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他人的评价,低配你的人生

01-25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黄安安 阅读:202

老婆大人让发的红包,说不发就揍我,我也没办法呀!还说没人领也要揍我,我好无奈!!!

一、被绑架的生活,被低配的人生

那天深夜,发小叮叮突然打电话给我,我立马翻身坐起,睡意全无。

耳边传来叮叮的哭腔:“安安,你说我怎么会把日子过成这个样子呢?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待她情绪缓和,我才听清她的烦恼

叮叮结婚四年有余,女儿3岁,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但是,自从二胎政策放开后,叮叮的婆婆便不断旁敲侧击,希望她能再生一个孩子。

在叮叮心底,二胎并不在她的人生计划内。

眼下女儿上了幼儿园,她正想报考金融理财师,给自己的职场升级之路添砖加瓦。如果再生一个,在竞争激烈的金融行业,她的晋升空间基本为零。

我婆婆天天念叨,故意在我面前唉声叹气,摆脸色给我看;三天两头跟亲戚说,现在的年轻人贪图享受,不情愿多生;连住在楼下的邻居都跟我说,你婆婆一心想给你们带小孩,你赶紧去生一个呀……安安,你能体会我的处境吗?我真的受不了了,我一想到她说的话就头皮发麻,我干脆顺了她的意,就再生一个吧……

叮叮越讲越低落,我也不禁心疼。

我忍不住开口:“亲爱的,你何苦那么在意她,这件事情决定权在你们两公婆手上,别人指手画脚又如何?你心里真正想要什么,才最重要啊。”

叮叮无力地“嗯”了一声,我知道她并没有听进去,从小到大,她总是很容易因为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的心意。

上学时,叮叮有天扎了个丸子头。走进班里时,有个女生不怀好意地笑她:“你头那么大还搞这样的发型,一点也不好看。”

周围也有几个人笑着附和。叮叮没有回应她们,只是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见她扎过头发。

工作后,有位优秀的男生喜欢叮叮,对她穷追不舍,她对男生亦有好感,但仍是狠心把人家拒了。

因为,她妈妈明确告知:谈恋爱可以,不要找外地人。很可惜,那个男生偏偏是外省人。

我总觉得,叮叮的人生本来可以像花儿一样盛放的。但是,别人的评价犹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她牢牢缠住,令她动弹不得。

她用自己的身体,活出别人的人生。

二、一味依附他人,只能失去自我

叮叮总让我想起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女主角。

影片中,松子在悲惨的一生里,重复着相同的人生道路:不顾一切地付出爱,被虐待,被抛弃。

小时候,由于家人把精力放在体弱多病的妹妹身上,让松子觉得自己被忽视。

为了获取父亲的关注,松子去马戏团学会了做鬼脸,终于逗得父亲对她开心一笑。

那一刻开始,松子便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原来我要通过付出和讨好,才能得到你的注意。

从父亲身上得不到爱与认可,松子的心里留下了伤口,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伤口不仅没有得到修复,反而进一步恶化。

她在心里认定:我不值得被爱,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唯有通过牺牲自我,才能获得别人的关爱。

带着这样的认知,她进入了一段又一段糟糕的情感关系。

她在内心无法认同自己,只能依附于他人,祈求从别人身上得到肯定。结果,她接连遭受打击,直到最后惨死于坏学生的棍棒之下。

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居高不下,许多影迷直呼“看完之后哭成傻X”,也有很多人留言:我觉得我就是现实版的松子,我已经在他人的评价中迷失了自己。

可怜的松子,她把自己做当成一扇门,喜怒哀乐的钥匙通通交给别人,完全失去了自我。

三、无惧舆论风雨,方能阔步向前

也有人无惧他人的评价,还因此成功升级了自己的人生层次

2017年夏天,许多人因为《我们相爱吧》这档真人秀节目,被“无尾熊”CP圈粉,我也入了坑。

节目中有一集,潘玮柏吴昕谈起他出道后碰到的挫折

当时担任DJ的潘玮柏透露自己要发唱片,很多观众反映说:“潘玮柏先生,请你不要每天谈你的唱片梦,你去马桶里,看看马桶里的水,看看你长得是什么德性。”

唱片发行之后,他的公司也频频接到投诉:“你们干嘛发潘玮柏,他又不行。”

2011年获封金钟奖视帝,媒体却一片唱衰声;2014年小巨蛋演唱会,他在舞台上不慎发生意外,导致头部大量出血,舆论普遍认为,他的演艺生涯要止步于此。

这么些年,潘玮柏经历的舆论风雨,铺天盖地,但是,他不仅没有被评论压垮,反而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从当年的“嘻哈小王子”到今天的“嘻哈男神”,他步伐沉稳,信念笃定。

面对认真聆听的吴昕,潘玮柏坦然地说:“太多人跟我说,潘玮柏你不行,你做不到,但我证明给你看,我可以。别人不认同我没关系,我就是写,我就是唱。

他的人生重心,永远在自己身上。

至于别人的否定,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

所以,他坚持创作,发行十一张专辑,多首歌曲广为传唱;坚持锻炼,身体状态良好,重登各大舞台;坚持推广嘻哈文化,开始担任节目制作人。

娱乐圈风云变幻,有些人不堪舆论的压力,就此沉寂;有些人在舆论中迷失了自己,再也找不回初心。

幸好,潘玮柏漂亮地实现了反转。

过往种种负面评价,于他而言,不是压在心上的大石头,而是脚下的云梯,让他一步一步向着人生的更高处走去。

他在歌曲中唱:杀不死我,只会让我变得更坚强

四、我们为什么如此在意别人? 

可是,普通人如你如我,该怎么做才能像潘帅一样强大呢?我们又为什么如此在意别人的评价呢?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从来没有学习如何建立内在对自己的评价

大量研究分析证明,很多人在童年时期,总是被父母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样子。

但是,和父母自幼的相处模式,对一个人一生中的生活认知、思维模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没有通过父母得到全然的接纳,我们心里总想往父母期待的方向努力,害怕被抛弃,被忽略。

无形中,我们把重心向外移,无法从内心获得支撑,而不得不从外界寻求认同和力量。

所以,在内心深处,我们并没有接纳自己的空间。

于是,很多人会认为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错,把问题归结于此,除了可以让你说错误都是父母造成的,继续逃避自己的责任之外,于事无补。

原生家庭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它不该为我们的人生背锅。

五、学会向内看,让生命重心回归  

既然如此,我们怎样才能够把向外看的眼光收回来,让生命的重心回到自己身上呢?

来自心理学家的建议,或许可以帮到我们:

1、真正地看见自己

这种看见,是觉察,是分析,是对自己的全然接纳。

当别人的评价让我们感觉不舒服,负面情绪扑面袭来,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压抑或者宣泄,这两种方式对我们毫无益处,情绪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心结无法打开,重心仍旧停留在别人身上。

麻省理工学院的卡巴金博士提出“正念训练法”,可以帮助我们觉察自己,直面情绪:

当某种情绪升起,我知道我在充分地感受它,比如,我知道我正在生气,正在难过,正在嫉妒。

我放下对所有情绪的评判,不管它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也不急于把它按压下去,让它快快消失。

我只是安住在这个当下,和我的情绪在一起。

我的身体就像管道,情绪犹如流水。我让情绪流经我自己,任其自然地流动。看它升起,也看它流走。

是的,一念起,我知道。一念落,我也知道。

按照卡巴金博士的方法,因冲突事件引发情绪时,遵从觉察、观照、共处、接受、放下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清楚看见情绪起伏的脉络,由此逐渐将重心移回自己身上。

 

活着本身是为了自己,而不必为了配合别人,演出大家期待中的你。

这一生,你选择轻松地爱自己,还是痛苦地迎合别人?

2、真正地为自己承担责任

心理学上说,自我负责可以理解为:愿意承担自己行为给自我带来的后果,并且本着自知、自爱、自尊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行为来对待自己。

不管是叮叮,还是在生活中处处委屈求全的人们,他们都以为自己过得糟糕透顶,是别人的缘故造成。

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允许别人的意志凌驾于他本人之上,习惯了忽视自己,把别人的喜好和需求放在首位,把自尊和肯定抽离,导致他们的人生出现了困扰。

所有事情的发生,都经过你的允许,没有偶然。

张德芬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伤害我,也没有人能够治愈我,除了我自己。

所以,建立自己为人处世的边界意识,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选择以合适的行为对待自己。

有些人会说,我不敢,我害怕,他们怎么可能允许我这么做,他们肯定会指责我……

看,以这种逃避的理由,假想的借口,导致不能做自己,完全是我们在自作自受。

我们自己的人生,别人理解或不理解,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你在别人眼中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遇到冲突时,你应该选择怎样的行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潘帅已经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不是吗?

3、真正地关爱自己

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去选择,成为心目中的那个自己,放下别人对我们的评判,也放下我们对自己的评判。

允许自己可以做自己,不往身上套枷锁,让爱,自然而然从心底生根,发芽,滋养身心。

就像一朵花儿,不论有没有人观赏它,它只是自然地开在那里,让所有人感受到它的芬芳。

我们,也一样,面对他人的评价,我们可以说:

我不认同你,但我尊重你本来的样子;我不认同你,但我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管你如何评判我,我知道那并不是真实的我,我也无需为你改变。

是的,不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因为外界苛刻的环境自怨自艾。

因此,只需允许一切如其所是,这才是最真切的关爱,也是把力量聚焦到自己身上的关键。

医学博士罗伊·马丁纳说:“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关爱自己,放下评判,人生才能还原自由的本色,充满无限可能。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创造者,也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很多人忘了这一点,只能在别人的评价里团团转,低配了自己的人生。

收起全文   
热门专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延伸阅读

最近更新

热门阅读