花钱,但是优秀的人在哪里?
真的,当了老板后才深刻体会,钱是廉价的;人才,才是最贵的。
前些天我们也在公众号抛出新媒体人才招聘的帖子。并直接说我们给的薪水是高于行业平均标准的,招聘的邮箱里收到了几百份简历。
我看到了好些应聘者,除了在邮件的附件里贴上简历外,正文通常会写上一段表示非常热切想加入我们团队的文字,大多数的内容是觉得在我们这里工作和受虐,可以让他获得更好的平台,实现自己更大的抱负——而不怎么讲他的能力对我们有什么价值。
我看着又感动,又哭笑不得,在职场上,我不是说煽情不值钱,但是情怀真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我们招你进来是先来实现我们的价值的,你一大段鸡汤感言,除了感动自己,于我们是无感的,倒不如你直接告诉我们,你觉得我们的工作和项目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而你可以在哪些方面弥补我们的不足,给出一套你所假设的解决方案。如果是这样,恭喜你,你很有可能进入到下一轮面试。
我们也提供实习岗位,于是会收到很多真切的留言说:
“我没有太多新媒体领域的经验,但是我有一颗好学的心,我愿意免费来实习。”
当我们拒绝了Ta提出的实习请求后,Ta不理解地表示,我都给你们免费当劳动力了,是我吃亏,你们占便宜了呀,为什么还要拒绝我。
其实Ta不明白,我们在乎花出去的钱,但我们更在乎花出去的时间。老板一定更愿意出更高的工资请一个有能力的员工,而不愿意花时间调教一个没有潜力的实习生,因为培养的时间成本,才是最大的。
我招过一进来就特别厉害的员工,根本用不着培训,你刚想到的事情Ta早就帮你办好了,你没想到的事Ta也帮你办得妥妥的;我也招过资质一般般的员工,付出了很大的隐形成本来培养,隔三差五被我数落,说你要学会向上管理,管理好老板;说你不要给老板问答题,而是要给选择题;说凡事要多想几步。
我前些天和我一个员工说:要不是你有一项不可替代的技能,和前段时间及时证明了你的能力,现在的你,真不好说是在哪里了。
其实,谁都不是一开始就是好员工,就像谁都不是一开始就是好老板。我自己也经常反思自己,自己在管理方面经常想法做法很幼稚。知道么,会给员工发工资,只是当一个好老板的第一步,后面有太长的路要走。
但是,老板是可以犯错的,因为毕竟主动权和控制权在自己手里;但员工是处于劳资关系中弱势的一方,其实是并没有太多犯错的机会的。
后来我发现,人才也是遵循20/80法则的,不,应该是10/90法则——优质人才永远是市场上的最稀缺品。就好比投资人在选择要不要投资的时候,商业模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看团队,更准确地说,看核心团队是一帮什么样的人。很多求职者的苦恼是就业形势难,薪资待遇低;而老板苦恼的是,怎么就招不到特别满意的人才。
你都说有做PPT的能力,但是真正给我看他们做的PPT的作品,发现极少人达到我的审美要求。
你说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拜托,说话好听和沟通能力是两回事,连个正常缜密的工作逻辑都没有,也许你会沟通,但你没有能力。
你说之前有做课程的经验,我说好你给我复盘下我们上期写作课的优势和败笔,结果他懵逼了,说上次写作课忘记报名参加了。
我头顶上划下三条黑线,拜托,上阵前能先做个功课么?
广告圈里大神级的人物小马宋,开自己的广告公司,后来听说一年后把好些员工裁了。因为他觉得好多人本来就是扶不起来的,他觉得太累了,就干脆不扶了。
这次通过面试,我感触最深的是:在目前的职场竞争里,传统的短板理论已经落伍,长板理论才是当下的主流。
我们在看简历和面试的时候,经常苦恼,这个人整体素质都还过得去,但是具体到项目上呢,又还差一些;真的,每一项都一般般好,真的还不如有一项特别好。
你那个特别长的长板,就是让HR或者老板眼前一亮的东西,也是让你脱颖而出的基础。比如你文章写的特别好,比如你PPT做的特别好;哪怕没有牛逼的作品,那最好有一些牛逼的经历,哪怕你做过很漂亮的攻略穷游了几十个国家。
而一个职场人,想要获得专业领域的长板,说白了,是需要长期专注的,需要在这个领域下一番功夫的。长板是时间的朋友,而一旦以时间作为参考的尺度,能被筛选留下的,本来就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