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班级”与教育均衡背道而驰

06-23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29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一个班级54名学生被保送名牌大学,如果抽象地看,这实在是很风光,尤其是让家长们艳羡不已,于是,难免会纷纷打听这是怎样一所神奇的中学;而其他中学也难免心有不甘,纷纷“创造条件”也要打造更“牛”的班级———以此类推,“名牌中学”就是这样炼成的。

然而,但凡稍微有点教育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样的新闻,纯属外行看热闹。如此“最牛班级”和他们的经验,其实都是不可复制的。这就好比娱乐公司pk出一个“超女学院”,于是发布新闻说:“天哪,一个班级竟然全都会唱歌,而且个个是长得很漂亮女生!”然后正儿八经地传授培养“神奇班级”的普遍经验,这是天大的笑话。

要知道,创造54人保送神话的固然有学习方法、学校培养等因素存在,但更为关键的还在于掐尖式的中学招录体制。如果这个“最牛班级”真有经验可谈,我们不妨做一个最简单的实验:随机抽取一所乡村中学的班级,让他们来“最牛班级”接受一样的教育,看看这些经验能开出几朵保送的花朵。

让我感到悲哀的是,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说了这么多年,我们还沉溺于“最牛班级”的幻觉中,这恰恰显露了基础教育最真实的一面:建校时划分三六九等,招生时“区别对待”,然后掐尖制造出“最牛班级”,“最牛班级”再带动“最牛学校”,“最牛学校”继续牛气冲天地利用这种马太效应和政策优势继续掐尖“造牛”……不明真相的群众只有顶礼膜拜“牛校”的份儿。

我以为,如果教育资源是均衡的,中招政策是公平的,“最牛班级”出现的概率大约和彗星撞地球相差无几。当然,我不是要否认“牛班”学生的科学学习经验,也不是要抹杀当事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上的成绩。只是,这样的现象与其说是经验与成绩,不如说更像是演给教育均衡看的一幕讽刺剧而已:因为它放大的,是不均与不公的“奇迹”,是悖逆基础教育规律与民意的“奇迹”。

这些聪明的孩子,如果能分散在各个学校该多好:既能带动更多普通学生勤勉上进,又能给所在班级、学校更多动力该多好———当然,也未必会影响他们被保送的命运。“最牛班级”少一点,挤破头上重点学校的家长就会轻松一点,校际竞争也不至于如此惨烈,往深处说,教育均衡的道路也许就现实多了。 ·邓海建·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6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去社区看看
最新

一人走在路上,想找人问下时间,正好看见路边站着个人,便上前问道:“请请请问一下,现现现在几几点了?”那人也不回话,把表递到他面前。“我我我,看不清清清楚,你给我说说说嘛。”那人还是不开腔,把表又递近一点给他。“毛毛毛哦,老子看看看不清清楚,你你你说嘛。”那人也生气地说:“说说说个锤子,老老子一开开腔,你你你准又说说老老子学学你。”

0

下午下班高峰期的公交车上,一个颇为帅气的小伙子接起电话,就好像周围没人一样,大声的讲电话。一开始也没怎么,后来就开始了:“大哥,今天真来不了,最近我忙着呢,你不知道,我最近被个富婆在xx小区包了,天天得回去,不回去不行,没办法呀。。。。。。。。。那好好,恩有时间我给你们打电话,我请客,,,给哥几个赔不是,,哈哈,好那挂了。”等他打完电话一抬头,全车人都在看着他。

0

文章不错!

0

某电视片播映引起轰动,演员均为业余人士,角色把握都很到位而且自然。记者好奇问:“那位泼妇演得真好,她是?”答:“哦,她是公交售票员”。问:“黑社会老大呢?”答:“曾任过多年公安局长。”问:“伪君子呢?”答:“当过大学教授,如今为政府官员。”问:“纯情公主演得那叫一个感人,她是?”答:“职业二奶张靓颖,当过吧女,如今是明星。”问:“土匪?演得是太自然了。”答:“当过城管,现在在税务局。”问:“老骗子呢?此人无任何做作的痕迹。”......

0

一老太太看了奥运会百米赛后,兴奋地对邻居说:“昨晚警察枪毙罪犯的电视真好看,罪犯全都跪在地上,警察开枪一个都没打到,吓得他们拼命地跑,最后警察用绳子拦都没有拦住,急得看热闹的人直叫唤。”

0
一人走在路上,想找人问下时间,正好看见路边站着个人,便上前问道:“请请请问一下,现现现在几几点了?”那人也不回话,把表递到他面前。“我我我,看不清清清楚,你给我说说说嘛。”那人还是不开腔,把表又递近一点给他。“毛毛毛哦,老子看看看不清清楚,你你你说嘛。”那人也生气地说:“说说说个锤子,老老子一开开腔,你你你准又说说老老子学学你。”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